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里,一些学生崇洋媚外,民族自卑心理有所滋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有必要了。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人却认为:利用中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至于利用世界史则无能为力。其实,这种把讲外国与讲爱国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在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史以后,再在世界史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仅以世界古代史为例,着重讲讲如何利用比较对比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里,一些学生崇洋媚外,民族自卑心理有所滋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有必要了。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人却认为:利用中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至于利用世界史则无能为力。其实,这种把讲外国与讲爱国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在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史以后,再在世界史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仅以世界古代史为例,  相似文献   

3.
尤加国 《文教资料》2008,(35):163-165
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在中国重新兴起,在知识界和广大民众当中.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中有鲜明的表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积极的表现,也有非理性的表现,这些都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教育应从民族主义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倡导理性民族主义,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林 《考试周刊》2010,(54):194-195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奋斗中,中国人民以其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壮美旋律。中国人民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靠的是什么?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民继承和弘扬的民族之魂——爱国主义。"团结诞生希望,凝聚产生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无数次巨大灾难,在大的自然灾害和强敌入侵面前从未屈服过,而是更加坚忍顽强。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青少年做起,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对青少年学生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积极探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人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责,个个积极做忠实的爱国主义践行者。这是撰写本文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是对党和祖国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精神可成为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祖国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最生动、最具体的好教材。在此,我谈一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是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纲要”课专题教学相结合,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深刻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本质,明确“纲要”课专题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功能作用,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纲要”课专题教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高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用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革新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变得更加多样,更加立体生动.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爱国意识的形成和塑造产生的影响持续扩大,甚至对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影响力产生了不...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确定的主题和思路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既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更是对自己祖国健康发展应负的一种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是各有侧重的。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围绕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我国小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得出爱国主义宣传及把爱国主义提升为一种信仰等做法,对我国小学阶段产生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以土地为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封闭内向型“农业宗法”式社会结构,造就了中国民族文化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和传统。这种文化特质和传统艾对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继承和发展其积极影响,批判和克服其消极影响,是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华 《天津教育》2021,(7):107-109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行为引导、价值塑造等教育职能的实现来看,语文课堂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在语文学科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看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加强爱国情的熏陶与启迪,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教师要从各类诗词歌赋文章,或者散文、杂文等课文中生发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从生活化教学中生发出爱国情,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灵活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把爱国主义深埋到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性内涵,使他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熏陶既承续着丰厚的历史传统,又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为此,必须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研究,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晰、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及其文明发展,进步所负担的崇高使命,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赋予自己的具体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感悟家国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弘扬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自觉承担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使命。  相似文献   

14.
同世界各国一样,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传统,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列宁说,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今天,爱国主又是指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的思想感情,为祖国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英勇献身精神和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顽强努力。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教育也构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实践者 ,邓小平对爱国主义理论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当代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振兴中华民族。他认为 ,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联系中国历史 ,并且把青少年作为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利用好各种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旅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绚丽多姿,遗迹众多,历史悠久,号称"半部近代史"。故有效地开发利用旅顺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资源对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它有利于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种文化还有利于我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对于青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在许多高校中,由于务实的心理导致他们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本文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容丰富性、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其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对于我国改进这方面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充分挖掘永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规化、科学化、持久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大大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