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旋转马阿奔     
小马阿奔的爸爸总是叫他“阿笨”,因为他老是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马儿为什么要吃草啊?”“他们羊儿为什么也爱吃草啊?”“草儿那么好吃为什么那些老虎不喜欢吃啊?”等等。爸爸老是觉得他笨笨的,不知不觉就把他的名字叫成了“阿笨”。  相似文献   

2.
二、对话的形式要多样,多则新 学生作文例2: 张老师说:“这么说,这本书是你给他的啰?” 我说:“不,是他从我手里抢去的。” 张老师说:“这书到底是谁的?” 我说:“是我的。” 张老师又说道:“你为什么把这种书带到学校来?” 我将这段对白抄录在黑板上,结合同学们人物对话呆板、生硬的普遍现象,以批改作文的方法,讲述了作文对话写作中常用的四种基本形式。 1.人物在对话之前。如;张老师说;“这么说,这本书是你给他的啰?” 2.人物在对话之中。如:“不,”我分辩道,“是他从我手里抢去的。” 3.人物在对话之后。如…  相似文献   

3.
如此学生     
有个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到了,校长问他:“为什么不从校门走?”他指了指T恤衫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又问他:“这么高的墙怎么翻过去的啊?”他指了指袜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校长又问他:“翻墙是什么感觉?”他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巧用比例     
今天是星期天,我来到小胖家,见他正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走到小胖跟前问他:“小胖,你在看什么书呀?”小胖说:“哦,这本书名叫《恐龙大百科》,可好看了,里面有许许多多关于恐龙的介绍。”我说:“这么好看,那就借给我看看,好吗?”  相似文献   

5.
Making Up     
在教室里,露西看见吉姆喝光了一整瓶水,于是她问吉姆:“你为什么喝这么多水啊?”吉姆说:“我刚才吃了个苹果。”露西很纳闷。问:“那和喝这么多水有什么关系呢?”吉姆回答:“我忘记洗苹果了。”  相似文献   

6.
大老爷们儿     
老师问第一天来上幼儿园的小男孩:“你叫名字啊?” 小男孩说:“小雨。” 老师又问:“你为什么叫小雨啊?”  相似文献   

7.
早熟     
鱼:“QQ,古人的诗为什么这么难懂啊?” 我:“你要读懂古人的心啊。” 鱼:“古人的心都在坟墓里腐烂了,还怎么读啊?”  相似文献   

8.
在电脑上     
译文:为什么你的作文写得这么好呢?/多看书啊!/我在电脑上看了很多书。/在电脑上看书?/是啊。你可以试试。/好!/为什么要在电脑上看书呢?  相似文献   

9.
借书     
海马先生到他朋友家里,想借本书。“很遗憾,”那位朋友说“,我从不借书给别人。”“为什么?”“因为借书的从来不还书。”“您很肯定么?”“绝对肯定。这是经验之谈啊!我的全部藏书都是这么弄来的。”借书  相似文献   

10.
Eating Turkey     
朱迪一家在吃感恩节晚餐。朱迪非常喜欢吃火鸡。朱迪说:“妈妈.火鸡这么好吃。可为什么总统不喜欢吃它呢’”妈妈问朱迪:“你怎么知道总统不喜欢吃火鸡啊?”朱迪回答道:“因为他每年盛恩节都赦免火鸡。”  相似文献   

11.
庆祝失败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  相似文献   

12.
步之 《老年教育》2010,(4):42-42
我正和不满四岁的孙儿一起看画书,孙儿忽然说:“爷爷,我也要吃唐僧肉!” 我笑着问他:“你怎么想起要吃唐僧肉啊?”  相似文献   

13.
崔鹤同 《下一代》2009,(10):15-15
1831年,吉姆·克拉克·麦克斯伟出生于英国的爱丁堡。小时候的麦克斯伟很爱动脑筋,他一天有问不完的问题。见到高高的树木,他就问:“树木为什么总朝上呢?”见到空中的小鸟,他又会问:“小鸟为什么会飞呢?”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要问:“太阳为什么又升又落呢?”下雨天他想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他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4.
贝贝妈妈问: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都说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可是这条原则在贝贝这里行不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贝贝现在3岁,到晚上该睡觉了,贝贝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妈妈,为什么要睡觉啊?”“因为到晚上了人必须要睡觉啊。”“为什么人必需啊?”“睡觉是人的生理规律啊。”“什么是生理规律啊?”“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啊。”“可是我就是不想睡觉怎么办呢?”……但凡贝贝不愿意做的事情,要想说服他,我们真是绞尽脑汁,几个回合下来,  相似文献   

15.
章立早 《青年教师》2009,(11):25-26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蜗牛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来保护!”小蜗牛又问:“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蜗牛妈妈继续回答说:“因为毛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又不解地问:“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70多岁的奶奶为教育小华节俭,常常给他讲当年吃糠咽菜的苦日子。有一天,奶奶刚开了个头,小华就抢着问道:“奶奶,那时候就咱们一家吃糠吗?”奶奶说:“不是啊,当时的老百姓都一样。”小华好奇地问:“这么多人都吃糠,哪来那么多的糠啊”再说,碾下来的米都让谁吃了啊?”  相似文献   

18.
刘杰 《班主任》2013,(3):61-61
周一早自习,一个女生跑来,气呼呼地说:“刘老师,小W说我难产。”我吃了一惊,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她回答说:“我告诉他,昨天我阿姨生小孩,我去看小宝宝了,他就说我难产。”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20.
一天,长腿先生来到一个小镇上,居民们个个仰着头,都来围观。他们七嘴八舌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你的腿怎么这么长啊?”长腿先生摸摸脑袋:“我也不知道。你们应该去问我的妈妈。”这时,一只黄莺飞过来,落在长腿先生肩膀上,说:“嘿,在这儿筑巢正合适。”长腿先生觉得肩膀痒痒的,转过头来,一张嘴,一哈气就把黄莺吹飞了,他连忙说:“对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