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通讯员,稿件上经常出现“他(她)们”的字样。这种写法显然不合语法。“他”代表男性的人,“她”代表女性的人,“它”代表事物。不止一个人的时候,都是男性的用“他们”(“们”表示多数);都是女  相似文献   

2.
太阳升起一竿高了,他还在“爬格子”。“别写了,吃饭吧!真是的,星期天也不得好过!”她说,“我上班了,别忘了给我要支肤轻松。”她走了。他一坐就是一晌。她下班一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顿时怒从心中升起,问:“药呢!”“药……”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噢,忘了,下午给你拿去。”他怕吵起来影响不好,就压低嗓门说:“下午一定给你拿药,一定。你先休息,今天中午我做  相似文献   

3.
她和他的婚姻“跟临死的人喘口气般艰难”——他是个“瘫子”,他家被村里人唤作“地主宅子”。 父亲早逝,她9岁开始给“瘫子”家放牛,13岁做了童养媳。成了她丈夫的“瘫子”,是熟悉的陌生人。 她从没想过与他培养感情。离婚?想都不敢想。这个后来成为日常的词汇,在1949年前如同“火星文”般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4.
什么也不做     
他们始终不是朋友。 年轻时候,他们相好过一场,还生了个女儿。后来各奔东西,她写自传体小说,对他口诛笔伐,他过了四五十年,才淡淡地回一句:“认定是负心,是人各有见,认定为落后,是人各有道。”她倒霉的时候,人家整她,要他证明她是三反分子,他说:“杨沫同志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思想。”她好了,他们仍然来往不多,她死了,追悼会张中行都不去。  相似文献   

5.
她的另一面     
李强 《视听界》2007,(1):113-113
她这样回忆早已不在人世的老允“我和爸爸同一天生日。我爸爸可会唱歌了,我对周璇、自光的老歌的记忆.都是来自儿时坐在爸爸膝盖上他的哼唱。”  相似文献   

6.
彭梅魁,彭帅的大侄女,2002年73岁。曾患过脑血栓,还有哮喘等多种疾病。她和丈夫张春一相依相伴,在北京东郊一片拥挤的职工住宅搂中,过着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凡是认识彭梅魁、知道她在彭老总最困难自)时候做过许多有益工作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每当人问起:“您为伯伯做了许多,而您现在……”彭大姐总是爽一起地回答说:“因为他是我伯伯。他没儿没女。我帮他做些事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决定     
结婚后她一直给他做洋葱吃:洋葱肉丝、洋葱焖鱼、香菇洋葱丝汤、洋葱蛋盒子……因为她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拉了她的手,和善地告诉她一虽然他从不挑食,但从小最爱吃的是洋葱。  相似文献   

8.
她只是她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桑塔格死了。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人能准确概括出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与《新闻知识》的感情确非一般。8年以前,陕西日报社编委会授命我主持创办了《新闻知识》月刊,之后担任了几年主编。1988年调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任职,新闻研究所又是月刊的主办单位之一,联系仍颇密切。世事沧桑,光阴如流,不觉她已经满100期了! 在纪念《新闻知识》100期的时候,百感交集,有许多话想说,而最想说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她培土浇水,祝愿她根深叶茂,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10.
昌图县政府副县长周轶赢同志是2000年6月下派到我县当副县长并分管档案工作的。她虽然工作繁忙,但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她关心支持档案事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相似文献   

11.
曾为名著《飘》一书的作者玛格烈.米雪作传的安妮·爱德华斯,在密契尔传《通塔拉之路》中说,《飘》的若干情节和人物事实并非凭空杜撰,而是确有其事。譬如米雪的第一任丈夫鄂普萧在和她分居六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前来找她,两人谈了一会儿,即走向二楼当初同寝共眠的卧房。鄂普萧要米雪答应他的求欢,被她一口拒绝,于是他就粗鲁地攻击她。电影中男主角白瑞德一把将郝思嘉拉倒。强抱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28):12-12
索拉印象 三围魔鬼化,八卦神秘化,家务甩手化,爱情持久化。快乐日常化,情调小资化,美丽和谐化,购物疯狂化……有谁这么受宠?女人所期望的她都有!鲍婧说,自己的确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拥有一帮宠爱她、不断听她唠叨的好朋友:一个任何时候都会接纳她的温暖家庭;一份在云南财经大学中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是提到情感,情绪化的鲍婧变得冷静。  相似文献   

13.
在希尔顿酒店的一间VIP会客室,李宇春面前的摄像机再次架好,有助手更换着镜头下面的提示板。面对镜头她熟悉地比划着各种手势,为某报祝贺新年,为某电视台恭喜生日……  相似文献   

14.
《他、她、她》,是一篇获得1981年度全国好新闻奖的优秀通讯。国内很多新闻著作在谈及通讯写作问题时,拿它作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它的原稿是通讯员采写的一篇新闻故事《一套丛书寄深情》.提供的新闻素材不错,通过叙述几个普通人所做的平凡小事,反映出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反映出了青年一代好学,助人、无私的高尚风格。但稿件表现形式偏于一般,闪现不出诱人的光彩.经过湖北省《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的精心改写,改以《他、她、她》为题发表,宣传效果大  相似文献   

15.
1954年,作家林杉创作完《上甘岭》剧本后,在剧本最后的页码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如今,王清珍已是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67岁的她家住在湖北孝感一个干休所。不过,半个世纪前异国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在老人的记忆里依旧清晰如昨……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延庆县档案馆接待了一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档案馆工作人员问她:"你需要查什么档案?"她介绍说,她叫小雪,来这里是想查一下父母的结婚档案.当问到你母亲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小雪的眼睛湿润了,她一边抽泣一边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7.
张艺川把本打算送给母亲的那条项链戴在了母亲脖子上,"她这辈子就知道干活,从来没有过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她的礼物就让她带走吧"4月21日,本是张艺川的22岁生日,她却要在这一天埋葬自己在震中不幸遇难的母亲。一天前,这里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张家失去了主妇、房子,以及全部家什。张艺川的父亲张德文身穿—件破旧的红色T恤,呆呆地站在自家废墟前,几只苍蝇落在身上,他也不赶。  相似文献   

18.
撞“蛋”     
我小的时候,并不十分喜欢过年,原因是农村里拜年太麻烦,而且没有什么好处。通常,我叔家的孩子会先来我家拜年,他拎来的东西,我们不会打开吃,而是由我拎着送到我舅家去。然后,我姑家孩子拎来的东西,我再拎到我叔家去。这中间  相似文献   

19.
1892年2月23日,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密苏里州北部贫苦的农村。她的父亲嗜酒,爱讲故事,但却目不识丁;母亲整天陷入操持家务的劳累之中。史沫特莱是在浪漫传说和牛仔歌谣的熏陶下长大的。所以,她具有美国西部人民那种豪放、独立的性格。在她年幼的时候,她的家庭从密苏里的乡间,迁移到西部一个城镇的贫民区。母亲在家给人洗衣服,衣裙整天又湿又脏。父亲则在科罗拉多州洛克菲勒家族经营的矿上当矿工。他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精神终于完全崩溃。这贫困潦倒的一家人,依靠史沫特莱的一个当妓女的姨妈的帮助,才免于陷入赤贫的绝境。下层社会的妇女由于结婚而遭受屈辱,以  相似文献   

20.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