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方琴 《教师》2010,(29):124-125
最近几年,在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在各门文化课上的成绩差距日益变大,不但如此,在德、智、体以及言行表现上的差距也在变大。教师性别失衡,传统课堂教学理念,评价方式单一且呈现女性化倾向,校园里的“男孩文化”可能都是其中的原因。成为受男生尊敬的教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都是我们目前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点落实在哪里?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但其实它是一个涉及教师课堂教学有效度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理解度的问题.是否传统的教学更能"落实知识点"?是否讲教材之外的内容就无法"落实知识点"?是否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不能更好地"落实知识点"?不难发现,疑惑基本停留在对"如何落实"的关注上,而非对"落实"的主客体认识上.事实上,这些疑问的背后,恰恰反映出部分课堂教学的评价需要对"落实知识点"所依赖的前提与基础作一些基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过去课堂教学评价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看教师的引导,看教师的讲授、提问,看教师的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而学生的表现则常常被忽视.实施新课改,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也要相应改变,教学评价着重从"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武、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高校"水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表现在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和考核方面的"水".采取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改进教师评价方式和强化考核监督等措施治理思政课课堂教学"水课",对思政课"金课"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虚体"设计.这种模式在课堂上教师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勿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高考成绩分析还是统计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男女比例,都可以证明基础教育中男生弱势现象的存在。研究发现,教育中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师队伍都不利于男生潜力的挖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改革教育理论,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调整教师队伍,促使教师性别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从高考成绩分析还是统计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男女比例,都可以证明基础教育中男生弱势现象的存在。研究发现,教育中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师队伍都不利于男生潜力的挖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改革教育理论,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调整教师队伍,促使教师性别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9.
"导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有效的互动交流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共同进步,更加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互动"模式下,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打破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填鸭式教学,更加重视相互交流、自主学习.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讲授者出现,而是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到正确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味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增效减负,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校园网的建设,网络技术已逐步普及.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的"两根粉笔一本书"到"三机一幕"的电化教学,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课堂上的运用到现在的网络技术的应用.新世纪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究已迫在眉睫.什么是比较好的网络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该怎样面对今天的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呼唤新的评价制度.在尝试新的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学校和教育部门把历史上曾经用过的"五分制"再次搬出来.一些人认为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而五分等级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级之间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师生的心理压力,带动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作者认为:五分制在需要清晰时加以掩盖,在不需要清晰的分界点上却加以夸张放大,这既不利于选拔,也不利于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还夸大了学生的差距,挫伤了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是比"百分制"低一等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是提高教学质程"是名师工程的前奏和序曲,建立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机制,必须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开展扎扎实实的群众性教学评价活动,只有广大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作为职业完美的追求,才能迎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当前两种主流教师评价思想."奖惩性"因素始终渗透在教师评价之中."发展性"教师评价因与奖惩手段的完全脱钩而难以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两者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在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对方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最终它们将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评价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实施过程的价值评定.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教师单向的评价活动,要求改变数学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评价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评价,倾听和吸取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可以增强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促进教学评价活动的多元化,发扬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激发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潮流,这一可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美地诠释了科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本文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从分组、教师的角色、评价三个方面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评教体系中的不完全评价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般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的方法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由学校教务部门组织学生根据事先拟定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指标内容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然后根据给定的权重,求出加权平均值,作为教师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值.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每个因素、每个过程都可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或者评价结果不具可比性.因此,高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全面评价,学生评教过程中产生不完全评价关键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个缺乏竞争意识的集体是没有活力和战斗力的.为了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多学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以此来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的工作面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师是如何看待竞争的呢?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竞争呢?为此笔者专门邀请了几位普通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认为构建层次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全过程多主体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维度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形成了"培养、评价、激励"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发展运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强调了"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数学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构建"参与"型数学课堂,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