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解答行程问题离不开路程、速度和时间。但仅仅知道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行进中的方向。例如:相遇问题——双方行进的方向是相对的;追及问题——双方行进的方向是相同的。可见,要想正确解答行程问题,双方行进的方向是不可忽视的。请看下面的例题: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和乙骑车同时从相距500米的A、B两地出发,甲每分钟行200米,乙每分钟行300米,多少时间后,两人相距5千米?  相似文献   

2.
完成人教版第九册相遇问题的学习后,为了及时巩固和拓展学生对行程问题的认识,我安排了一节练习课,预设了这样的练习程序:第一步基本练习,由个别学生展示自编的行程问题应用题,大家做一做,巩固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与数量关系的认识;第二步变式练习,师生共同分析、解答书上现有的几道不同情境的相遇类行程问题;第三步拓展练习,分析、解答书上一道追及类行程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追及类与相遇类行程问题的异同,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第四步课堂书面作业。  相似文献   

3.
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的解答,一般要明确下面的两个相等关系:如图,甲追及乙  相似文献   

4.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满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行程问题可以分直线行程问题与环形行程问题两种情形.现就教科书中有关行程的例题进行引申探索,并举例解析如下:一、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例1运动场跑道周长400m,小红的速度是爷爷的35倍,他们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min后小红第一次追上了爷爷.你知道他们的跑步速度吗?分  相似文献   

6.
1.教学内容:行程问题(一)(教材第54-55页的“准备题”,例3和“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 2.教学目的: 2.1 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初一数学课本中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所占的分量较重,是应用虾宾重要类型,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们能听懂课,例题也能理解,但是碰到具体的题目,却无从下手,理不出头绪。原因有两条:一是初一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有限,通常不知道如何画出线段示意图,列方程很被动,全靠教师点拔;二是行程问题的应用题,由于给定的条件不同、涉及面广、灵活性大、技巧性强、在具体题目中,学生往往是望题生畏,不知从何下手,现将初中课本中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行程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时,我是这样做的:解答两个物体的行程问题,首先得弄清两个物体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以及最后的位置情况。师:从出发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生:可以分为同时出发和不同时出发。师:从出发的地点来看,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生:可以分为同一个地点和两个地点。师:从出发的方向来看呢?生:可以分为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背向而行。师: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两个物体的位置有几种情况?生:有相距和相遇。师:甲、乙两地相距390千米,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60…  相似文献   

10.
对物体运动的方向、路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下面列举的几例行程问题,貌似简单,但如果不分析讨论其位置情况,肯定得不到正确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雷丽珍 《湖南教育》2005,(24):42-42
一直以来,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每次考试或测验,都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尤其是在一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行程问题中,往往只有时间这一种量(一般的行程问题中都要有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根本没有明示两个运动体的相向、相遇,或者同向追及是在多少路程中发生的,这就给解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能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恰当地设某段路程为单位“1”,并以此为尺子来度量两个或几个运动体在不同的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的长短,就能使数量关系明朗化,将问题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2.
项娟 《北京成人教育》2011,(5):37-37,42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4年级下册第11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解答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正好同一备课组的新老两位教师都选择了这一内容进行公开教学。不同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解答行程问题,一般要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种量中的任意两种量.但是有一类行程问题,题目中只给出一种量,给解题带来了困难.在解答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条件巧妙地把某种量用一个辅助未知数来代替,就可以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钟面角”是指时针与分针在某一时刻所成的角,现实生活中电子表用得比较多,许多同学缺乏生活经历,因而遇到此类问题无从下手,其实如果把“钟面角”问题看做行程问题来研究,就容易解答了。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很多,对于同一道题目,如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向,运用不同的解题技巧,以及安排不同的中间问题过渡,都可能得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既可开拓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想变压器是交流电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解答应用变压器问题时,有几个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7.
在招聘过程中,最敏感而且经常要谈到的是薪酬问题。但是当提起薪资问题时,常常会让双方谨慎或紧张起来,一方面双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说得太清楚.或者怕说得太清楚.没有了回旋的空间。那么.作为企业.在招聘时究竟应该如何和应聘者讨论薪资问题?当双方的期望有差距时.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18.
解答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时,常引入辅助角,使问题解决起来简便易行。但有时也会使问题的解答出现错误,且不易发现。请看下面一例:  相似文献   

19.
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2节应用题的编写顺序是: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例1)→归一、归总加条件的三步应用题(例2、例3)→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例4)→行程问题(例5、例6)→选学部分,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例题)。教学目标是:懂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较迅速地进行检验;懂得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_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这里就本节教材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研究。1.掌握检验方法,养成检验习惯。教材通过例1,教学检验三步计…  相似文献   

20.
问题:在某玻璃厂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上,宽9m的成型玻璃以2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上,用走刀速度为10m/s的金刚石刀来切割,为使划下的玻璃方正,控制割刀运动的轨道应沿什么方向?切割一次所需的时间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