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及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本土化是乡土课程资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乡土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所处的地位非常突出。海南拥有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但以“学校”为主体的开发还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开发方式单一、制约条件较多;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还停留在低水平阶段。因此,大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挖掘海南乡土课程资源的教育和教学价值,不仅是创建本土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所必需的,而且还能加快海南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海南特色印记教育是近年来海南教育工作的目标。建构城市图鉴、名校图鉴、一花一世界、牌匾文化等课程,助力打造“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的海南学生“特色印记”。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基础,而特色地域文化是打造特色课程的根本前提。在贯彻落实初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融合核心素养和海南特色文化,进一步探讨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研究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4.
特色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将闽西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引入旅游文化课程,构建地方文化特色的双语校本课程,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和教学保障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构建的创新和实现路径,促进旅游文化课程创新,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所追求的目标。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极强的生成性特征,因此要建构具有地方文化校本课程特色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农村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因素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总结并整理当地的经验和文化.并使之融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结构中,可以逐步形成自身的课程特色及办学特色。因此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对地方文化的理解是其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农村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因素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总结并整理当地的经验和文化.并使之融入到学校的整个课程结构中,可以逐步形成自身的课程特色及办学特色。因此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对地方文化的理解是其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课改进程中,开发校本课程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为地方在开展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时提供方向指导,可以很好地解决地方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阆中地区的校本课程改革需要考虑到当地教育教学的各种情况,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发扬地域特色文化,使得校本课程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我区启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就开始积极探索能够弘扬学校地方文化,形成地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反复筛选和对比分析,我校最终选定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黄羊钱鞭"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徐立丰 《江苏教育》2022,(27):66-67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开设与之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体发展等需要。我校已开发了较为完整且跨学科的“解读‘东坡文化’的学科钥匙”校本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课程标准,我校尝试设计开发了“茶文化与地理”校本课程。一、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地理学是生活化较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内容,它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以本土资源为基础,体现地域性的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把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在一起,注意科学的组织和设计,可形成学校特色。以校本课程《独特的客家文化》为例,说明此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1.课目的选定选定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应具备办学特色。而通过开发地方乡土与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学校办学特色就会自然显现。新疆昌吉阿什里小学以地方乡土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为立足点,设置校本课程,挖掘学科民族文化内涵,创设民族环境氛围,开展多样文化活动,创建民族学校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 自从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来,各地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激发出来,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但充分调动了各地学校及教师的积极性和智慧,而且改善了学校课程的结构及质量,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其中主要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是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办学特色,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很难实现,一般的校本课程也难当重任,惟有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把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本土文化.浙江省嵊州市以人口、越剧、围棋和艺术四大特色教育为主题,采取相应的实践策略和途径,彰显了区域性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8.
特色文化课程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利用家乡的教育元素,就可以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把家乡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地相融合。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开展的"弘义"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就是基于地方文化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以“东坡文化”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书院式育人场域,通过开发多维拓展、有机融合的“东坡书院”课程,构建符合“双新”背景、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坡书院”课程体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行知行合一,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推动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境界;提升学校品质,辐射并服务区域发展,在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开辟不同的道路,促进学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中继承优质体艺教育资源,创造性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推进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特色文化得到彰显。一、对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认识与定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