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千克的认识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初步建立千克、克的概念。(1)学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重的大米、食盐和洗衣粉等物体,直观感知“千克”的重量;(2)出示天平秤,简介各部分名称,交代天平的用法后,教师将1千克重的食盐放在一个托盘里,另一个托盘里放1克、10克、50克砝码,天平不平衡,最后改放1千克砝码,天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克和千克”。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知道天平和盘秤的使用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计算。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l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具准备:天平、台秤,一个2分硬币、一些黄豆、15颗图钉、相关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一个盘秤,每人准备一个2分硬币和一些能称量的物品,如苹果、梨子、土豆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批评     
一次,我班体育课下课集队时,一个同学举手报告说:“老师,我拾到五分钱。”我接过硬币,用目光表扬了这个孩子,然后说:“哪位同学丢失的,可以到我这里来领。”有一个女孩子着急地说:“老师,是我丢的。”没有别的孩子出来认领。我正要把硬币交给她,突然,一个男孩向她侧过身去,带着一脸怀疑和嘲笑的神情说:“是不是你丢的哟?”女孩子马上涨红了脸,显出委屈和羞辱的表情。这时,我有些生气;认为他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怀疑同学,特别是素来正派的同学。  相似文献   

4.
夏天,一个孩子看到一枚闪亮的硬币躺在路边。他把硬币拾起来,紧紧握在手里,心里充满自豪和兴奋:“这枚硬币是我的了!而我什么代价也不用付出!!!”从此,这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希望发现更多的珍宝。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生中他捡到了302枚硬币,24枚5分硬币、41枚一角硬币、8枚2角5分硬币、3枚5角硬币和一张破损的1元纸币——总计12元8角2分。  相似文献   

5.
吕海燕 《山东教育》2005,(16):12-12
那天中午,因为下大雨,很多孩子在校买饭。放学时,刘新找到我:“老师,借我一元钱买饭!”看着他着急的样子,克赶快把钱塞到了他的手里。拿着钱,刘新高兴地说:“老师,明天一定还给你!”我记得“一定”这个词,他说得特别重。可是三天过去了,刘新一点也没还钱的意思。我笑着在心里想:这小家伙,借老师的钱还敢不还!  相似文献   

6.
[案例] 我的孩子也在读九年级。一天,她拿着化学试卷来询问我这个当老师的母亲,指着试卷上的“错题”说:“妈妈,这两个小实验题,我认为都没错,可老师为什么偏偏给判了零分呢?我已经从课本中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是不是老师一时看走了眼而错判了呢?”  相似文献   

7.
《小学青年教师》2004,(8):29-3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册教材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如在学习“千克、克的认识”时,教材提倡让学生去感受这些单位,建立这些单位的观念,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1)“称一称,掂一掂”2袋盐的质量、1枚硬币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8-91页。课前准备: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教学过程:一、猜与掂  相似文献   

9.
夏天,一个孩子看到一枚闪亮的硬币躺在路边。他把硬币拾起来,紧紧握在手里,心里充满自豪和兴奋:“这枚硬币是我的了!而我什么代价也不用付出!”从此,这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希望发现更多的珍宝。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生中他捡到了302枚一分硬币、24枚5分硬币、41枚一角硬币、8枚2角5分硬币、3枚5角硬币和一张破损的1元纸币——总计12元8角2分。捡到这些钱,虽然他什么代价也没付出,但他为此却错过了许多人间美景:35127次壮丽的日落美景,327次绚丽的彩虹;上百片在秋风中摇曳的红枫叶,上百个在草地上蹒跚学步的儿童;在…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非常纳闷:“老师怎么会是个孩子?”在我眼里,我的语文老师就是个孩子。下面就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缠人的老师。语文老师总喜欢上我们读书、背书,读不好还要重读,背不好就得重背。每次早读,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认识千克”这一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先让学生掂一掂,再称一称,直观感知“千克”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实际拎一拎1千克的水果有多重。有了这些感知,学生对“1千克”物体的实际重量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中发现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成功后的得意神情:这节课内容真是太简单了。于是,我便随机提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听惯了“给孩子的书包减压”的呼声,一到德国,见到男女老少肩头压着个沉沉的包儿,甚是惊讶。一次,去邻居约翰家串门,刚刚坐定,约翰的儿子小乔尼就背着书包,滑着双轮踏板车回来了,那硕大的书包差不多占了他的半个身高。等小乔尼三下五去二解下“武装”,我伸手掂了掂书包的分量,不由地感叹德国孩子也与中国孩子一样“负担重”。约翰笑了笑,示意我打开书包看看。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好家伙,里面除了各科作业本及绘画版《哈利·波特》外,找不到任何教科书的踪迹。如果不算铅笔盒的话,其他物品似乎都与“学习”无关:一个大号食品盒,…  相似文献   

