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很多家庭拥有了一架钢琴,为的就是从孩子的孩提时代就开始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杰出的才能。这也是天下父母们共同的热切期望。为使孩子成才,家长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但如若父母没有参与音乐教育中,那音乐的教学不可能完成,更不可能成功。因为学生一星期不过上一次课,其余时间都在父母的指导下。所以,家长应积极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他们也是“家庭教师”,这是孩子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如何安排孩子练琴○宁夏教育学院郭爱萍现在,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每星期六或星期日上一节课,然后全靠自己回家练习。家长应如何安排孩子练琴呢?我谈以下几点。1注重孩子练琴的质量。许多孩子在练琴时常和家长讲条件,如说:“每课就弹五遍”。如果孩...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想来想去,平时大人们、小伙伴们都说我是个“杠头”。一说到这儿,妈妈就会摇着头唉声叹气地说:“这孩子的拧劲什么时候才能改改呀!。”前两天我就又和妈妈拧了一回。“豆豆,快点过来,再练一遍琴!”只  相似文献   

4.
学琴     
有个小女孩5岁开始学琴,她的父母为买琴、付学琴费背了债。从此,女孩把学琴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每天下午,她要钉在琴凳上,练两小时的琴。女孩觉得一遍遍的练习太枯燥,时间也过得太慢。弹琴、做作业占据了女孩全部的业余时间,她常常看着别的孩子开心地玩闹,心里既羡慕又委屈,可学业、弹琴都不能放弃,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乐趣。寒来暑往,女孩渐渐长大了。一次,她翻阅一本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子女购买钢琴的父母越来越多了,学习钢琴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都有着积}l乏的意义。为使孩子成才,父母每周要接送孩子上老师家学琴,回家后提醒孩子练琴,并且不惜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孩子一个星期不过只上一次课,其  相似文献   

6.
如约来访的是母女俩。安置好女孩,我先和女孩的母亲进行了沟通。沟通中我知道女孩叫慧嫱,今年14岁,是个独生女,她的父母是搞教育工作的,都是知识分子。父母一方面难免对孩子娇惯,另一方面又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慧嫱的父亲因为孩子练琴不如人意砸过琴,因为孩子学习不如人意摔过杯子。慧嫱从小就特别好强,读小学时一直当班长,有一次考了97分,自己就难受得不行,后来考中学时以全校最高分考入了一所重点学校。慧嫱入学后就受到了老师的器重,军训时作为几百名新生的代表准备发言,但因为迟到受到了教官的严厉批评。慧嫱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妈…  相似文献   

7.
琴声     
我曾经学过半年琴。长时间地坐在琴登上,一遍又一遍练着指法,使我厌倦,可也没有了买琴时的兴奋——我的耐心被这架可恶的琴消磨光了。  相似文献   

8.
儿歌与镜子     
孩子上学以后,家里的一切都变成了快节奏,孩子从早到晚一直处在被催促之中。在家里,家长总是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练琴……在学校,老师也是不停地嘱咐学生,要带齐学习用品,要记好作业要求……天天如此。家长、老师觉得累心,孩子觉得烦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孩子不会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年365天,一个月30天,一个星期7天,都被父母老师排的满满当当的。一放学,就要去练毛笔字;星期六、星期天去语文数学智能班把课上内容"炒"一遍;接着,我拖着疲惫的  相似文献   

10.
正外地一对母女千里迢迢如约来访,安置好女孩,我先和女孩的母亲进行了沟通。沟通中我知道了女孩叫慧嫱,14岁,是个独生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从事教育工作,因而,一面对孩子难免娇惯和溺爱,一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慧嫱的父亲因为孩子练琴不如意砸过琴,因为孩子学习不如意摔过杯子。慧嫱从小就特别好强,小学一直当班长。中考时,她以最高分考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相似文献   

11.
接手芊芊的学琴指导后,栗老师说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认谱能力,二是音准问题。所以,芊芊练琴时,我特别注意音准。以前在刘老师那儿学琴时。琴上都贴了四条胶布。以便帮助孩子把握音准。可是,到栗老师这里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把胶布拿取下来,要完全靠自己来掌握音准和手指的位置。刚开始,芊芊很不适应,错音不断,指法也不对,把我累得又要看谱,又要看指法,还得不时地叫“暂停”。有个音纠正n遍了,芊芊还是出现指法错误,我气得没辙,可还得  相似文献   

