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漫话镜子     
也许你想不到,镜子的历史很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用青铜做镜子了。从青铜时代的商周一直到宋、元、明时代,铜镜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起初的青铜镜是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得既平整又光洁。这种青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并不清晰,还会生锈,需要经常打磨,不过在没有好镜子的时代只能使用它。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以战国、汉、唐时代最为精致,其中有些铜镜精品制作精细,反光很强,耐腐蚀。如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墓室中发现的青铜镜“水银沁”,镜面发亮,千古不锈,鉴人毫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对铜镜元…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镜子,也有它的历史。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青铜镜了。那是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得义平整又光洁做成的。这种青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并不明亮,而且青铜还会生锈,必须经常打磨。不过,在没有玻璃镜子的时代,还只能使用它呢。在三百多年前,玻璃镜子问世了。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黏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玻璃镜与青铜镜相比,前进了一大步,很受欢迎,一时竟成了王公贵族竞相购买的宝物。当时只有威尼斯的工厂会制作这种新式的玻璃镜,欧洲各国都去购买,财富像海潮一般涌向威尼斯。镜子工厂被集中到穆拉诺岛上,四周设岗加哨,严密地封锁起来。后来法国政府用重金收买了4名威尼斯镜子工匠,将他们秘密偷渡出国境。从此,水银玻璃镜的奥秘才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辛延年《羽林郎》中有这样的句子:“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课本注解“青铜镜”为“青铜制成的镜子,背面有纽,可以穿绳悬结”。我认为这个注解不够全面,只讲了镜的构造方式,没有涉及到此种镜子的作用。冯子都为什么要赠给胡姬以青铜镜呢?笔者认为,这个青铜镜是结为伉俪的信物。《洞冥记》:“望蟾阁上有青铜镜,广四尺。元光中,波祗国献此青铜镜,照见魑魅百鬼。不敢影形。”我想,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多篇古代诗文出现"铜镜"一词,如《羽林郎》一诗:"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同学们对此提出疑问:古代的青铜镜是什么样子的?冯子都为何要送青铜镜给胡姬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了解我国古代镜子的制作和使用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镜子发明得非常早。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用青铜制作镜子。中国的青铜镜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凹面镜与凸面镜中国古代的铜镜有两种: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日光取火,也称阳燧;另一种是凸面镜,用来照人。在《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燧,铜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火出。"根据物理光学原理,我们知道,对于凹面镜,物体在镜子的焦距  相似文献   

6.
碧芥 《初中生》2013,(16):29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发明了青铜镜。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研制成了实用的玻璃镜子。镜子的发明,为人们看清楚自己的容颜提供了方便。镜子能够真实地把自己或别人的形象呈现在上面,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能通过反射或折射,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如幻的月光     
每逢月圆之夜,吸引着潮涨的力量也将我诱出户外,沐浴在那清凉而神秘的光辉之中。初升的月亮把阴影拉长了,林间小径好像一条银灰色的蛇在沉睡,矮橡丛弯弯曲曲的阴影成了蛇身的斑纹,路旁一块花岗岩被露珠打湿,光亮得如同打磨过的青铜镜,松林矗立山顶,松枝迎风摇曳,像  相似文献   

8.
辽金青铜镜是一批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青铜镜、过去不为人所识.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辽金时期的青铜镜在中国古代青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对辽金时期青铜镜特点进行了阐述,也由此向我们展示了辽金时期我国别具特色的古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小狗照镜子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看电视,小狗毛毛又开始照镜子了。它两只前爪按在镜子上,用舌头舔(tiǎn)了舔镜子里的小狗,镜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并辅以电子探针技术 ,对云南禄丰出土的一面有柄铜镜进行研究 ,发现其主要成分是铅、铜、锡合金 ,其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CuCO3·Cu (OH) 2 。实验证明 ,铅青铜铜镜的防腐能力较别的青铜镜差 ,铅的腐蚀产物更易流失  相似文献   

