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只小鹅     
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猜猜看,这是哪儿?(多媒体出示村庄的图片)生:乡村,郊外,农村……师:猜对了。今天,我们就到乡下去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走,我们去看看这户人家在干什么?(多媒体出示一户老伯家的生活情景,并放音乐《快乐的农夫》)生:(略)师:原  相似文献   

2.
Margaret  Mead  Rhoda  Metranx  朱迪 《英语沙龙》2010,(1):14-15
几乎没有美国人会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从不挪动。我们从市区搬到郊区;在一个州上中学,到另一个州上大学;在一个地方工作,又换到另一个地方干更好的工作;在一个地方养育孩子,又搬到另一个地方打算过退休生活。随着每次搬动,我们不断地结识新朋友,这些新朋友成为了我们新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到江心洲去     
到江心洲去看乡村风景是儿子最高兴的事。儿子四岁,一周五天面对各式各样的玩具火车、汽车和方方圆圆的积木,早已盼望着父母不再忙忙碌碌的那一天。每当周末我们为休闲去处举棋难定的时候,儿子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到江心洲去!” 腻烦了城市的喧嚣和自然风景的过度人工化,我们也十分乐意带儿子去乡间走一走,呼吸呼吸泥土的芳香。担水、施肥;耕作、收获;青菜、萝卜……对于我们,是幼年生活的美好回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河"说的是黄河。原来,我们国家著(zhù)名的黄河,有点自由散漫,好好地流着流着,忽然想到别的地方去旅游(lǔ yóu),就改走另一条路;走着走着,咦(yi),风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5.
漂在北京     
新学期开始,一个结束与另一个开始的交接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四年前的画而又在重新上演.有人打起行囊回到家乡,有人只是把行囊在城市间换个地方,但生活却从此给了不同的定义,开始了异乡的"漂". 走到校园里,毕业生离校时校园里经常播放着离别的歌,听着同忆起了很多:"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走过了春秋冬夏……"但曾经"共同的家"终将要迎来另一群青春年华,如今离别的人又要选择哪里开始……"也许我们的北京之恋就像一场暗恋,漂亮的北京像个小姑娘,她知道自己招很多人喜欢但她很高傲,因为她不乏追求者.之于我们,牵着手走到最后的虽然不一定足她,但是为了这个漂亮的姑娘,我们不是一直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这是一位湖南大学大四毕业生对于北京的感慨!  相似文献   

6.
"春风她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春天来了,让我们与春天携手,走在春天的风景里。去拥抱春的阳光吧!因为它明媚而和煦,无私而豁达。有人说:"迎着阳光走,永远灿烂。"我说:"拥抱阳光,身心愉悦。"拥抱阳光,就是做一个阳光的孩子,用阳光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心情阳光,生活才能充满乐趣。  相似文献   

7.
思想的旅行     
任泽贵 《教师》2016,(4):124-125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与个体孤独感并存的时代,一个大数据无所不在与个性化需求并存的时代,一个价值观多元与个人独立追求并存的时代。可我们时常内心困惑:物质生活丰富后怎么办?孤独感来袭后怎么办?职业倦怠后怎么办?……不管有多少个怎么办,我觉得旅行是一个好方法。要么是身体的旅行,要么是思想的旅行,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身体的旅行什么叫旅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解释基本上是从时  相似文献   

8.
在春雨飘洒的日子,马老师,您走了,已经远远地离开我们,到了一个没有人再认识您的地方。现在,您在那里,还好吗? 记得还是在这样春雨飘洒的日子,您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您要走了,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工作。虽然您脸上依旧挂着笑容,却总掩饰不了您内心的悲伤和无限的眷恋。最后,您还是走了,到您朝思暮想的地方去了,因为那里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在等着您,而在这里,只有您太多的悲伤和点点滴滴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产党的核心功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修之于国",共产党人就必须走上《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从"格物致知"开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修之于身""修之于党",通过党组织的培育示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0.
1你有没有想过去流浪? 哪怕在一本书里,你流浪到一个句子上,坐一坐,坐成一个最美的词; 在一首古诗里,你流浪到一座桥上,走一走,走成最美的韵脚; 或者干脆就从你每天经过的街道出发,坐上一列叫《诗经》的火车,去更远更远的地方看一看,途经《宋词》《唐诗》,再美也别停,一直坐下去……  相似文献   

11.
谜语     
我身边最疼爱我的奶奶走了.爸爸说,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要回老家去给奶奶上坟.我是奶奶带大的,我很想念她.在去祭奠奶奶的路上,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奶奶的灵魂化为像云朵一样洁白轻盈的身影,一直陪伴着我,陪我玩猜谜游戏,陪我看一路春光……  相似文献   

12.
<正>"未来并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是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雅德博士的座右铭,这段话对于语文课程的未来化改造来说也同样适用。理想的语文课程必须直面未来,为儿童的未来语文生活负责。如此,更新教育观念,以响应未来的召唤,成为语文课改的迫切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未来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保研——猪的生活,找工作——狗的生活,考研——猪狗不如的生活""先去避暑胜地北戴河,然后是六朝古都洛阳,再杀到风情万种的云南……哈哈,一定要把自己想玩的地方全部去个遍!"刚  相似文献   

14.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在积极响应国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  相似文献   

15.
一位美国官员在我国南方某城旅游。陪同人员说,今天我们去郊外看一个古庙。去时走一条路线,回来走另一条路线,因为两条路线风景不同。这位官员很高兴这样安排。到了古庙玩了许久,回来时这位官员发现走的仍是去时的路线,很不高兴。陪同人员解释说:“你玩得太累了,另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我们教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没有高屋建瓴谈何指导引领?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学会深入解读文本,因为我们教师走多远,我们的学生就能走多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面对一个文本,要想取得"出乎其外"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入乎其内"上下工夫,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要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  相似文献   

17.
瞧!这一家子     
"瞧!这一家子!"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称号,是街坊邻居送的。每天它们陪伴我们出门,回家。小时候,夏天的夕阳像一个醉汉踉踉跄跄地到山的另一边去了,绽开一片片盛开的晚霞。我和爸爸妈妈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训练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人需要帮助呢?例如:外地人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在问路;腿脚不方便的老爷爷要去拿报纸;老奶奶买了许多菜走得很吃力;盲人阿姨要过马路;残疾人走上坡路遇到困难;同学做题时发现没带尺子;下雨了,老师没带伞;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有了困难……心灵美的孩子就会发现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有好多机会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9.
自食其果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国家电视台有幸请到了著名垃圾处理专家雷森博士为我们展示他的最新发明——垃圾处理器。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它将彻底改变我们星球的面貌……”  掌声如同暴风骤雨般响起,我走到了一台有一人多高、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黑咕隆咚的大洞的机器面前,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发明的垃圾处理器。它可以把垃圾送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空间去。它其实是一台物质传送机,或者说它连通着时空隧道。当我们把垃圾扔进里面时,垃圾就通过时空隧道被传送到了遥远宇宙的另一个地方,或者是远古和未来。”  “具体被扔到了什么地方?可…  相似文献   

20.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阳光下,红领巾们手拉着手,边走边唱,向着郊外出发了。这景,这情,每一个老师,都不止一次经历过,感受过。郊游,不仅是放飞身心的集体活动,也是生活的课堂。通过郊游,孩子们亲近自然,娱乐身心,增长见识,也能积累习作素材,进行习作训练,这些是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但是,看似快乐的郊游,一旦"捆绑"上"习作"的"业务",似乎开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