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性教育”是我们学校近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思想,早在孔子时代就十分重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相关的论说。我们对于“适性教育”的基本解读是“教育即适性发展”,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在这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性课堂”,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制订学习目标、参与学习过程、自主选择作业方面做了一些探究,旨在通过探究使每个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使他们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适性"是指适合儿童的天性和学生的个性,所谓"适性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即适性发展",这  相似文献   

3.
鲁迅外国语学校,秉承鲁迅先生“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的教育思想,倡导“适性教育”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在近四年的探索中,学校的“适性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成为一所当地学子十分向往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砰价”。  相似文献   

5.
在“十一五”时期,我校的“当代小学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被列为江苏省规划课题。“适性教育”的理念由来已久。“适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思想,早在孔子时代就十分重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相关的论说。当代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的发展都迫切要求学校教育获得这样一个转变,从培养适合教育的儿童到构建适合儿童的教育,使学生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改革旨在提升公民素质,增强台湾竞争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缩小教育落差,均衡城乡发展;缓解升学压力,引导学生适性发展.但自推行以来各方争议不断,反思“十二年基本教育”改革的定位、课程体系变革和学区划分与入学方式等问题,可以启示大陆教育改革加速促进教育公平,推行卓越适性教育;实现教育均衡,构建优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区管理,建设多元化入学方案;完善教改机制,生成教育改革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适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有选择的进行教育,也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旨在提供每一位学生多元的学习经验,以协助达成其所欲的教育目标.笔者结合我校的“高效课堂”对适性化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点实践,还很不成熟,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以期逐步完善.一、善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1.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的课堂.在新课程提倡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政策文本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发现,我国2000年以来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关注外适性质量与学术本位阶段(2000-2010)、外适性质量和个适性质量并重阶段(2010-2013)、走向内适性和服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阶段(2013-2018)以及内适性、服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深化发展阶段(2018-)。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演变背后反映出来的逻辑是从“以销定产”的适应论到“以产定销”的超越论;质量评判主体由政府、市场走向利益相关者;政府政策主导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呈现自上而下的变化。未来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走向质量主体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整合是将两个以上异质事物、现象或主体统合为一体的归并融合的过程.高职教育的整合分类应以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适应性为标准,将其划分为外适性整合、内适性整合、自适性整合、个适性整合四类,简称“四适性”分类.  相似文献   

10.
<正>《适性的教育》一书中提到:理想的教育应当培养心性和谐的人。教育不仅要教人学会生存,更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养料,使他们在求真的同时,变得更美、更善。适性教育着眼于学生心性的完善,是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体现教育人文关怀的最好注释。我校注重吸纳优质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家庭教育和校外资源,构建了与学校"适性教育"相适应的《多彩生命》课程,课程融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品德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1.
适性教育主张教育要考虑学生的本性和个性,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初中化学课前预习的适性教育,就是要以适性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力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鲁迅外国语学校,秉承鲁迅先生“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的教育思想,倡导“适性教育”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在近四年的探索中,学校的“适性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成为一所当地学子十分向往的学校。这样的实践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既立足学校的实际,也顺应了当前的教育改革趋势,从而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生活·实践”教育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提出了以“六力”为核心的学生素养观。明晰“生活·实践”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与价值意蕴利于推进当下课程内容联系生活、促进教学方式贴近实践、驱动教育评价维度多元。为具体落实“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发挥“生活·实践”教育作用,应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融合教育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确立知行合一教法,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评价维度,围绕学生素养展开评价活动。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可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理论引导,为落实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适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三自”教学原则,以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在“三自”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三大教学品牌: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自选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适性课堂”,以差异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育”的教育观是:充分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创设既富有教学价值,又带有感情色彩的实际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强化实践成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教育”强调:真正的学问应当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体会、消化,进而形成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实践教育”是佳木斯市实验学校根据第三届全教会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而进行的具体操作,是佳木斯市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虽然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但种种迹象表明,“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减负”电视会议上强调指出:“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迫切需要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减负”的根本目的,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禀赋与潜…  相似文献   

17.
郭雄 《上海教育》2013,(4):102-103
在创新意识培育过程中,学生最终出什么成果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能够在年轻时代亲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这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化。延安中学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使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途径。近几年学校将“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探索”作为教育转型的重要抓手,逐步创建以培养兴趣、引导探究、形成志趣、提升综合能力为目标,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宗旨的四个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探索将数字技术与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构筑数智教育新样态,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是基于学校核心价值定位数智教育的基点,构建助力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生态;二是搭建数智教育支架,以信息数字化支持课程整合、促进学教变革,构筑助力学生适性发展的学习新生态;三是依托信息数字化搭设“学教研训”平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宋建军  吕朝阳 《时代教育》2009,(11):141-141
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受到关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学而不厌”保证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之源,“学而不思则罔”启示教师在反思中探寻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智慧,“温故而知新”揭示了知识建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身教影响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教学相长”在启发教师向学生学习的同时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土壤。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2022,(2):24-26
<正>一直以来,浙江省海盐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以“抓均衡、促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扎实实施教育惠民举措,2019年成功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后,海盐又启动“优学在盐”教育品牌建设,通过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协同校际发展、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共享教育服务,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共教育服务差距,打造红船旁活力宜学的品质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