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六一”前后.我与报社摄影部记朱宁共同策划的“聚焦春蕾女童”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热心读把电话打到报社.表示愿意救助“春蕾女童”;其中一位女童被许昌市一所省重点高中破格录取.免收学杂费:许昌市东城一高,一所民办中学,出资36万元设立了河南省第一家寄宿制“春蕾”班.吸纳在“聚焦春营女童”中报道过的女孩到该校读书,  相似文献   

2.
赵金  蔡雯 《青年记者》2004,(4):54-56
赵:蔡教授,您好! 对凯文·卡特那张著名的摄影作品《苏丹女童与秃鹰》,您一定不陌生。画面上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作者  相似文献   

3.
陈明 《声屏世界》2010,(5):68-68
4月10日,武汉一女童不幸从电动车后座跌落,命丧公交车轮下。武汉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可是笔者发现,媒体报道的这个遇难女童的年龄却不一样。《武汉晚报》报道一名两岁幼女在武昌临江大道一丁字路口跌下骑行的电动车,死于公交车轮下。骑车男子、女孩的外公,目睹惨祸发生当场嚎啕大哭。《楚天都市报》报道一名五岁女童。原本坐在外公的电动车上,不知何故竟惨死在公交车轮之下。  相似文献   

4.
我是谁     
14年前一个夜晚,凯文·卡特在汽车里亲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自由摄影记者,至今仍为人所传道的重要原因是他的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记录了一名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相似文献   

5.
大漠采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仿佛置身于苍苍茫茫的大漠,意境无限。今年七月,我跟随全国记工作会议代表团沿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采访,真真切切观望了大漠里的孤烟、长河、落日。同时,也看到了西部大开发的春风、热潮、气浪……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评出的第十七届中国新闻摄影奖中,有一件一等奖作品,名叫《女记者急救落水女童》的新闻照片,说的是2006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孟珂在郑州黄河岸边嬉戏时卷入激流被打捞上岸后,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拼尽全力为她做人工呼吸的新闻。这个新闻照片能够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恐怕与作品本身所彰显的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是不无关系的。我们从这张获奖照片中获得的启示是,在人命关天和新闻采访二者的选择中,新闻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图书馆》2006,(3):21-21
盛夏的7月底8月初,是陕西榆林一年一度最宜人的季节。风沙远去,大漠披绿;几场夏雨,俨然天公作美,以此迎接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基层图书馆培训志愿行动陕西省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的9位专家志愿和65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们。  相似文献   

8.
一向不喜欢“最佳”“最美”这样绝对化的字眼,不过,近段时间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两个“最美”,却让我非但不觉生厌,反而倍感名副其实、打动人心。这两个“最美”,一个是2006年为救助溺水女童,放弃抢新闻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记者曹爱文;一个是6年来拿着每月200元的菲薄工资,却将出嫁条件定为将来的丈夫要同意自己继续留在大山深处教育孩子们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女教师”——河南林州乡村代课教师王梅香。仅从容貌上看,两个被冠以“最美”的女孩虽然能够称得上漂亮,但绝非倾国倾城,让她们无愧于这个“最”字的,还是她们身上所闪烁出的人性的光芒,这光芒映射出了善良、关爱、坚持等等这些我们时代最需要同时却又日渐稀缺的“至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恋爱时,男孩女孩分隔在两个城里读书,女孩读师专,男孩读师大。两人都来自苦寒的乡村,是典型的穷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贫穷而纯真,与其他人比起来,虽说都是大学生,命运却是被“定了向”的;毕业后,他们将被分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10.
请看这样一幅摄影佳作:在祖国北疆茫茫的巴丹吉林大漠,一队乘驼战士从沙漠深处缓缓走来。在绝漠兼天尽,交河满目寒的沙海,一碟挺拔的胡杨和边防战士相互点缀、呼应,蓝天、白云、黄沙—…·加上淡色的基调,使“蒸沙砾石燃虏云,沸浪荡波剪汉月”的浩瀚大漠充满生机。从这幅《大漠的旋律》中,我们除了陶醉于大漠壮阔的风景,更会感受到当代戍边军人燃烧着的那颗精忠报国之心。它的作者就是内蒙古军区摄影干事巫忠寿。巫忠寿,是一位不畏艰辛,换而不舍的奋进者和探索者。1980隼,还是部队一所医院照相技师的巫忠寿,随医疗队到边防巡回…  相似文献   

