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七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体脂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肥胖与肥胖抵抗的基础上,观察七周有氧运动对不同肥胖程度的高脂膳食大鼠体脂、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①80只SD大鼠全部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根据体重筛选出膳食诱导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②分组干预: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成功后,分为6组:肥胖组、肥胖运动组;中间组、中间运动组;抵抗组、抵抗运动组。全部继续进行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运动训练。③干预7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TC、TG、LDL-C和HDL-C等指标。结果:①实验结束时,肥胖组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TC、TG、LDL-C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HDL-C显著低于中间组和抵抗组。抵抗组体重和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血脂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各组血糖没有显著变化。②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显著下降,GLU、TC、TG也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体重,GLU显著降低,HDL-C、TC、TG、LDL-C没有显著变化。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TC显著下降;体重、脂体比、GLU、TG、HDL-C、LDL-C没有显著变化。结论:①本实验应用高脂饮食成功复制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肥胖大鼠与肥胖抵抗大鼠相比,存在脂代谢紊乱,肥胖敏感性大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②通过长时间有氧运动,机体消耗能量增加,降低体脂,改善机体脂代谢紊乱,有效缓解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肥胖和运动减肥的机制,观察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大鼠脂代谢、血清胰岛素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将100只SD大鼠进行高脂膳食喂养8周,按体重分为3大组,即肥胖、中间、肥胖抵抗组,三组间的体重极显著差异(P<0.01).将各组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共6组.各组继续进行高脂膳食,运动组进行7周的游泳训练,观察体重、体脂、血清胰岛素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肥胖组体重、脂肪量、体脂率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抵抗组体重、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P<0.05).肥胖运动组、中间运动组体重、脂肪量、体脂率分别显著低于自身对照组(P<0.01).2)肥胖组胰岛素显著高于中间组与抵抗组(P<0.01).3)肥胖运动组血清GLU和胰岛素显著低于肥胖组(P<0.01、P<0.05),而肌糖原显著升高(P<0.05).4)肥胖组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显著低于中间组和抵抗组(P<0.05).肥胖运动组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变化.结论:1)相同品系大鼠对高脂膳食的敏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氧耐力运动对肥胖和中间体重大鼠有很好的减肥作用,但对肥胖抵抗组没有降体脂的作用.2)长期的高脂膳食引起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出现了外周性胰岛素抵抗.3)有氧耐力训练能有效降低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体脂,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肌糖原含量,但未出现骨骼肌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增加,推测可能与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时序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雄性SD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按体重分为肥胖组大鼠(DIO)、肥胖抵抗组大鼠(DIO-R)和介于之间的中间对照组大鼠(C),再随机将每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7周,运动组进行为期7周的游泳训练,末次训练后12h禁食,24h取样。测定体重和腹腔内脂肪含量及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和胰岛素均增高极显著(P〈0.01),而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运动组大鼠与肥胖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血糖均降低极显著(P〈0.01),胰岛素降低显著(P〈0.05),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中间对照运动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肝糖原、胰岛素、脂肪、体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运动组大鼠与抵抗组大鼠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大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敏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对肥胖组和中间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且可有效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抵抗组大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饲养的肥胖与肥胖抵抗大鼠的肝脂肪酸合成酶(FAS)和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明确这2种酶是否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发生及肥胖抵抗中起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 g,15只喂普通膳食,其余135只喂自制高脂饲料8周.随机选择5只喂普通膳食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以体重超过普通膳食对照组平均体重的20%作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标准,选择8只为肥胖组(DIO);选择体重最轻的8只为肥胖抵抗组(DIO-R).大鼠麻醉后,采血检测血浆中TG、TCH、HDL、LDL的含量.处死大鼠后取肝脏,Western blot检测肝FAS和ACAT-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135只高脂饮食大鼠中有48只体重超过平均值的20%,达到肥胖标准;②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的体重、肾周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而肥胖抵抗大鼠显著下降;③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的血浆TG和LDL显著增加,而肥胖抵抗大鼠的血浆TG、TCH显著降低,LDL和LDL/HDL无显著性变化;④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肝FAS和ACAT-2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肥胖抵抗大鼠显著降低.