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力大挑战     
正一、诸葛亮列等式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名人,他智谋超人,神机妙算,在刚到刘备军中任军师时,有人曾因他年纪轻轻而不服,就假装请教,给诸葛亮出难题。如图1,在摆出的算式中,有三处不相等,请诸葛亮移动一根木棍儿,使各算式成立,诸葛亮早就猜出来人的心思,一见题目,稍一沉吟,便指出该怎么做。来人惊叹诸葛亮的才思敏捷,心服口服。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移动木棍儿的吗?  相似文献   

2.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出师一表真名世”?从《出师表》中向诸葛亮学习什么呢?①文如其人。读《出师表》,我们仿佛就在诸葛亮身边,见到他心事重重,见到他临表涕零,见其形貌,也见其心地。《出师表》是诸葛亮精神的集中表现。有诸葛亮那样的感情,那样的品格,那样的见解,才有那样的《出师表》。学习诸葛亮,须从根本处学。当然时代不同,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我们要根据我们时代的要求发扬光大。诸葛亮的宗旨是感恩图报,而且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生死不渝。他在那个时代,当然只能有忠君的观念,他是感先帝之恩,报先帝之恩。感恩图报,是良心。他是那样…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4,(11):15-15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衣服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杜甫(721-770)一生爱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是他这种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最高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安史之乱的动荡现实却使他难以施展这一政治抱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他渴望统一,渴望安定,这种渴望进而转化为对三国时诸葛亮那样的军事天才的仰慕,他在诗中多次咏怀诸葛亮,有着深厚的诸葛亮情结。公元759年底,杜甫逃出叛军包围的长安,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筑草堂定居。…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的立志思想及其意义●王炳仁诸葛亮以其统军治国的盖世智慧谋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人格品德名垂青史。他在修身冶德尤其是立志方面,颇具独到见解,值得学习研究。一、诸葛亮关于立志的言论诸葛亮立志之论,主要见于他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①两文,归...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在讨论《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来帮他做事的原因时,一位学生说:“因为诸葛亮觉得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才请他帮忙。”这时,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这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吃里扒外,怎能说忠厚老实呢?”一些学生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周瑜对鲁肃很好,鲁肃怎能这样对待周瑜?我想不通。”“诸葛亮请鲁肃这样的人做事,看来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9.
自幼失去双亲的威尔在麻省理工学院里做清洁工.数学教授出在黑板上的算式.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求证出来。对这些高难的问题都经过许多人多年的研讨,数学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时又出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他又轻松地解开这个难题。教授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相似文献   

10.
街亭失守的原因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谡,一种认为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三国时的政冶家、军事家。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为蜀国的统一、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家长。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诸葛瞻,字思远,取“志当存高远”之意。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喜爱,但又担心他没有出息。在给兄诸葛瑾的信中,诸葛亮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他说:“瞻今八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和谋略的化身,他只要眉头一皱,就出来一条计谋.其制造计谋的速度就相当于现在的电脑。著名的36计中的空城计,就是他的发明专利。诸葛亮不但谋略超群绝伦,而且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当时有一位名叫刘备的首领,想统一天下。他渴望得到有见识、有才干的人的辅助,所以到处询问探访。有人向他推荐了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 刘备两次前去拜访诸葛亮,但都没能见到他。 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说:“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要是不来见您,我就用一根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不懂得人才的宝贵,这次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利,兄弟三人便一起上路。 在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的时候,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15.
董杰  董伟 《现代语文》2002,(2):31-3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大隐,非要劳动刘备跑上三次才接见,又不想出山,非得搞得刘备哭哭啼啼才勉强答应。在此,一个文人的那点要求尊重的心理是得到充分实现了。然而事实如何呢?当年诸葛亮和老弟诸葛均避乱南阳时,并非如《演义》中所言就是哥俩,他们还带来了一姊一妹。《演义》中讲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第三十八回)大概是溢美之辞,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想来他的姊妹长得也不差。当时襄阳一带有位庞德公,乃天下名士,受其评判者俱可大名骤显。当年布衣诸葛…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三国演义》几乎将诗葛亮推至智慧宝塔的顶尖。历代论、评、说都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雄才大略等智慧型特征如数家珍、推崇备至,诸葛亮简直成了智慧的化身,韬略的代名词。然而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诗葛亮的睿智和聪慧时,我们又不能不对这个塑造得仿佛近乎完美的形象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再度感知和解读后,发现诸葛亮是一个带有很大缺憾的智慧形象。其缺憾主要表现在他对重大决策的多次失误上,渗透在他的集人、神、妖于一体的复合形象上,反映于他在诸多琐事细行中的缺漏瑕疵中。  相似文献   

17.
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当有人问及他的读书方法时,他回答道:“吾观其大略。”这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法既不是精读,也不同于泛读,是一种略读。诸葛亮为何采用略读法,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客观上,三国时的书籍已汗牛充栋,不似上古时那般少,“以腹为笥”是不可  相似文献   

18.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青少年学习知识时,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笔者听某地一位知名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一课,获益匪浅;但对一说法不敢苟同。这位老师说,从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江上会出现迷茫的大雾,体会出诸葛亮“通天文”的本领。笔者认为,在这里说诸葛亮“通天文”似有不妥,而说他“识气象”则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真的是被三请而出吗?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的诸葛亮出山1800年纪念庆典上,学易中天称,诸葛亮先是登刘备的门自荐,后又被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的。过去,学术界关于诸葛亮是什么原因出山持两种观点:一是被刘备三请而出。主要依据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的叙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