11.
新疆的大沙漠里有一种树叫红柳,生命力极强,坚韧不拔。它不畏风雪严寒,不惧狂风暴沙,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一日,深深地扎根于大漠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人也喜欢把扎根大漠干事业的人比喻为大漠红柳。20年前,20岁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水就迈入新闻门槛,干上了省报新闻记者这一行。当时,着实令许多同龄人羡慕。而今已40岁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他是(新疆日报)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的记者。20年来,他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漠,跑遍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12o多个乡场和所有的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调查性记者,需要具备刑警的专业技能——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调查取证,还要比刑警多一种能力——善于调查取证。毕竟刑警被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公权力,可以采取传唤、拘传等强制措施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取证,但记者没有。因此,记者需要有更强的证据搜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长丰县在联合国项目专家和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实施"关心女孩·关爱留守·关注成长"的"阳光呵护三关爱"工程,整合和拓展项目经验,形成了一套以"关键在教育、重点在防范、目的在保护"为特点的留守女童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得到国家妇联、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岁末年初,一家媒体对过去一年报道过的人物进行了回访,其中,关于失学儿童马燕的回访报道引人深思。 2002年3月,一个中国西北失学女童的日记在巴黎出版并且成为畅销书,其版权被转售给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书名是《马燕日记》。而其作者,一个13岁的宁夏女孩,迅速得到了国内许多媒体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央视三档节目和数十家纸质媒体。几个月内,马燕三次坐飞机去北京,有的媒体甚至以《马燕传奇》为题报道此事,一个原本普通的女孩就这样被推至公众面前,她的生活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是指曾经活跃在大漠南北、(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包括匈奴、突厥、东胡三大系统的各族,从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国家政权的匈奴,到先后占领西域、西亚和东欧,建立四大汗国的蒙古,前后历经近二千年。那么,  相似文献   

16.
不能这样宣传精神文明今年4月22日晚,在哈尔滨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农村妇女,带着7岁儿子宏雷去看望重病的老母,正当她去买车票的时候,儿子被人拐骗,并从15米高的桥上被推下,昏死过去,第二天才被人发现。随之便发生了许多想尽办法救治小男孩,无微不至...  相似文献   

17.
扎根大漠干新闻─—记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艾来提·吾买尔易泽根维吾尔族青年艾来提·吾买尔20出头迈入新疆日报的大门,一干就是18年。他常驻南疆阿克苏地区,18年来,扎根闻名世界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于大漠,跑遍了方圆13万多平方公里的阿克苏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0):35-36
一次,某电视台播出了一条一个11岁的女孩被继父奸淫的新闻。面对记,女孩的母亲痛心地述说着女儿遭遇的不幸。但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接下来电视里出现了记采访被奸淫女孩的画面。虽然女孩的面部大部分被做了马赛克遮挡处理,但是我相信,女孩身边的人或熟悉女孩的人一定会通过画面认出这个女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蹲坑儿”,就是刑警在了解犯罪嫌疑人特征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可能出入的时间、地点蹲守,等嫌疑人故伎重演时,将其逮个正着儿。  相似文献   

20.
当演习的装甲车轰然碾过西北大漠,飞鸟、野兽避之不及的时候,一只孤独孱弱的小羊竟然伫立疆场毫不畏生,触景生情的子弟兵于是到附近村庄寻找小羊的主人。在这里,电视纪录片《兵者》达到了令人感动的高潮。①这高潮既不单是大漠军事演习本身,也不单是孤独而通人性的小羊,而是演习与小羊之间的奇妙结合——将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