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字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号也是魏德美创造的。从“+”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号斜过来写。“÷”,除号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意是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线段更相同的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四则运算等符号是谁创造的@杨晓苍  相似文献   

2.
“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表示分解,用一条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号是十六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算术符号的创造者$江苏大丰大龙乡灶河校@许艳梅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12)
“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也是由德国数学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家欧稳莱最先创造的,它的意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横线表示两数相等。有趣的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4.
" ":加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减号也是德国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除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相似文献   

5.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6.
1.“ ”“-”和“∑”:加号“ ”和减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迈提出的。他认为,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从加号中拿掉一竖,表示减少的意思。此后,加号“ ”和减号“-”便在世界上广泛运用。到十八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将连加之和用“∑”记录,从此,这一符号也就问世了。 2“×”号和“·”号:乘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把加号横  相似文献   

7.
" "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在横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一横表示减少。  相似文献   

8.
“+”、“-”,加法与减法运算符号。德国数学家威特曼(1460—?)在《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一竖就表示减少。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的宣传和倡导,在1630年终于获得了公认。“×”,乘法运算符号。这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得(1574—1660)在1631年根据“乘”是另一种增加的方法,把“+”斜写成“×”。另一乘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姨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  相似文献   

10.
“3x +1猜想”大约诞生在 2 0世纪 30年代 ,发现者已难考证 ,题目是 :“任取一个非零自然数 ,如果它是偶数 ,则除以 2 ;如果它是奇数 ,则将它乘以 3加 1 ,这样反复运算 ,最后结果必然是 1”.如取 x =5,则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再如取 x =6,则6→ 6÷ 2 =3→ 3× 3 +1 =1 0→ 1 0÷ 2 =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不管你取什么非零自然数 ,依照上面规则 ,最后都得到 1 ,这个猜想让世界上许多数学家着迷 ,日本东京大学米田信夫用计算机验算 x =2 40 (大…  相似文献   

11.
一、“ 、-、×、÷”的来历“ ”号是在水平面平行的一横上加上垂直的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在符号“ ”上去掉一竖成“-”号,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个符号的最早使用人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来首创,将符号“ ”号倾斜过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连续相加。“÷”号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哈纳制定,他是根  相似文献   

12.
趣题派送     
1郾快乐猜数12快÷快÷快=快21乐÷乐÷乐=乐式中的“快、乐”表示什么数字时,这两道算式才不会出错?2郾移动数字341096×8=3410968这道式子并不成立,如果能巧妙地移动其中一个数字,它就可以相等。你会移动吗?3郾数的整除章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括号内填上不同的两位数,使第一个加数能整除第二个加数。(摇摇)+(摇摇)=100很快,大家找出了两种答案:①20+80=100;②25+75=100。你还能找出另外的答案来吗?4郾得数最小1234567=给式中添加上三个加号,使其得数最小。5郾巧妙的数“1428”是个有趣的四位数,它可以被它的前两…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符号科学,事实的确如此。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威德曼(Widman)从表示箱子重量的符号中得到启示,把“+”“-”符号引入数学运算,“+”表示增加,“-”表示减少。“+”,“-”渐渐成为数学中加减运算符号,延用至今。十七世纪,英国数学家欧特莱,(Oughted)认为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他就把表示加法的“+”斜写成“×”,表示相乘。十七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棺乘符号“×”容易同表示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复习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步骤: 一、单项训练。 1.口算。 25×4 26+20 100-24 50÷2 78-8 75÷75 1000÷8 0×38 73+27 54÷1 84÷42 151-151 12×30 34×5 19+28 这里注意强调:同数相除、同数相减等特殊情况下的计算。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4×12×25 226-138-62 1500÷50071+36+64 57×0×223 164×34÷3449×11-49 54×7+3×54 12×25 3.根据题意,在横线上列出综合算式。(注意中、小括号的用法) ①(?) ②18-4=14 14×5=70 80+70=150  相似文献   

