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周瑜戳着孔明的额头:"给你三天,凑不齐10万只箭,仔细了你的皮!" 孔明走后,周瑜冷笑着对鲁肃说:"孔明这狐媚子,仗着有几分伶牙俐齿,作这轻狂样儿给主公看,调唆他联刘抗曹.正好寻事把这小蹄子撵出去." 鲁肃很着急,来找孔明.孔明让他带着草船上江,笑着打趣:"这会子还不急,你且待我吃了这一杯酒再说."  相似文献   

2.
棋子趣题     
1.如图1,要求黑白子交换位置,每枚棋子一次只能移动一个空格,或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或对角方向.每枚棋子只允许占据一个空格,试求最少移动的次数. 2.将图2中黑白子交换位置,规则是: (1)同样颜色的棋子不能互相跳过; (2)一次只能移动或跳过一枚棋子到达空位. 求最少的移动次数.图11.1.}.!{010101 图2 如果增加棋子数,游戏更加富于挑战性. 3.重新排列图3中9枚棋子,使它从原先8条线,每条线上3枚,变成10条线,每条线上3枚.齐。 4.如图4,每次滚动一枚棋子到新的位置,使其依然接触其他两枚棋子,如果将左边的棋子三角形转变成右边的倒置三角形,至少…  相似文献   

3.
孔明棋     
“孔明模”是一种单人独乐的棋,又由于最终是要走到只剩一子,故国外称“独人棋”,或“孤子棋”。目前,中学教学教育,多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来源,忽视知识发现的过程,影响了学生创造力、思维力的提高,孔明棋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游戏中学习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游戏。一、棋盘、棋子孔明棋由模盘与棋子组成。在棋盘上有横向、纵向的平行线交织成十字形,总共有33个方格,参见图1。用小石子或围棋子或其他东西充作棋子。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各个方格编上号,如图1,我们称中心位置(0)为天元。初始棋子共32…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家高斯从小就智慧超人,同学们从七年级(上)的课本《少年高斯的速算》等资料中已早有所闻.这里所说的是小高斯巧分方格糖的故事:传说有一次他的爷爷拿了几块方格糖,对他说:“你能把这些方格糖用小刀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块吗?”爱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的小高斯在6分钟内就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6种分法.图1小高斯把每块方格糖(相当于课本中的“方格图”,一般称为正方形网格)分成的两块就是我们学习的“全等图形”.这类问题既十分有趣,也对培养同学们的智力十分有益.现再介绍几种巧分正方形网格问题,以飨读者.巧剪妙拼正方形与红十字…  相似文献   

5.
时间:蜀后主建兴6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  相似文献   

6.
南宋的纸包     
小小 《高中生》2013,(22):50
赤壁之战中,周瑜问孔明":在如此宽阔的水面上进行水战,什么样的武器最好?"孔明说":箭。"于是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在东汉末期。如果到了宋代,恐怕孔明就不会这样回答了,因为那时候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武  相似文献   

7.
时间:蜀后主建兴六年地点:汉中孔明营帐中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布景: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悬挂一横匾“执法如山”。其下左右两侧各四套桌椅,桌上置有简陋酒器。营帐门口有四名佩刀武士把守。开幕时,孔明手握羽扇独坐,马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脸色铁青)大胆马谡,你失守街亭,折兵数万,该当何罪?你狂妄自大,不听王平劝谏。你枉读兵书,脱离实际,违反军令,罪加一等,当以军法处置!来人啦……马谡:(跪着,头触地)愚臣罪该万死!孔明:(喘着粗气)来人啦!推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智慧的象征,“草船借箭”“智借东风”等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但在我看来,其中“草船借箭”一章非但未显出诸葛孔明之智,反有弄巧成拙之嫌,损孔明神机妙算之名。周公瑾尝问孔明:“水战以何为先?”孔明对曰:“弓箭。”我认为不然,以当时造船之术,大小战船无不为木制成,木遇火则燃,我以为“箭”字前加一“火”字方为水战之精妙计策,此等区区小计孔明怎会不识?若真如贯中先生所言,当夜大雾漫江,孔明前来借箭,曹军不知虚实,怎敢轻出?事情按书中发展便是曹军乱箭退敌,使孔明计谋…  相似文献   

9.
摄影漫话     
九、拍摄技法摄影的技法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暗室制作两个大类,每一大类中又有若干技术方法。这里不一一详列,只对几种前期拍摄的技法运用加以重点介绍。1.变焦镜头推拉法。图一是节日南京鼓楼广场彩灯、多彩而无变化,显得单调。图二是在同地点同时间采用35mm—210 mm 的变焦镜头.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变焦距镜头推拉法进行拍摄,画面效果比图一有了变化,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所用胶卷为ASA100彩色反转片.光圈5.6,快门速度1秒)。2.横向移动法。拍摄时移动相机,可上下移动,也  相似文献   