11.
云南古铜镜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并辅以电子探针技术,对云南禄丰出土的一面有柄铜镜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铅、铜、锡合金,其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CuCO3&;#183;Cu(OH)2。实验证明,铅青铜铜镜的防腐能力较别的青铜镜差,铅的腐蚀产物更易流失。  相似文献   

12.
目前“磨课”十分盛行,但是课堂是否能“打磨”呢?在我看来,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一个师生同步参与、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不能像“金银玉器”一样随意加工。
  诚然,现实中的许多“优质课”、“示范课”往往浸透了“打磨”的痕迹:执教者自己设计好教案,用心修改后,试讲时同事还会“助打助磨”,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进入实际课堂授课阶段时又会有专家指导“打磨”……如此“打磨”之后的课堂自然赏心悦目,然而用教学规律的“镜子”照一照,却显得比较牵强。道理很简单,在日常教学中,根本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反复“打磨”。  相似文献   

13.
<正>听到一个词:磨镜,很古旧。是啊,以铜镜照面,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那时的镜子,就是拿一块一块铜,人工打磨,一直磨到光亮可鉴,才成镜子的。磨,很有点疼痛感,可疼又如何呢?世间万物,角角落落,哪个不在经受着"磨"呢?在"磨"中痛,也在"磨"中快乐和重生。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就是受磨砺的过程。被小病小灾磨,被贫穷困苦磨,被挫  相似文献   

14.
真假电权     
<正>"哎哟!"电权刚一出门就撞到了什么东西。一看,原来是一面大镜子。电权想:一定是老妈从哪儿买的便宜货。悄悄告诉你。电权可是一个"自恋狂",一见到镜子就在镜子前摆POSE,这不,又在镜子前摆上了,边摆POSE还边说:"我  相似文献   

15.
正乡下孩子青铜与城里孩子葵花本来并不认识,可是,上天安排他们做了兄妹。这是《青铜葵花》的巧妙构思。《青铜葵花》这本书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奶奶都病倒了还想着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青铜一家虽然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葵花上学……每一个故事自成一体,又紧紧相联。青铜为了葵花,逮野鸭煨汤,遭嘎鱼家诬陷;青铜在芦荡中与妹妹走失,  相似文献   

16.
张晨曦 《小火炬》2011,(Z2):78-80
学校走廊尽头有一面落地大镜子,长长方方,又明又亮。老师们叫这镜子"仪表镜",林淼却私下里把它命名为"臭美镜"——有些小女生总爱在镜框前左瞧右看;有的穿件新衣服,还瞅  相似文献   

17.
直击后脑勺     
广告镜镜子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日常用品。试想有这样一面镜子,只需将广告的内容集成在这镜子中,这则广告就能显现在千家万户的镜子上,岂不是一条又新颖又能扩大收视率的广告渠道?!广告镜就具有这种功能。它的镜面由两大装置组成,集光装置将广告内容集成到广告镜后,再由散光装  相似文献   

18.
简易潜望镜     
张佳 《中学科技》2011,(7):44-45
古时候.在中国的一些深山古庙的屋檐下,常常倾斜地接着一面青铜大镜.如果在庙门以内的地上放一盆水,对准镜子.在水中就会映出庙门外的羊肠小道及过往行人。这就是个最简单的潜望镜。  相似文献   

19.
例题:(2006年吉林省)我的母校,我的梦竹林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20.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我叫它猫咪。它来到我家后,给我们添了不少乐趣。每当我们吃饭的时候,猫咪铁定蹲在饭桌下,两只前爪趴在妈妈的脚面上,仰着头瞅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一旦桌上有它爱吃的菜,它就会把舌头伸到嘴边,一圈又一圈地舔着;或者叭嗒、叭嗒地咂着嘴,向我们讨吃的,可真有意思。在妈妈的书桌上有一面小镜子。一天傍晚,猫咪蹦上书桌,当它从镜子前走过时,发现镜子里竟然有一个“大怪物”。只见这“怪物”长着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嘴边的胡须又硬又长,威风凛凛地向两边伸展;身上毛茸茸的,灰白相间,只有腹部和四肢是纯白色的;身后的尾巴又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