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想爱先要爽     
很多女人问我,如何才能得到一个你一直想得到的男人?比如,“我很喜欢他,可他就是不喜欢我;但我就是不想放弃,有什么办法?”之前我一般告诉女人们,最好放弃;不过,我现在将要告诉你一个方法——让他爽起来。  相似文献   

2.
“相思”已经令人缠绵入骨,黯然销魂;“不敢相思”又是种什么滋味?多情自古空余恨,如果你已不能多情,也不敢多情,纵然情深入骨,也只有将那一份情埋在骨里,让这一份情烂在骨里,死在骨里。那又是种什么滋味?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你会翻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焦虑过多.还是那些惶恐、失控的情绪让你觉得沮丧?不知道什么时候,抑郁、焦虑成了流行词,频频见诸于报纸、杂志、电视等各类媒体,更有名人现身说法.戴安娜王妃曾说自己患抑郁症,崔永元也说自己患抑郁症.接踵而来的就是厌食、失眠,让人看了心生畏惧。  相似文献   

4.
陈楠 《大观周刊》2010,(40):49-49
如果一天你有14个小时的时间是待在家中,那么你会做什么?首先除去8小时充足睡眠,还有6小时呢?吃饭、做家务、看电视……如果没有找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这样的生活很快会让你乏味。  相似文献   

5.
正"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毫无疑问,谁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其实与你想得到什么和为此怎么做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如果想了并做了,生活就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梦想成真。所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才会如此执着地去想、去做,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放弃努力的,放弃并非因为懒散或者认为成不成功都无所谓,而是在渴望成功的背后,那些貌似很努力的行为所达到的结果与梦想的距离差之甚远,使得迈向成功的过程被无限期地拉长,让你感觉总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6.
最传统的提问报道:《家风是什么?》
  从2012年《你幸福吗?》,到2013年《爱国让你想到什么?》,再到2014年《家风是什么?》,这种海采式提问报道几乎每年都能在央视节目中引起一定的反响,抛出的问题好像变成了国问。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庭节日,央视在这个时候探讨家风,体现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陈楠 《大观周刊》2010,(43):46-46
什么车既能让你有“高人一等”的尊贵感觉又能够翻山越岭吃苦耐劳?当然是SUV。  相似文献   

8.
在爱之屋的一楼,学会的是真实和负责 在爱之屋的一楼,我们发现,经历所带来的智慧是最伟大的老师。反省你过去的选择,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做法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想法,是怎样令你感到不适。你会问:“那么,我现在在想什么?我在感受什么?”你会得到答案,因为你现在愿意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你现在愿意为自己的认知负起责任。负责是必要的清洁剂,它让你发现自己做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四川省省级行政建制一度取消,在恢复后,四川省第一印是什么样子,沿革怎样?让档案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陈璐 《大观周刊》2006,(45):36-36
看完当下热门影片《时尚女魔头》后,我想问你.时尚是什么?是Chanel的时装?是Prada的皮包?还是Cartier的手表、Feerrari的跑车?都不是.时尚与年龄无关,与美丑无关.与金钱无关。它更是一种学习精神.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形式。如果你现在是30多岁.在20出头的人眼里.你就是老人家了。他们不会愿意约你共同打发夜生活。偶尔愿意的话也只是想要你结账而已。所以.你要有几身入流的行头.此外你还要明白现在流行的是什么.最好能和他们有至少一样的兴趣、爱好。进入他们的圈子.你才明白ipod为什么那么火.无厘头的lomo为什么让他们愿意大把花钱。从这当中也许你能发现.折磨了你好几个晚上的“产品创新报告”就这样产生于他们的无聊闲谈中。这就是“时尚”.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成就“尚”。  相似文献   

11.
养身有道     
《新闻世界》2006,(2):65-65
常转大拇指让你少生病;电脑辐射最大是键盘;手机放在哪里危害最大?面孔告诉你应该吃什么;孤独可以通过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9,(4)
在繁华热闹的社科期刊阅览架上,促使你随手拿起一本刊物,并一再为之驻足的因素有哪些?独具一格的封面?饱满充实的栏目?还是包装一新的彩图插页?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内容真正让你动心并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卷首语。卷首语,现行的《辞海》、《辞源》里查不到,而在综合...  相似文献   

13.
玩转南非     
潘璇 《大观周刊》2006,(37):89-89
当所有游客都冲着欧洲,泰国等热点境外旅游地蜂拥而至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像南非这样的异族风情地,它原始,古朴而纯净,同时也是天然,狂野而怀旧的,在这个地方,你可以体验到不同一般的生命感受,甚至还很有可能激发出你的创意和设计灵感哦,还在犹豫什么?就让我们带你一起走进南非,让你也来一次不同凡响的异域探险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多屏的时代,我们一方面为可以做各种创意传播而欢呼,一方面也要欢呼之后冷静一下,其实,策略的思考,依然是所有新媒体的衡量器,不要在新媒体的眩目色彩中,迷失了目的和方向。多屏时代的整合营销,不是什么屏都去做,而是应该努力寻找属于你的"主屏",其他的只是"副屏",有辅助作用的才是你需要的,不然就应该断然放弃,别让多屏迷乱了你的眼,变成了为屏而屏。  相似文献   

15.
左江涛 《大观周刊》2012,(32):278-278
什么是看见?一位作家曾说过,人们都知道什么是石头.但重要的是让人看见它,感觉到它。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让看见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社会是一个三维空间,多层次、多角度,在数不清、看不到的角落里,有着觥筹交错的暗影,看见什么,是你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生活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17.
“读报节目”从电视到网络的纵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哲 《记者摇篮》2009,(11):62-62
电视媒体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全方位多媒体效果,但当你打开电视,会发现各类读报节目充斥着荧屏。是什么让"多媒体之王"舍弃画面的长处来屈尊纸媒体的文字"?读报"类节目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大众流连忘返?网络媒体应当如何推出自己的“读报”类栏目?  相似文献   

18.
看客 《青年记者》2006,(23):58-58
在连教育经费都敢拿去炒股、连社保基金这样的保命钱都敢挪用的当前国情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一中国音像协会,请给我个理由先,就算我以我的人格做担保相信了你,可你又有什么资格来代表作权人向我收费?我还想自己交给作权人呢,一来可以认识一下明星,混个签名什么的,二来也可炒作一下自己觉悟高之类的,提高一下我的卡拉OK房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编辑敢于“三放弃”王育英1978年我从报社调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当时的一位老编辑告诫我,你到出版社想要安心干下去,就得下定决心敢于三放弃。一放弃著书立说,二放弃成名成家,三放弃出头露面。我说您别吓唬我。他笑了,你不相信?那就走着瞧吧!近20年的时间转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的增加.压力的加重.你的童心在哪里?你是否已将它遗失在记忆很深的角落?你还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快乐吗?你还会向一个你挚爱的玩具倾诉烦恼和快乐吗?你还能知道你的玩具在想什么、说什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