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此处的“性”指的是一种语法范畴。性的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但并不等于每种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都有“性”的语法范畴.汉语一般用词汇手段表示性别,不构成“性”的语法范畴.但是,汉语的“阴…阳”两词同“性”语法范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的奉质,成为“怒”范畴的认知纵向和横向上的最佳点。“怒”的意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通过对身体隐喻构筑“怒”范畴词列的描写,进一步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世界”范畴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于人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这一范畴的统引下,海德格尔哲学中对于“存在”、“器具”、“上手性”诸概念的阐发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下对于“人”、“工具”的分析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从这两组范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思想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待业、下岗、失业三范畴具有时代背景不同、人员身份不同、待遇保障不同、计算公式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没有就业——失业。待业、下岗二范畴均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规范的经济范畴,二者应并轨于“失业”范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个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和之美"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和之美”范畴来源于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和以艺求道的方式。在儒家思想的统筹下,“中和之美”成为一个核心范畴,对后世的文艺学美学有着多方面的渗透和巨大的影响。文章就“中和之美”范畴的理论起点、重要性以及对后世文艺学美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评价,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荣”、“辱”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践履“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良好风尚,要坚持“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框架下,英语和汉语中“捉住”词语构建的隐喻义可涉及心理感受、抽象事物及某种状态的范畴。通过“捉住”具体的东西去理解“捉住”词语所构建的表示抽象范畴的隐喻义,使读者能够了解隐喻所特有的通过具体理解抽象,通过已知理解未知的巧妙作用。  相似文献   

9.
“淡”是中国古典关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最早是由老子提出来的。在历史的发展中,经过历代文人的追求和探索,丰富了“淡”的内涵,使“淡”超越了它的本义,升华为表现一种审关精神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0.
探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荒诞”主题所产生的美学和文学的影响,它使“荒诞”上升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他们大胆地进行文学样式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悲剧、喜剧的范畴,创造了喜悲剧。  相似文献   

11.
当代海外中国艺术家可谓众多,艺术领域涉及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诸多艺术门类,其地位与艺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对赵无极、朱德群、刘国松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关于“中西艺术”之间的价值认定以及汲取,比照应该建立在对中西文化的深层次的研究基础之上。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取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就个体而言,其艺术思想及其艺术表现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个体的思想以及表现的差异性,也为我们分析三者作品的艺术价值提供了比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一个画家,着眼其绘画艺术,探寻画家的艺术旨趣和绘画技法,是画论写作的一个维度。但从社会文化与画家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的维度写作画论,同样是一必不可忽视的方向。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探悉著名国画家谈士屺先生的绘画语言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画坛老一辈画家林风眠、赵无极和中青年画家田黎明、卢禹舜四位画家的成功在于汲取中外古今艺术精华,进行融化整合;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图式。才能更新传统,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在绘画题材、绘画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术史上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各领域皆有过重大的影响,在绘画领域亦不例外。中国绘画史上凡重大变革发展时期重要画家的艺术,大都同道家思想的演变与影响有着显著的关系。文章试从道的内涵入手,兼谈其他哲学思想,旨在换一视角再谈谈中国画的创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art museum educators is to facilitate the viewer'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o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new concepts into the viewer's pre-existing cognitive structure. Ideally, art museum educators teach viewers how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This seemingly straightforward task is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The modernist structures of the art world tend to cast the viewer in a passive role. Research into aesthetic experience conducted within Modernist paradigms tends to perpetuate the passive interaction of viewer and artwork.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work of researchers and artists who stretch or redefine the modern paradigm of art and identify ways in which active viewer participation can be supported. I propose that researcher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can no longer approach viewers as subjects for their studies. I demonstrate that viewers are involved in research when their voices are heard in the discourse and the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e themselves reflected in the work of art. Within this new paradigm, viewers and researchers become co-creators of knowledge about aesthetic experience. Knowledge generated in this way enables art museum educators to support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绘画史上,15世纪即文艺复兴时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他们的作品给后人以深刻的影响直至今人,20世纪的艺术家们又回到他们那里去寻找灵感和表现方法。本文以文艺复兴早期的发展和表现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分析其绘画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武强年画是在燕赵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木版年画类型,其中的戏曲年画是年画艺人将年画与戏曲相结合而创造的融空间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研究戏曲年画,探索戏曲与年画关系,将对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流传与接受产生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试从几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谈谈唐朝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人物画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宏钊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50-52,56
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含蓄与雄浑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艺术境界.文章通过对怀斯的成长背景、绘画风格及绘画技巧三个方面的分析,使我们更深层的理解怀斯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