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把它们融为一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如何运用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提升与发展,以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已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该目标着重阐述学生在学完一定的语文课程后能够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倾向于干什么等。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在实施此类教学中.要采取正确的测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科学的评价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必将促使语文教师关注教学对学生情意领域发展的影响,并积极主劝去寻找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情意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内容的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其次,科学的评价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与评价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仅凭其中的某一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对教学活动的得失及时作出诊断性的评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语文课程评价的理念,寻找新的评价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评价 ,是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之一。科学的评价有三大基本功能 :一是定位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描述 ;二是引导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引努力的方向 ;三是激励 ,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评价是为目标服务的。评价科学与否 ,最终取决于课程目标能否顺利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设计 ,是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依据和准绳。本文对一些错位现象进行评析 ,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一、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语文作为母语,对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更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相似文献   

6.
董书海 《中学文科》2007,(12):17-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关注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谈点个人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起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近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明确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这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的。可见情感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叶来 《家教世界》2013,(7X):176-177
<正>《新课程》早就倡导:语文课程目标应该是三维度的,其中的情感品质是语文素养结构中情意因素的重要部分,它包括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对人生的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的反映,具体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要求。语文课程通过人文资源的实施关注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科学评价”课题实验(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立项研究课题之一),旨在更好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探索构建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一、评价指标紧扣“三维”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整合,按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既重视定量分析,更要重视定性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1.
官锐 《现代教育》2012,(Z3):10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并进行德育,也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一、确定好德育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确定合适的情感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项链》一课为例,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评价内容也应在这三大领域里进行相应的设计。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与一定的学习“方法”而达成的。“过程与方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都是在  相似文献   

13.
刘冬梅 《课外阅读》2011,(11):311-3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把这一重要维度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落实这一目标。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如何摆正学生的“价值观”?课程实施者要选择适合学生展示这方面素养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主要的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体悟教学的艰辛,引深思维认识,增进师生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感态度。现将有关事项列举一二:  相似文献   

14.
王吉斌 《语文天地》2008,(10):57-59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情感目标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就强调了"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我们教语文,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只有把握好三维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整体把握三维目标,促进语文有效教学。一、落实三维目标,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三维目标达成。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评价课堂表现,尤其在课堂上进行交  相似文献   

16.
伴随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确立,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对教学的参与被特别强调。对话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评价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但是参与本身并不是目标,而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通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获得体验感受和进行表达,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均衡、有个性的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需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可见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情感之弦,让课堂飞扬激情,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中受到美的,陶、情的升华,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在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教育者应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