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2.
张晶 《现代传播》2006,(5):26-30
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美学领域新的生长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从广义来说,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各个层面呈现出来的审美因子,或者说是人们以自觉的审美理想、审美价值观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事象的总称,一般说来,审美文化具有感性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从狭义来讲,审美文化特指在当代大传媒影响下,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所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倾向与行为。审美文化所指涉的不是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媒介文化等概念的外延,而是其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成分,是以特定的审美价值观念或尺度来观照、评价文化事象,从而提摄出的一种美学形态。本文提倡审美文化研究的实践品格与实现针对性,作为审美价值观念和尺度的审美文化,对于大众文化、媒介文化或视觉文化进行考量与评价,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也拣汰出其中的非审美成分或亚审美、泛审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新闻美学思想是在中国当代美学讨论热潮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思辨,它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密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心应该是探讨如何将美学思想与具体社会活动相联系,形成有效整合社会的审美文化,以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6.
徐立 《新闻传播》2010,(8):70-70
本文以“美学在纪实摄影中的运用”为论题,意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将其放入特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对纪实摄影进行美学方面的解读。并在此基础探寻它的审美本质,以及对当代美学的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叙事学"概念以来,叙事学这门研究如何讲故事的学问,一直较多停留在文学语言的研究层面,鲜有从平面图像出发探究图片是如何言说世界这一事实的。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高地,而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诉求的图片故事,也愈来愈受到报纸、杂志的青睐。而摄影的叙事功能作为一种基本的客观形态存在于摄影美学的各个细枝末节,为摄影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试图从叙事理论的角度探析图片故事在建构一种"言说"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美学内涵,以及是如何体现这些审美特性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叙事学"概念以来,叙事学这门研究如何讲故事的学问,一直较多停留在文学语言的研究层面,鲜有从平面图像出发探究图片是如何言说世界这一事实的。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高地,而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诉求的图片故事,也愈来愈受到报纸、杂志的青睐。而摄影的叙事功能作为一种基本的客观形态存在于摄影美学的各个细枝末节,为摄影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试图从叙事理论的角度探析图片故事在建构一种"言说"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美学内涵,以及是如何体现这些审美特性的。  相似文献   

9.
周宪教授的《美学的困境与超越》一书以审美理想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紧张为立足点,强调美学对现实的思考功能,要求美学关切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远大目标和未来可能性,呼吁对审美的回归,展示了美学切入艺术理论的特性,也践行他自己所提出的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图书编辑工作,作为人类的一种意识行为,自古以来都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在一定的审美观指导下运作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编辑事业也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其中遵循的美学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系统化的漫长进程。笔者深感作为这一发展必然结果的图书编辑美学同其他一切学科体系一样,需要建立起清晰的认知体系。一、图书编辑美学的内涵图书编辑美学是将图书编辑学和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全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审美活动的规律、审美关系的构建以及…  相似文献   

11.
张俊  李娟 《新闻前哨》2003,(10):52-52
追根溯源,电视最初不是以艺术样式的身份出现。电视的兴起和电视成为艺术,来自商业利益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也得益于其生活化和平民化的个性。 一、电视是什么艺术 按照美学中对艺术的传统分类方法,所有的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和绘画,节奏艺术包括舞蹈、音乐、诗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出现了所谓人类第七艺术电影、第八艺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3.
美学的存在与发展是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从传统艺术理论到中国当代美学,其转换过程中必然打上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历史烙印。这一历史烙印使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基本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也正是当代美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成为审美对象,是一个历史产物。建筑艺术主要研究建筑艺术特征、风格和形式,研究艺术鉴赏理论和方法。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也是跟社会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档案馆作为文化建筑,在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所以,档案馆的建筑美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一、讨论电视纪实美学的必要性本文试图探讨一下纪实性电视片(包括新闻片、专题片或叫纪录片)的美学问题。世界各国对新闻片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电视专题片所起的作用,所具有的生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摄制电视专题片如今“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究其原因,大约正如加拿大《电视指南》主编约翰·凯邪斯所分析的:“因为人们喜爱真实、不加修饰的东西”。今天,人们更加迫  相似文献   

16.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概况: 我国的电视美学研究,是与电视事业发展几近同步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发展水平是齐头并进的。从总体上说,我国电视在实践上的腾飞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电视美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也是在这个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这10年的电视美学研究,也大体上概括了当代中国电视美学研究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对电视艺术的探索和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视文化、电视文学相继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作为一名电视美术工作者,我对电视美学问题也很关心,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蔺君丽 《大观周刊》2011,(9):20-20,11
美文化是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视界。对于这种新的美学理论资源的合理运用也日渐成为各个领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仅从中国古代文学角度出发,并以唐诗研究为切入点,从文化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冀对这一理论资源在本学科中的常态体现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