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游园不值》中的“小扣柴扉久不开”句,“小扣”是否应为“小叩”呢课本给“小扣”的注释是:“轻轻地敲”。可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扣”字并没有“敲”的意思,只有“叩”字才有“敲”、“打”的意思,如“叩门”。按“叩”的解释才与诗中意思吻合。请问是“扣”还是“叩”“扣”是“叩”的通假字,所以“小扣”就是“轻轻地敲”的意思。课本只给“小扣”注明释义,没有说“扣”通“叩”,这是因为小学生没有必要接触“通假字”这个概念。古人写文章时,借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2.
朱兴国 《学与玩》2023,(3):44-45
<正>今年是兔年。十二生肖,在虎、龙之间,兔子竟占有一席之地。兔子的“两面性”在古人眼中,兔子聪敏、矫捷。先秦诗歌《王风·兔爰》中说,“有兔爰爰(yuán,自在),雉(zhì,山鸡)离于罗(落网)……有兔爰爰,雉离于罦(fú,网)……有兔爰爰,雉离于罿(chōng,网)”,将从容的兔子和落网的山鸡做对比,更衬托出兔子的聪明、敏捷。在古人眼中,兔子乖巧、温顺,是纯洁、良善的化身。《白兔赋》曰,“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  相似文献   

3.
《梦游天姥吟留别》“唯觉时之枕席”一句,其中“觉”字,课文注为jué,意为“醒时”。笔者以为有必要商榷。查《汉语大字典》,“觉”有睡醒的意思。《说文解字·见部》说:“觉,寤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又进一步解释说:“谓眠后觉也。”并举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辞源》也作如是解,并举例《庄子·齐物论》:“觉而后知其梦也。”“觉”作此解时,其音《广韵》注为古孝切。根据反切变读规则,上字声母今读ɡ,下字今读齐口呼,新拼音节声母则变读为j,因此,这个音应读为jiào。这个读音及反切注音形式,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对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教材编著者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编)、  相似文献   

5.
温志权 《学语文》2005,(2):45-45
某字“同”某字,某字“通”某字。是古书注解中常用的术语。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烛之武退秦师》注解里。针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有“共,通‘供’”之注。对该字注解用“通”的还有: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二版)。然他书该文此字注解里。又有“共,同‘供’”之注。如:《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7.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选入五年制“小语”第九册里)其中“死后元知万事空”中“元”字,教参书上注释说:“同‘原’,本来的意思。”这是对的。但若照今人注释古人诗文的习惯来看,往往会使人误认为陆游写了白字或者将它视“原”的通假字。其实,我们今天表达“本来”、“开初”等意思的“原”字,古人是多写作“元”,“元”、“原”是古今字关系。不妨举几个例子: 1.惠公元妃(即元配)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左传》)  相似文献   

8.
近读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其中文选部分选有徐宏祖的《游天都》一文。文中有“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之句。句中“风钜”之“钼”,该书注释为:“钜:同‘巨’”。我以为这可能是一处笔误,此字注“同巨”,不尽妥当,应注为“通巨”,才较确切。因为,“巨”与“钜”在此属同音假借关系,或者称为通假字、通借字。 一般讲来,古汉语中同音假借字,通常用“某字通某字”来表达;古今字或同义后起字,通常用“某字同某字”表示;而异体字、繁简字则多用“某字之异体”、“某字之繁体”等形式表示。繁简字的意义、读音完全相同,只是在字形笔划上有繁简之别。“钜”、“巨”两字的本义不同,因此它们不属繁简字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间关”里的“间”,在统编语文教材里注音为jiàn。窃以为,这个读音值得商榷。笔者曾经作了简略考证,并给教材编辑部的老师发了邮件:《琵琶行》注释“间关”,把“间”字标为去声,不知所依何据?据《汉语大词典》,严杰《经义丛抄》载清阮福《间关考》曰:“间关二字是为叠韵。”叠韵说明两个字都应该是平声,“间关”,本为车辖行进时辗转自如声响义,如《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后引申为鸟鸣婉转义,类似于“关关雎鸠”之“关关”,如北魏李骞《释情赋》“鸟间关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俱”与“具”在意义上关系并不大。在古代汉语中,二者作副词使用时意思接近,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良乃入,具告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俱”和“具”都可解释为“全、都”。有些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也把“具”作为通假字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注释中,有“×同×”的注释形式。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此统统当作通假字来处理。实际上,“×同×”中包括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我的管见。  相似文献   

12.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3.
《诗·周颂·噫嘻》一诗,有“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一句。其中“率”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朱东润先生的《文选》都释做“率领”,《诗经全译》、《诗经今注》等也都如此注释,这似乎已成了定论。如按此论,这首诗的意思就应是:“成王既已把他的诚敬之心向上帝表示,率领着这些农夫播种百谷。大大地开发你们所有的全部三十三方里的私田,服从地从事耕作吧,二人并耕,万众努力。”(依王力《古代汉语》)这  相似文献   

14.
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中存在数量众多的“某通某”的注释,即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通假字。这些“某通某”注释中的大部分都是符合古文通假的原则的,应属于通假字,但也有一部分值得进一步商榷。通过与王力《同源字典》。古书中的注解及其他辞书的考查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某通某”的情况中有些应属于同源字,有的属于并体字,还有一些属于误释。  相似文献   

15.
“去棹”是“停船”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高语第三册必修)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课本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二十三课所选辛弃疾词《破阵子》编者对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中“炙”字注释为:“炙,切碎的熟肉”。联系整个词的意境,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值得与同行们商榷。其理由如下:一、根据一些字、词典的解释看:《康熙字典》对“炙”的释义为:之石切音,“说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又“书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烧也。从以上所引释义看,炙都为烧的意思。《辞源》释义为:①烧烤。《诗刊。雅·部叶》‘市兔斯首,播之炙之。”②烧烤的肉,《礼·曲一L上》:“脸炙处外,酸酱处内。”很明显,这里的“炙”…  相似文献   

17.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通假本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就是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比较典型的如《孟子·离娄下》中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四之日其蚤”等,都把“早晨”的“早”写成了“跳蚤”的“蚤”。“蚤”是“早”的借字,“早”是“蚤”的本字。  相似文献   

19.
说“潦草”     
“潦草”是个叠韵联绵字,现在又把它简化为“了草”。其实“潦”字原先并不读“了”,而读“劳”,本义是地上的流水。《文选·长笛赋》中“秋潦漱其下趾兮”的潦字,六臣注音“老”。所以它又与“涝”字通用,因为都读“劳”。潦、草都是借音字,原来读音就是劳草。其来源是《诗·小雅·巷伯》的“劳心草草”,忧劳也。但最早以联绵字出现的是“离骚”,因为劳与离双声相转。《汉书·杨雄传》之离骚,传下便作牢愁。愁与草、骚、造、槽之古读也相同,如槽字,《广韵》作似由切,《集韵》为臧曹切。前者可能保留了唐韵,后者则是宋人读音。…  相似文献   

20.
朱本《古代汉语》注释中,把一些并非通假字的字训为通假字。该文对其中的“比通庀”、“没通冒”、“晖通辉”、“采通采”、“矩通巨”、“憯通惨”、“閤通阁”、“蠲通捐”、“去通弆”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