结论:①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肝FAS和ACAT-2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肥胖抵抗大鼠的肝FAS和ACAT-2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②肝FAS和ACAT-2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大鼠的肥胖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摄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间歇低氧减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对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然后进行为期4周的间歇低氧运动(运动速度为20 m/min,?(O2)前2周为15.4%,后2周为14.5%)。间歇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间歇低氧运动刺激。结果发现:与常氧安静组相比,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常氧运动组P<0.05,间歇低氧运动组P<0.01),大鼠的每日摄食量减少。与常氧运动组相比,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瘦素P<0.05,瘦素受体P<0.01)。结果说明:1)间歇低氧运动抑制了肥胖大鼠的食欲,减少了摄食量,减缓了大鼠体重的增加,并且间歇低氧效果比单纯运动效果好;2)间歇低氧运动抑制大鼠食欲可能与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进而抑制神经肽Y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倩倩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13,20(1):129-134
探讨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NAFLD发病机制及运动干预对不同倾向模型的效果是否存在不同之处,为更好防治NAFLD提供实验数据.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模,从中遴选出肥胖和肥胖抵抗型两种大鼠,通过肝组织病理切片确定建模是否成功.而后对大鼠施加5周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通过测定体脂、脂体比,血脂、肝指数、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指标,观察运动对不同类型NAFLD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肥胖抵抗组体质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肥胖抵抗组与肥胖组同样存在能量代谢紊乱,肥胖组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肥胖抵抗组不显示有胰岛素抵抗,存在瘦素抵抗.游泳运动改善肥胖组NAFLD的效果较肥胖抵抗组更为显著.结果表明肥胖组NAFLD与肥胖抵抗组NAFLD发病机制并不相同,游泳运动对其干预效果也不相同.游泳运动使能耗增加,减少脂质沉积,能明显改善肥胖组的瘦素抵抗,恢复脂肪-胰岛素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改善IR,促进NAFLD转归.游泳运动对肥胖抵抗组的改善机制可能不同于肥胖组,主要是通过调节瘦素的受体结合率,改善瘦素抵抗,促进NAFLD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汪军 《体育科学》2007,27(11):61-65
研究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各项内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肥胖大鼠形成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0周,测试比较肥胖大鼠、肥胖抵抗大鼠和正常饮食体重大鼠基础形态和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浆和下丘脑摄食相关调节肽指标。结果:肥胖大鼠血浆Ghrelin和Ghrelin/Obestatin比值有下降趋势,NPY显著升高;下丘脑Ghrelin和Obestatin显著下降,Ghrelin/Obestatin比值显著下降。GHSR-1a基因表达显著下降,而NPY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变化,GPR-39mRNA在下丘脑没有表达。结论:下丘脑Ghrelin/Obestatin比值在大鼠肥胖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Ghrelin可能通过中枢机制影响摄食和能量代谢调节;Obestatin-GPR39通路在能量代谢调节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月琴  赵岩  谢敏豪  夏志 《体育科学》2015,(3):44-50,97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和运动能力测试,建立肥胖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探讨运动及肥胖干预下,大鼠植物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运动风险评估提供敏感的心血管监测指标。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普食组(C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8周后,从高脂高糖饮食组中挑选出肥胖大鼠(F组),再随机分为3组:肥胖对照组(FC组),肥胖中等强度运动组(FM组)和肥胖大强度运动组(FH组)。肥胖大鼠适应性运动2周后,进行8周运动训练。测试大鼠在安静状态、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阻断下的心率及变化。Elisa及RT-PCR测试迷走神经心内调节关键因子M2受体、Kir3.4以及RGS6含量。结果:1)8周后,F组大鼠HR显著低于C组(P<0.05);2)C组18周时,HR显著小于8周时HR(P<0.05),但18周时,C组HR与FC组间,以及FC组HR与其8周时HR间无显著差异;3)C组与FC组间以及各肥胖组组间神经传导阻断后,心率变化值无显著差异;4)FC组大鼠Kir3.4显著大于C组(P<0.05);5)C组M2受体mRNA显著小于FC组(P<0.05),RGS6mRNA显著大于FC组(P<0.05);6)FC组M2受体mRNA显著大于FM组(P<0.05)和FH组(P<0.05)。结论:肥胖发生时,植物神经心率调节平衡以迷走神经占主导作用,肥胖进一步发展后,植物神经心率调节以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8周运动训练未能改变肥胖大鼠植物神经的心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饮食性肥胖大鼠脂肪细胞瘦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肥胖常伴有高瘦素、低瘦素受体(OB-R)水平.探讨耐力训练对脂肪细胞OB-R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肥胖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2只实验用刚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C)8只喂以标准饲料,高脂组(HD))喂以高脂饲料.10周后,高脂组随机分为3组:肥胖对照组(OC)、肥胖不限制饮食 运动组(OE)、肥胖限制饮食 运动组(OEd),各8只,然后对OE和OEd组进行8周的游泳训练.RT-PCR法检测脂肪细胞和肝脏组织的瘦素受体RNA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结果:1)肥胖对照组大鼠胰岛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极其显著,P<0.001;不限制饮食运动组大鼠胰岛素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有下降趋势.2)经8周游泳训练后,限制饮食运动组大鼠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3)肥胖对照组大鼠脂肪细胞瘦素受体的RNA水平明显下降,基因表达扫描亮度明显变暗.8周游泳训练后,脂肪细胞瘦素受体RNA相对含量明显增加,扫描亮度明显增强.结论:耐力训练上调脂肪细胞OB-R基因表达,与Leptin结合量提高,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明显缓解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结合饮食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张韧仁 《体育科技》2007,28(2):62-65
