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谈汉字研究。我国对汉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以汉字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汉代叫小学。椒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人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六书指文字,小学教文字,所以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民国初年,章太炎认为小学这个名称不确切,提出改称语言文字之学。他在(论语言文字之学)里说:“自许叔重创作(说文解字),专以字形为主,而音韵训治属之。…·。·合此三者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儿童占毕(诵读)所能尽者,然名为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后来,人们就把小学改称文字学。…  相似文献   

2.
杨帆 《现代语文》2014,(4):20-2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之一,与文字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文字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形,音韵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义。训诂的“训”字,《说文·言部》:“训,说教也。”段注:“说释而教之。”“诂”字,《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故,即诂也。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所以,训诂学主要研究的是古代书面语,对古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音韵学,是我国传统的一门科学。它与文字学、训诂学一起,称为“小学”。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自东汉以来,特别是魏晋反切盛行以后,音韵之学兴起,它跟文字学、训诂学同时发展。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音韵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独立于文字学、训诂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学校以教授白话文为主,传统的音韵学,跟语文教学,特别是跟基础的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近来谈反训的文章称反训即反义同词。“反训”是训诂学术语,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构成传统的小学。“反义同词”是基于现代语言学的新提法。既然小学不同于语言学、训诂学不同于语义学,术语对科学体系的依存性告诉我们,反训也很难与反义同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字并非‘在语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汤炳正先生《〈说文〉歧读考源》中此说,乃"语言文字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言,是文无论从哪一层面上看,都是20世纪初迄今最为优秀的成果之一。其对现代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所作出之重要贡献有二:就传统语言文字学言,是对"因声求义"说完善之补充;就现代语言文字学言,是正以"语言学眼光"观文字起源之失。而这两方面,乃文字与语言关系中之尤巨者。  相似文献   

6.
略论戴震的语言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字东原。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戴氏学术成果遍及哲学、历史、语言、天文、地理诸多方面。戴氏的治学方法是“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这是以文字学为基点的治学方法。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训诂、音韵三个方面。在这三方面,戴氏都有所建树。这些建树分别体现在他的语言学论著《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转语二十章·序》、《答段若膺论韵》中(以下分别简称《论小学书》,《序》、《论韵》)。  相似文献   

7.
本文批评了徐德江违背语言学基础知识的许多谬论,诸如:“汉字是比拼音文字更高级的书面语言”,“拼音化的印欧文字并不是没有‘字’这个层次”,“人类的口语是由综合方式向分析方式发展的”,“文字高于口语”,还批评了他目空一切,自吹自擂,说“现代语言文字理论尚处于片面、幼稚的阶段”,他要建立“新语言学”,即“口语文字学”等荒唐言论。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前学者对《说文》的研究,存在着重形不重音的倾向,我国传统的文字学著作,也把《说文》归于形系之书。然而,《说文》中的声训却大量存在着。张文澍先生认为,声训是许书解字的的一个重要方法,且许慎运用声训全然是一种自觉意识,这确是研究《说文》的钩玄提要之笔,发微探幽之见。本文就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全面论述文字学的学科体系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很少涉猎。本文依据文化符号学的理论,文字与语言在结构原理、基本精神等方面有许多一致性。因此,文字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应仿照语言学的学科体系。文章在这个理论基点上首先把文字学分为理论文字学和应用文字学。理论文字学又分为个别文字学、比较文字学和普通文字学三科;而应用文字学又要研究文字教学、与文字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等问题。文章特别指出,要把文字学当作跟语言学并立的学科来对待  相似文献   

10.
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曾建立著名的“张楚”政权,这是史学界沿袭已久的说法。近有学者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张楚”不是国号。是说根据有二:第一,从称谓看,《史记》从未把“张楚”作为国号;第二,从训释上说明“《史记》中的号字不是国号,而是与‘名’字相通,即‘名义上是张大楚国’”,并列举了若干例证,以圆其说。笔者拜读后,感到难以苟同此说,兹予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文字学课程,传统的说法叫做“小学”,其范围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各自成为专门的学科。至清代末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接受西洋学说,认为“小学”的名称不够确切,撰文主张改称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后来大家同意这一意见。顾名思义,中国语言文字学既要讲文字、音韵、训诂,还要讲词汇学、语法学、语源学、修辞学等有关专门课程,这样才能全面应用而不偏废。讲授古代汉语课,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古代汉语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借助文史工具书能顺利阅读一般古籍而无扞格,这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重视识字教学的传统。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就因为儿童入学先学文字而得名。隋唐以后,“小学”的含义范围扩大,成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直到清朝末年,有人认为“小学”之不确切了,才主张另立  相似文献   

14.
因祸得福     
今天,我在家里做作业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仔细一想,原来,我错误的握笔方法已经改了过来,所以爸爸没有训我。我问爸爸:“您怎么不看我的手了?”爸爸说:“你已经改了握笔的方法,我还看什么。”我很高兴,就问爸爸:“我是怎么改正过来的?”爸爸对我说:“这就叫因祸得福。”我问爸爸什么叫“因福得福”,爸爸说:“由于昨天晚上你练武时,晃了手指,现在还疼,这是‘祸’;今天你写作业时,由于手疼,不知不觉地把过去的握笔方法改正了过来,这是‘福’。所以这就叫做‘因祸得福’。”我心里很高兴,终于弄懂了“因祸得福”这个…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传统的说法,训治方法分形训、声训、义洲三种。现在的许多侧治学著作和论文都沿袭了这一说法,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另外一些训诸方法、比如周大噗先生《训信学初稿》中就列了第四种训治方法;观境为训;龚国祥先生《训治方法举隅》一文更提出了:以音韵明洲诸,以通假明洲诸,以破读明训治,以方言明训治,以转注明训信,以校勘明训估,以语法明训估等七种方法。考察训治方法的涵义。我们发现…于许多人对训治方法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因而对训治方法的种类的划分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义训”来说,我们认为把它列入训估…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于是又认为,“训”与“诂”(或  相似文献   

17.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教师博览》2012,(12):38-38
沈兼士早年师从大学者章太炎,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权威,曾经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文字学(古代称为“小学”)。原本很枯燥的文字学,由他娓娓道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有一天,他讲到“骣”字,他.说这个字的本意是赤裸的意思,并举古籍中的“骣马”为例,说那即是没有马鞍辔头的马。接着,他更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来显示这个字的意思:“骣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相似文献   

19.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小学三科中,它产生的最晚,发展的却最快,与训诂学、文字学鼎足而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训诂学以“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唐孔颖达《诗经·周南·关雎》注)为已任,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通过古音知识来揭开字形的翳蔽,从而正确地理解古义。清代学者段玉裁说“音韵明而六书明,六书明而古经传无不可通”(《寄戴东原先生书》)。实际上,段玉裁先生这里所指的“音韵”当主要指“探源六经,旁征诸子,下及屈宋,以考唐虞三代之学”(劳乃宣《等韵一得·序》)的古音学。在古音学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尤其…  相似文献   

20.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2)中国、印度、希腊一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