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计了1995—2011年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了技术标准等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在证实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技术标准每增加1〖WTB3〗%〖WTBZ〗,将使得技术创新效率提高0.081〖WTB3〗%〖WTBZ〗;企业规模与新产品出口导向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在研发活动经费上的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9,(12):1-6
采用1987~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将标准区分为不同性质的标准,以VAR模型为基础,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别对标准与技术创新的长期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技术标准发展,且技术创新的产出比投入能够起到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作用激励与阻碍并存,国际标准和强制性标准的作用相对较大,其中国际标准主要影响技术创新的方向,而强制性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效率作用更大。但也存在着研发成果转化率不高和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尚未充分接轨、技术创新不能充分作用于国际标准的问题。基于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树宽  余海睛  姜红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33-1341,1420
首先从理论角度理清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三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滞后1期与2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的原因;滞后3期与4期,经济增长与技术标准互为因果关系,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技术标准的原因;技术创新能促进技术标准水平提高,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且具有滞后性;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对技术标准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领域的新特点是专利技术标准化,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技术标准包含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化趋势对我国技术创新有重要的影响,有条件的企业应启动技术标准战略.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情报支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成功的保障。本文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点,揭示了技术创新情报需求的本质,分析了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情报需求特点及各阶段情报需求类型,有助于提高企业对情报需求的认知,重视技术创新过程中情报的获取与应用,有助于情报服务机构明晰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服务方向与服务内容,更好地发挥情报服务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人才成长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并行的、互嵌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分析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上的知识创新,以及人才成长协同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给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协同发展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不仅为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而且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实际评价,及制定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肇中  王磊 《科学学研究》2020,38(1):180-192
由典型的技术标准规制——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出发,在匹配和整合了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等微观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进口国技术标准在出口当年确实通过提高贸易成本抑制了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进口国技术标准引致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这导致在未来数年中进口国标准对企业出口增长形成推注作用。这种引致技术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主要体现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当中。研究结论表明:进口国技术标准并非只是单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非关税壁垒,且对于技术上相对劣势的出口国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伴随知识经济产生,以提高知识活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把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技术创新的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三种知识管理模式,即集成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跟随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以及原始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并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创新过程进行解释,以帮助企业有效的进行知识挖掘和创新,最后给出运用知识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研发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获取方式,在公共产品技术创新中得到较多应用。把技术偏袒规则作为政府部门决策过程中的内生变量,分析政府部门应用研发竞赛获取技术过程中如何制定偏袒策略问题是研究重点。在构建模型基础之上,分析研发竞赛中参与企业研发实力的差别程度,以及政府能否充分了解企业研发实力以及能否对企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准确评价等因素对政府制定偏袒策略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分析理论研究对政府部门制定策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春晖  曾德明  彭盾 《软科学》2007,21(5):97-101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自成体系、相互分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问题。这种状况使得双方都存在严重问题: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缺乏市场化手段、缺乏通过产业化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技术标准的技术水平低下、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主体标准意识薄弱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化战略和技术创新政策,我国应该以网络结构联结两大体系,将技术标准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使之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19,40(10):230-239
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对422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基于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绩效提升机制及行业技术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际市场积极竞争、主动创新和敢冒风险的跨国创业导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天然引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水平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将天生全球化企业潜在跨国创业绩效转化为现实国际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属性对国际化绩效提升发挥增强型调节效应,中低技术行业属性则具有弱化型调节效应;企业规模、年龄等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生产型或贸易型的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影响显著。本文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朱姗姗  刘凤朝  冯雪 《科研管理》2020,41(4):182-191
文章基于适应性景观理论和重组搜索理论,给出了技术位的明确界定,并将其引入NK模型的应用,从而将企业的技术搜索置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推演,明确行业中技术位间的价值关系,并结合企业技术基础提出企业为搜索高价值技术而采取的技术搜索策略;以2006-2007年及2009-2010年有新产品产值的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对理论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行业中相邻技术位的价值存在正相关性,企业在其占据的高价值技术位的邻近技术位及低价值技术位的非邻近技术位上进行技术搜索,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搜索到高价值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盛济川  吉敏  朱晓东 《科学学研究》2013,31(8):1268-1274
 在内向和外向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采取何种组织模式才能有效利用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或技术是企业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基于内向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开放式创新的耦合关系,本文将内向开放式创新市场拉力路线图(MPRIOI)和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推力路线图(TPROOI)进行了整合。内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市场分析、产品分析和技术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购买技术服务和购买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企业在技术分析、产品分析和市场分析三个阶段,可分别采用非股权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服务和提供技术授权的组织模式实现外向开放式创新。借助技术路线图方法帮助企业在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进行决策,在内向开放式创新、外向开放式创新以及封闭式创新之间寻找到创新战略的最佳均衡点。  相似文献   

14.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面临资源约束情境下其如何通过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方法,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基于“认知-资源-能力”的理论逻辑,解析科创企业如何打破资源魔咒、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创新能力进阶。研究发现,突破性创新萌芽阶段,市场领先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匮乏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拼凑策略,为以改变市场态势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信息支持。突破性创新推进阶段,产品本土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受限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探索策略,为以提高行业标准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供给产品资源。突破性创新实现阶段,技术自主化导向的创新使命在资源延伸情境下促使企业采取资源撬动策略,为以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条件。本研究发现为科创企业基于资源视角制定管理策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薛捷 《科研管理》2019,40(3):10-20
为厘清技术推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基于技术和市场领域中探索与利用的组合分别探讨了单一探索、单一利用、技术双元、市场双元、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六种可能的双元性组合策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低端破坏性创新和新市场破坏性创新的影响。通过对佛山地区364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技术利用×市场利用”组合的单一利用策略和基于“技术探索×市场利用”组合的技术开发策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低端破坏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技术利用×市场探索”组合的市场开发策略和基于“技术探索×市场探索”组合的单一探索策略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拓展以质量信号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信号理论和以技术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转移理论,分别引入技术可供性和技术特征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选取2010—2020年A股上市的313家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质量信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质量信号与技术可供性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随着质量信号的加强,技术可供性也有所增强,且技术可供性在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技术特征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并且负向调节质量信号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出重视质量信号的发送与接受,提升技术可供性,有效把握与预知技术创新或变革所可能带来的市场效果,保持适当的技术宽度、技术深度以及技术重叠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要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就需要合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集成创新及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企业的集成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述国内外企业集成创新的理论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企业集成创新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企业的集成创新的重点研究方向及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的本质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天和 《现代情报》2009,29(9):202-205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具有路径依赖的支撑体系,这其中就包含着技术竞争情报的支撑。本文在解析了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技术竞争情报和技术创新的本质,并通过环境背景和多项案例,论证了技术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