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八月,国立浙江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历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之后,回迁广西宜山,以文庙(今宜山县公安局),标营(今部队文化学校),工读学校(今幼儿园),湖广会馆(今县教研室及其左侧)及胡文虎小学(今宜山中学大门左侧的宿舍)等处为临时校舍,十一月一日在宜山正式复课。直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宁失陷,宜山告紧,浙大方始五迁贵州遵义。浙大在宜山开课  相似文献   

2.
向琳 《湖南教育》2014,(3):22-24
芙蓉幽远迷离的神韵,猛洞河“天下第一漂”的激越雄奇,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使永顺赢得了“湘西明珠”之美称。由于历史、自然和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永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属于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财政收支矛盾特别突出,大部分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补助,保工资、保运转十分困难。但永顺人爱教、重教、崇教,有一颗炽热的教育情怀,穷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好”教育一直是永顺人的“教育梦”,在比拼硬实力远远不如人的情况下,转观念、出思路,开发软实力、激发新潜能,不断推动民族山区教育在逆境中奋进。  相似文献   

3.
彭仁发 《教师》2014,(1):122-122
正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永顺、保靖、龙山三县边陲,距县城103公里,东临永顺对山、西歧两乡,西交洗车、苗市;北倚他砂,南临保靖普戒。自古是三县边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全镇共有14627人,是纯土家族聚居之地。由于地处酉水流域的高山河谷,近代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是中国土家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民风古敦,人物俊秀,风情浓郁,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面对内外局势和实力强弱的变化,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在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不同的婚姻对象,与其周围的土司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建构了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了永顺土司在地方社会的权力,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永顺土司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大多散记在碑刻、家谱等民间文献中,通过对该类文献的利用与解读,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浙江大学内迁广西宜山,在此办学一年有余。其选择内迁广西宜山,且得以很快复课,实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包括抗战形势的影响、广西当局的大力支持、国立浙江大学自身的努力,广西人民的贡献、宜山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吸引等。《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则详细记载了浙大内迁广西宜山的概况,是论述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真实、可靠的资料。以碑文为基点,由上述几方面因素着手,考察浙大内迁广西宜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雍正七年,清政府对湘西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包括永顺土司、龙山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建立永顺府,对该地区进行管辖。此后,清政府开始在永顺府全面建立王朝体系,通过改赋税、除陋习、施文教等方式对永顺地区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是一所由中师改制而来的州直属示范性高级中学,其前身是1938年在大乡书院旧址上建立的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2001年,州政府决定将永顺民师改办为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学校坐落在永顺县城玉屏山下,占地面积466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3700余人,教职工250余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宜山方言词的源流问题.认为宜山方言词明显地保存了不少古语词的特点,而且受粤方言影响较大.文中把宜山方言词分为宜山古语方言词、宜山外来方言词、宜山自产方言词三类。另外还探讨了宜山方言词的特点。认为宜山方言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很大的灵活性,基数三至九组合成“AB”、“△A△B”式具有形容词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河池地区高级中学是广西重点中学和示范学校之一。河池地区高中的前身是宜山高中,始名为广西官立庆远府中学堂,创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经几易其名,多次变迁,1949年定名为宜山高中,1981年1月,宜山高中从今宜州市庆远镇搬迁到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河池市金城江镇,更名为河池地区高级中学,河池地区高中坚持“面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材,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为民族  相似文献   

10.
一、贫困学生现状(一)基本情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共1市7县,164个乡镇,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8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土司制度、土司文化以及秦良玉文化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会议的主要观点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乃至地方少数民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西忻城“裁流复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广西忻城县在建置方面出现两次罕见现象:一是从唐代初开始建置至明代初的七百余年间,流官管理和土司管理多次反复更迭,在我国地方建置史上极为罕见;二是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裁流复土",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达四百多年忻城都是实行土司制度,这在我国土司制度史上更为罕见。本文拟对忻城县建置沿革、明初"裁流复土"及其背景、"裁流复土"后数百年间忻城土县社会状况略作考究阐述,试图理清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土舍阶层是土司社会的权贵阶层。容美土舍阶层由办事舍人、土官舍人、护印舍人、把事舍人、普通舍人五种类型构成。容美土司的土舍不仅来源于王朝钦定大姓,也来源于因婚姻缔结、功绩晋升的异姓。土舍阶层是容美土司社会治理、对外交往和文化学习的先导和承载者,也是推动土司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因为陆游等人的创作,在南宋后期重新兴起的“义山体”《无题》得到元人的继承和大力揄扬,并形成特定的创作风潮。专立“无题体”的选本《元诗体要》为这一诗风的东传提供了文献依据,在《元诗体要》与朝鲜增注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的共同影响下,十五与十六世纪朝鲜诗坛的《无题》创作,于传统的“东坡体”之外,也表现出对“义山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对千人类职官存在一些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论述。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充分占有和全面梳理后认为,千人类职官的出任人员没有民族成分的限定,官级与司马平级;千人有时作地名用,指千人部众的屯驻地;千人类职官如"左千人、左骑千人"中的"左",当取"副"之义,即"副职"。  相似文献   

16.
汉代在河西地区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考虑到河西地区的特殊情况,在职官设置上多有变通,适应了河西地区的发展需要。本文根据出土的敦煌汉简,对河西地区的职官体系进行了梳理:河西地区的职官体系可以分为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行政系统为郡县制度,军事系统为都尉—候官—候长—隧长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元代广西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分布于桂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职衔,官皆世袭,整个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土官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是元代王朝中央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在继承历代王朝尤其是唐宋封建王朝在广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统治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的一种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元代桂西土司机构的建置及其规范化,是元代广西土司制度正式确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元代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较之前代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18.
遗山这位金元词大家,其创作的显著特色是对唐诗的融化,具有方法多样、综合运用;驱遣自如、翻新出奇;熔铸点化、自然天成等特点,从而形成遗山词蕴藉风流之姿。遗山词的融化唐诗,对于金、元词人学唐宗唐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刘益善是湖北乡土诗的代表性诗人,与饶庆年并称为“湖北乡土诗双璧”。奠定其诗坛地位的是他的“乡村忧愤诗”系列,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但他晚近出版、早期创作的《向警予之歌》却又展现了其诗风浪漫主义的一面。总结刘益善的诗歌创作,有利于梳理湖北诗歌尤其是乡土诗的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