13.
我10岁的孩子因为在上课时不小心放了一个屁,被一些同学不停地讽刺、挖苦。我找孩子的老师,希望她能给予制止,但老师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根本不当回事。我的孩子多次哭着说,他再也不想到这个学校去了。看到孩子这么伤心痛苦,我也很难受。请问,我该怎样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辽宁盘锦于舒于女士:我国的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均规定,关心、爱护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法定责任,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是学校和老师的法定义务。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习环境的事情均是老师的工作,所以,对于同学们不停地讽刺、挖苦你的孩子,老师有责任予以高度重…  相似文献   

14.
Oneday,theteacheraskedPeter:“Howmuchisfourminusfour?”Petersaid:“Sorry.”Theteachergotangryandsaid:“Whatafool!Yousee,ifIputfourcoinsinyourpocket,butthereisaholeinyourpocketandallofthemleakout,nowwhatisleftinyourpocket?”“Thehole,”repliedPeter.一天,老师问彼得:“4减4等于几?”彼得说:“我不知道。”老师生气地说:“笨蛋!你想,我要是往你口袋里放4个硬币,而你的口袋上有个窟窿,硬币全漏掉了,那么,你口袋里还剩下什么?”“窟窿。”彼得答道。四减四等于几?…  相似文献   

15.
镜头(1)小学的放学时间到了,孩子们排着队伍由老师带领到校门口,门口围满了来接的家长。过了一会儿一位家长气冲冲地跑到老师面前:“我的孩子呢?”老师说:“我已经送到校门口了。”家长责问:“我怎么没接着?我的孩子还小,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你能负起责任吗?你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老师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到处地找,最后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找到孩子。镜头(2)四年级的小明跑步时不小心跌倒了,头擦破了皮,老师随即带他到校医处进行了处理。第二天家长找上门来,说:“孩子怎么会跌倒?要你班主任干什么用的?怎么不负责孩子的安全呢?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16.
汪跃峰 《教育文汇》2011,(11):38-38
一次,在翻看学生作业时,看到这样一道题:图七画了一匹河马,下面有一行文字:河马重2( )。本题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名称,很多学生填了“吨”,结果都被老师判错。我赶忙找到阅卷的林老师,认为此题答案需要纠正。他振振有词地说:“你看,这幅图上面的是小河马,小河马体重不过2千克左右!”我说:“即使是刚出生的河马应该也有30千克左右吧!”此时,上课铃响了,我们的交流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一次数学课中,我给二年级的孩子出了一道这样的题:光明小学二(1)班一星期收集废旧电池8个,二(2)班收集的是二(1)班的2倍,二(2)班收集废旧电池多少个?这原本是一道较简单的数学题,学生很轻松地就把它做出来了。可正当我准备接着往下讲题时,有一位孩子举手提了个“节外生枝”的问题:“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废旧电池呀?”我对这个孩子的勤学好问表示赞赏,但又认为这是个比较容易的常识问题,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孩子。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8.
智取硬币     
温情提示:请小朋友们注意安全,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同学们,如果在盘子里盛一点儿水,水中放1枚5分的硬币。现在不让你把水倒掉,又不许你伸手到水里去捞,你能拿到硬币吗?实验材料盘子1个,5分的硬币1枚,玻璃杯1个,纸1片,打火机1个。实验步骤1.在盘子里盛一点点水,水中放1枚5分硬币(如图1)。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孩子在小学四年級读书。本学期第一篇作文的題目是“新学年的新希望”,他写了一百多个字,先花了八九十个字写国际,国內形势,同我們平时讲的差不多,最后才写到本題:“现在新学年开始,我希望用功读书。”总共十几个字。这个孩子读书是不用功的,本学期还是不用功,所以成绩不好,作文也作不好。另外,我又找了邻家几个用功读书、成績好的孩子的作文簿看,他們虽然比我的孩子写的多、写的好,但是写法也差不多,就是大讲形势,讲到本題只有寥寥数語,都犯了不切題的毛病。我想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的?我认为:可能是因为他們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課,政治的道理讲得多,关于作文的基本知识讲得少。从这位老师批改作文簿的情形来看,可以看出。他批改得很认真,但他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下午吃苹果,一个孩子的妈妈因故早来园接孩子,她看见自己的孩子手中的苹果稍小一点,就马上拉过孩子问:“为什么你的苹果没有别人的大?”孩子说是老师发的。妈妈马上告诉孩子:以后老师再发小的给你就不接,指着大的要。 做操时,两个孩子发生一点小摩擦,老师及时处理了。放晚学时,其中一个孩子将摩擦的事告诉了来接她的爸爸。这位家长马上找到另一个孩子恶狠狠地说:“你下次再欺负她,我就饶不了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