阐述和分析了肥胖的概念、判定标准、危害、影响因素,科学减肥的理论依据、训练学和营养学方法、注意事项,旨在为因肥胖而困惑的人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锻炼对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趋势愈演愈烈,不仅损害儿童的身体形态和健康,对心理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归纳了肥胖对儿童心理产生的作用,并分析了身体锻炼对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效益,锻炼影响肥胖儿童的认知、情绪、人格、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改善肥胖儿童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的局限之处,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运动干预肥胖儿童的心理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研究与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肥胖的发生进行综合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抽取14所幼儿园306名4~6岁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①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相关.②儿童肥胖与饮食相关.③儿童肥胖与运动时间、运动类型、活动量相关.结论:儿童肥胖与遗传因素、饮食方式、运动时间、运动类型相关;与喂养方式、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a social ecological constraint model to study inclusion of overweight or obes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key concepts and assumptions from ecological constraint theory in moto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ecological models in health promotion and behavior. The social ecological constraint model proposes that constraints exist on five different levels and interact within and across levels to affect overweight students’ engagement, learn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guide and organize research on the inclusion of overweight students. It can also guide teachers in manipulating these constraints to create a culture for inclusion and provide i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overweight or obes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0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为期20天的篮球训练,并与慢跑进行比较,采用人体成分测量仪测量运动前后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探讨篮球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作用,为肥胖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减肥和提高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市城区某所小学8—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个月的体育锻炼,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身体成分、各项运动指标、足底压力等各个指标进行监测,收集数据,使用spssl3.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儿童足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2)肥胖儿童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足有外翻的倾向,跑步时大于行走;(3)经过三个月的健身锻炼,肥胖儿童运动时的平衡能力增加,减少了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肥胖者有氧运动抗炎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肥胖炎症反应"(inflammtion effect in obese)理论,通过对运动干预前、后肥胖者血清标志性炎症因子TVF-α、IL-6以及促炎因子NF-κB、SOCS-3等水平变化的分析,就运动抗炎效应做一探索性研究.方法:将苏州市某街道若干社区55~60岁肥胖女性居民共41名随机分为2组,以运动处方进行16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肥胖相关形态指标及炎症相关血液生化指标(TNF-α、IL-6和NF-κB、SOCS-3等).结果: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者体重减轻、BMI和WHR减小的同时,其血清TNF-a、IL-6水平随之降低,有效改善了肥胖及其炎症状态;血清NF-κB、SOCS-3表达随之下调,HOMA-IR减小,有效缓解了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有氧运动干预对肥胖炎症状态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31-335
为了解青少年肥胖人群的饮食、作息、运动及相关认知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基本情况,采用实验法对受试青少年肥胖者进行运动干预。以减肥夏令营的50名成员为研究对象,收取实验前后受试者的体重、脂肪含量、BMI、三围、大臂围、大腿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受试者体重、脂肪含量、BMI、三围、大臂围和大腿围均显著低于运动干预前,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肥胖青少年都有不良的饮食、作息、运动和认知习惯,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对降低肥胖青少年脂肪含量和改善身体形态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验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试验对照法,以陕西省西安石油大学2012、2013级的30名男性肥胖者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运动处方。运动前后对受试者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实施后,受试者的身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运动处方实施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的体重、BMI值、体脂百分比均下降,且与运动处方实施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项皮褶厚度中,腹部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大腿皮褶厚度均与运动处方实施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减肥运动处方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肥胖男生身体形态,同时可以改善脂质代谢的调节,从而起到良好的减肥降脂的效果。坚持以运动减肥为主导,以控制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为保障的综合减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科学减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