10.
主要器材:激光电筒一只,薄壁玻璃杯一个,水、纸屏、平面镜等。一、光的折射实验1.将空薄壁玻璃杯置于纸屏和激光电筒之间。2.打开电筒使光束穿过空杯投向纸屏。3.左右移动电筒,让学生观察红色光斑在纸屏上移动的方向(光斑移动的方向与电筒移动的方向一致)。4.向装置中通入适时烟尘或者雾气。让学生从装置上方俯视光路的影像(光束穿过空玻璃杯时无偏折现象,如图①)。5.向杯内加满水后重复2、3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移动的方向(光斑移动的方向恰与电筒移动的方向相反)。6.向杯内加入少量可悬浮的粉屑物,并通入烟雾后让学生俯视光路的…  相似文献   

11.
1 著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高斯(1777——1855年),在青少年时代就有独特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优异,智慧过人,取得了不少让他的同伴们羡慕的荣誉.同伴们动足脑筋想出一道难题想当众难倒他,出他的洋相.他们在大街上拦住高斯,把一个薄玻璃瓶举到高斯面前,这个瓶的瓶口是用塞子塞紧的,塞子上用棉线悬空挂着一个钱币在瓶中,要高斯既不打破瓶子又不打开塞子而把瓶中的棉线弄断.高斯很恼火.但这个有趣的问题马上吸引了他.大街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天天气晴好,阳光灿烂,高斯拾头看见刺眼的阳光:马上想到“阳光会帮我的忙”.他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照着,不一会儿只听见铛啷一声,棉线断了,钱币落到瓶底.围观的人群都盛赞高斯的智慧,他的同伴们则再也不出难题为难他了.2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费米(1901—1954)于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7只小鸡,左边3只,右边4只,请小朋友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学大师高斯一生发现了许多著名的定理和公式,但很少把这些定理和公式的发现发展过程呈现给后人.所以人们这样形容高斯: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穿越沙漠时,用尾巴把足迹扫得一干二净,使猎手找不到其行踪.  相似文献   

14.
正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广场玩,看见远处有人在用纸做成一种灯,底下用两根竹竿交叉,在交叉的地方点燃了蜡烛放在上面,一会儿只看见纸鼓了起来,下面的人慢慢松手后,纸灯就摇摇晃晃飞上天。我赶忙问妈妈:"妈妈,那是什么呀,怎么还能飞上天?"妈妈告诉我说:"你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的孔明吗?""记得呀,那不就是诸葛亮吗?"我回答道。妈妈说:"是呀,就是孔明发明了这种灯,所以人们就叫它孔明灯。"我又问妈妈:"那为什么孔明灯可以飞上天呢?""你回家时查资料吧!"妈妈说。一到家,我就赶紧打开电脑上百度查找。原来,在灯里点燃蜡烛后,灯里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习题4.1补充题1.将图1中的几何体分类,柱体有,锥体有.(只填序号)2.圆柱的底面是,侧面是,侧面展开图是.3.如果我们把笔尖看成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这说明.时钟的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面,这说明.一个三角板直立在桌面上,让它的一条直角边与桌面完全接触,将三  相似文献   

16.
下午第三节课,以往气氛热烈的初一(1)班教室出奇的安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们正围着一幅名画上题的一首诗在抓耳挠腮地冥思苦想.名画《百鸟归巢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杰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小芳心直口快,首先打破了沉默:“这首诗既然是《百鸟归巢图》的题诗,为什么全诗找不到‘百’字的踪影呢?”小婷回头表示赞同:“诗人只数了八只鸟,这与《百鸟归巢图》的百鸟不是矛盾吗?”小亮是本班的“数学通”,他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诗…  相似文献   

17.
[观察]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幅图:方格纸上,一只帆船,船头有一只紫色的小鸟,船尾有一只红色的小鸟.船向右平移了6格.红鸟说:"我走的路多."紫鸟说:"我走的路多."问小朋友:你们能做一个裁判吗?(生答略,三种观点都有)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高中地理课本中早有定论:“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但在用直观图示法显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时,有的教师对课本上“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图”理解不透,自己在黑板上绘了下图(图1),并认为这幅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曲线是  相似文献   

19.
纸杯玩偶     
一、材料: 纸杯2个,点心纸2张,白纸、硬卡纸各1张,装饰纸1条。 二、方法: 1.把一只纸杯的底部剪开一个可插入食指大的孔(如图1)作玩偶的身躯。 2.把另一只纸杯剪去一半(如图2),再把点心纸中间部分剪开,贴在纸杯上,外加上一条装饰带即成玩偶的帽子(如图3)。 3.按脸谱折叠图所示折好玩偶的头部,画上五官。用硬纸卷成纸筒插入玩偶头部内,并固定好,把另一张剪好的点心纸穿在纸筒上(如图4)。 4.把玩偶的头部插入第一个杯子上,再戴上已  相似文献   

20.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 ,文中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 ,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 ,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 ,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别讲述了小鹰飞到大树上面 ,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时 ,老鹰对它的教育。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凭借插图来导入新课 :师 :[出示图 ]小朋友 ,你们看 ,图上画了一只 (   )和一只(   ) ,它们在干什么 ?生 :图上画了一只老鹰和一只小鹰 ,老鹰在教小鹰学飞行。师 :说得真流利 !除了用“教”之外 ,我们还可以换个什么词来说 ?意思要不变。生 :图上画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