15.
快乐的儿童节到了,所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几道与“六一”有关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同走进趣题乐园吧!1.欢度“六一”6欢×1度÷2=儿童节式中的“欢度儿童节”分别表示4、5、6、7、8五个数字。你能写出对应的等式来吗?2.欢庆“六一”“欢”和“庆”各表示一个数字。如果告诉你“欢”ד庆”=6,“庆”-“欢”=1,还知道它们在右面的式中,能够使等式成立。你能猜出“欢”和“庆”各是多少吗?3.简单答案小慧用汉字代数字的方式,加上“+”、“-”、“×”、“÷”及“()”,欢欢庆+庆661编出了这样两道算式:(节+日)÷好=61节-日×好=61小亮很快就找…  相似文献   

16.
在15—16世纪的数学著作中,两个量相等是用单词来表示的,例如,在一些公式中曾写着aequ或aequalis或aequaliter(拉丁字的“相等”,“等于”),或facit(做,组成)。大约在英国的御医烈科尔德(Robert Record,1510—1558)的代数著作中才最初发现相等的象征记号“=”,作者说:“为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lleto这个词,也就是等于,如象我经常在自己的工作实际用到那样,我就放上两条平行线——同样长(?)的一对双生子,因为  相似文献   

17.
一、口算(每小题0.5分,共10分)(1)丁1+可1= (2)斋×I¨2= (3’丁2÷百7=.(4)÷音=(7)2×9}=(10)1丁1一丁2:(5)÷×l_2=(8)37—2矿4=(1…一导=(13)0.42=- (14)4.7÷10%=(16)4+;=(19)0.5×3当×2=(17)8拿÷2: j(6)2÷3:(18)1.8÷斋=(20)1.5xO.6÷1。5xO.6=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共4分)1.两个(70相乘,用字母式子表示是2a。 ( )2.分数2丁1削倒烈足丁3。 ( ) 3.用1lO粒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全部发芽,所以发芽率是100%。 ( ) 4.一个物体的上、下两个面是相等的圆面,那么它一定是圆柱形的物体。 ( ) 三、选择(请把正确答…  相似文献   

18.
巧填数     
一、“鸡”“年”“好”各代表的数字是几,就可以组成下面的等式?鸡+鸡年年好×好=2005二、请你将式中的汉字换成适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告诉你“平<安<快<乐”,你能猜出它们各是几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2005三、请你想一想,式中的“新”“年”“好”各表示几时,这两道等式都能成立?新新新年年年÷好好好=2005新新新+年年年+好好好=888四、这里有一道用0~9组成的算式:138207÷69+5-4=2004,你能让它的得数2004变为2005吗?□□□□□□÷□□+□-□=2005五、下面的两道算式不是等式,你能给它们各添入一组括号,使它们变成等式吗?1+2×…  相似文献   

19.
1奇妙的数式中的“真、奇、妙”表示三个奇数数字,且“真<奇<妙”,你能猜出各是几吗?2郾巧填质数2003×□=20□03空格内填入适当的质数,使之拼合成的等式成立。3郾奇特变化1234÷5678=2003这显然不是一道相等的式子。忙,请你移动相邻两个数字的位置,使之成为等式,关键是否能在巧字上做文章。好,看你的了!4郾十个数字○○○○○○○÷○○○=2003将0~9十个数字,一个不落地填入空格内,使之成为一道得数为2003的等式。答案共两种,其中一种是:1730592÷864=2003你能填出另外一个答案来吗?筻(答案见下期)真真真.妙×真奇.妙2003.01…  相似文献   

20.
一、口算。(11分)59×53=32÷23=&87×0.4=1-172=&&0.4÷0.8=&&10-0.91=0.69+100=0×1187=&&0.9×9+0.9=400÷25÷4=&&3-2.78-0.22=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1.人的年龄与身高成正比例。()2.两个奇数的和(或差)一定是偶数。()3.将一个长方形的纸条对折、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其中的每一份是这个纸条的18。()4.右图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易经》中的一个主要图像——太极图。它反映着宇宙中所有天体(包括地球)形状的普遍规律,是数形结合的光辉典范。图中阴、阳两部分的面积和周长都分别相等。()三、填空。(16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