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光本性的认识,始终存在着波动性与粒子性的争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两种学说相互妥协的结果.在解释一些现象如干涉和衍射时,人们就用波动说去解释,而对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就用微粒说去说明.这种既是微粒又是波的存在在观念上确实叫人们不容易接受,其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很好地把波动和微粒统一在一个模式下.本文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探讨光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朱熹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体系。他以“理在气先”回答世界本原问题,实际上是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宇宙的最高本体。他以“理一分殊”与“物无无对”说明本原与存在、一与多的关系。他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天理”与“人欲”解释人的本性、人的思想意识、人的行为,提出一套系统的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思想。他以“格物致知”阐述其认识论和方法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所以探析他的哲学思想对剖析中国传统思想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三个部分,就朱熹对孔孟儒学的新贡献进行了阐述。一是朱熹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朱熹解释经典的过程有着自己的解释逻辑,从"探寻文本本义"到"体验圣人之心",最终实现"通经以明理"的目的,这是朱熹的解经逻辑。通过意义的局限性与开放性、理解偏见的合理性等解释学视角来审视这一逻辑,对理解朱熹的解经过程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解释《孟子》的过程伴随着自己的解释逻辑,从"探寻文本本义"到"体验圣人之心",最终实现"通经以明理"的目的,这是朱熹的解经逻辑。从意义的局限性与开放性、理解偏见的合理性等解释学视角来看这一逻辑,对理解朱熹的解经过程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问学"处多了些子?——朱熹教育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朱熹的教育思想重在"道问学"而陆九渊的教育思想重在"尊德性"。这是混淆朱熹的哲学建构与教育实践而导致的误解。朱熹哲学固然以强调客观知识的探索为理论特征,但其教育思想却始终坚持知识和德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知识”这个概念,意味着研究者要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去发现事实,也意味着研究者要从“内部人”即“文化持有人”的角度去解释所发现的事实和构建自己的理论。“地方性知识”这个概念及其蕴涵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获得社会事实并准确解释这些事实。教育研究者要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构建对我国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知识”这个概念,意味着研究者要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去发现事实,也意味着研究者要从“内部人”即“文化持有人”的角度去解释所发现的事实和构建自己的理论。“地方性知识”这个概念及其蕴涵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获得社会事实并准确解释这些事实,教育研究者要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构建对我国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传统解释大都停留在事实认识层面和经验形态上,缺乏深层次的哲学追问和理论深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本性、社会秩序性、知识传授性,以及现实存在性为支点,构建了其自身合法性的基础,从而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朱熹理学及其教育思想对徽州教育的影响广泛和深刻,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徽州书院的勃兴和发展缘于朱子学在徽州的传播发展;徽州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以朱子为宗;徽州教育的书院讲会制度与朱熹关系密切;徽州教育的课程与教材设置一本朱熹的学术和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蒙教育思想是宋明理学家朱熹德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朱熹的童蒙教育从理论上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教育原则是"禁于未发",教育方法是"各因其材"。在实践上,朱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制订儿童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对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审美教育对于成人的重要性,他从他的哲学目的论出发把审美教育作为手段,“人文化成”是其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这种目的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乐以养心,以养性情;第二,乐以育人,使之成才;第三,乐以厚俗,上下合同.这样从个体到群体,从内到外,从小到大,层层深入地达到儒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集宋代理学和宋代经学之大成,以说经的形式,论证并发展了理学之天理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既创新发展了理学,又创新发展了经学。朱熹理学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其经学思想的特色,而与陆王心学有别。  相似文献   

14.
宋代科举以其"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蒙学的科举化势所难免,以诗赋为代表的科考内容直接决定了蒙养教育的教学内容。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以朱熹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群起"反动",朱熹提出的蒙学思想以教"事"为主要原则,可谓"反动"的直接体现。反对蒙学的科举化也是朱熹提出其蒙学思想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指导教育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教育理论思想,既改革了旧的教育制度,又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的;既编纂订正了大学和小学的教材内容,又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全面,含蕴渊深,对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子学于13世纪中叶传人越南。在陈朝(1225—1400),它是以反佛教的面貌受到越南士人的重视,并通过教育和科举在贫民百姓中传播。黎朝(1428~1784)初,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在越南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时,越南出现了一批朱子学者,推动了越南朱子学的发展。阮朝前期(1802—1885),越南有许多朱子学研究著作出版,仍保持兴盛的势头。1885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朱子学开始衰落。600多年间,朱子学对越南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倩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2):103-104,123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德育思想。其中,"明人伦"的德育目的观、"学以渐而至"的德育阶段观等思想,对当今的学校德育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不光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见解深刻、思想独特的史论家。在朱熹之前,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一脉始终占据三国正统史观的主流,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完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正统观念,这种局面才开始慢慢被打破,逐渐动摇甚至取代了魏正统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后来很多史学文学作品也受到影响而洋溢着尊刘抑曹倾向,如郝经的《续后汉书》和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极富生命情趣的人。朱熹在福建的福州、南平、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留下了榜书、题名和诗刻等不同类型的摩崖石刻。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的价值体现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朱熹的书法艺术、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提升摩崖石刻所在地的旅游文化品位。研究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进而展现出伟人朱熹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