12.
钢琴与妈妈     
每当客人来到我家,我便会弹上一首钢琴曲。这时客人就会说一些赞扬的话。我就对他们说,成功的里面凝聚着我妈妈的心血。孩子的成长,母亲总是最关心的,我妈妈也不例外。我之所以能弹钢琴,全靠妈妈几年来省吃俭用。每次我上老师家练琴,她都坐在旁边,拿著纸笔,把要点记下来。不论严寒酷暑,妈妈都送我去上  相似文献   

13.
听许多琴童的父母感叹:陪孩子练琴是最头痛的事。我也看过报纸报道:某某家孩子要把钢琴用斧子劈掉,某某家孩子一见钢琴就发抖……结果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希望落空,父母倍感失落。其实,造成失败的原因不在孩子,根源在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父母往往过度注重孩子单纯的艺术技艺练习。孩子在枯燥的反复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艺术领域最终的成功者的秘诀不仅是苦练,而更多的在于热爱和执著。人生艺术道路上的起始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艺术情感与艺术修养比技术、技巧的练习还要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外地一对母女千里迢迢来找我咨询,安置好女孩,我先和女孩的母亲进行了沟通。女孩叫慧嫱,14岁,是个独生女。父母都是搞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因而,一面对孩子难免娇惯和溺爱,一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慧嫱的父亲因为孩子练琴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父母们很少与孩子谈及金钱,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有钱容易学坏”,干脆连一分零用钱也不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基本的物质需要完全可以由父母给予满足,金钱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没有意义,反倒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任意挥霍的习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以前对儿子也抱有类似的“禁钱”心理,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口袋里都不曾有过任何零用钱,尽管他常向我抗议,但我总是严把金钱关。然而一天上午,还没到放学时间,儿子就被班主任张老师送回了家,原来儿子早上没吃早餐,因为低血糖在课间操上晕倒了。张老师一见到我便责怪我怎么连早餐都给孩…  相似文献   

16.
爱孩子 ,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还不会吗 ?但细细想来 ,现在不少父母关心的常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 ,却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时 ,迎接他的常常是苦心地说教或严厉地训斥 ,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一天天被泯灭 ,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被一点点剥夺。下面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只因没考第一名 ,被父母责骂后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呀 !你们爱我、关心我 ,这我都明白 ,我谢谢你们。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很孤独 ,每次放学后 ,得赶快回家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接着做你们为我精心设计的难题。星期…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18.
今天,从《父母必读》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别叫,别嚷》,说的是如果父母习惯于大声对孩子发号施令,那么孩子也就会习惯性地认为:“不着急,等到爸爸妈妈大声叫嚷之后再听从也不晚!”这使我联想起教师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一遍又一遍强调的事情,却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充耳不闻,非要等到老师大声喊叫之后才能“听到”。我想,这里面不仅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老师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作业活动中,为让孩子们听得清楚,老师们习惯于用洪亮的声音讲课;日常生活中,看到孩子们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情急之下,也免不了简单粗暴的喝令禁止。长此以…  相似文献   

19.
学得太慢     
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就是学得有点慢.爸爸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这天,我又开始练琴了.我专心致志地弹啊,弹啊,也不知道弹了多久,终于练完了一首曲子.真累呀!我准备合上琴谱休息一下,谁知道,琴谱被我一碰,立刻碎成了纸屑,被风一吹,在房间里飞来飞去.我再一看,咦?钢琴上怎么铺了厚厚一层灰?黑色的油漆也掉了,露出了木头的本色.再一看墙上的日历——什么?已经过去三年了?一首短短的练习曲,我竟然练了三年!琴谱被我翻了无数遍,难怪一碰就碎.钢琴也不是最初的那台钢琴,已经是更换的第四台了.至于学琴的费用,你看看我爸爸妈妈的脸色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舍不得     
张琴 《教师博览》2014,(1):38-38
<正>我常看到别班孩子因写错一个问,被老师罚抄十遍二十遍,或因在课堂上表达不同见解而遭到训斥;常看到孩子因为调皮打架,被老师唤来家长狠狠地责打……这样的事情见多了,我就为我们班孩子感到庆幸。我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孩子肯定是会犯错的,不然就不是孩子了。"孩子有错,纠正就可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极端的责罚方式让孩子的童年布满恐惧阴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