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化决定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目录学随着文化变迁曲折前进。文化的多元化,孕育了目录学的众多流派;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网络文化时代,数字信息无序剧增与人们特定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网络信息揭示、组织与检索的实践活动蓬勃兴起,目录学进入了研究网络信息书目控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网络书目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瑾 《图书馆杂志》2006,25(7):14-18
网络书目是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一环。受数字化和网络化影响,目录学进入到新的文化背景之下,网络书目的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演化,书目的文化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目录学是当代目录学的发展,在网络阅读环境中应当拓展其功能对网络阅读进行指导,文章在分析了网络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数字目录学视角下的网络阅读指导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中国索引》2010,8(1):32-38
本文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悟了目录学的若干问题,梳理目录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历史轨迹。探讨目录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承和创新,搜索引擎翻开了网络目录新篇章。论述目录服务的价值所在,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其将恩泽社会,流芳史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回眸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全面地回顾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认真的思索,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应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几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目录学本质特征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录学在整序文献的同时也整序了文献背后的文化。因此,目录学与其被整序的文化背景,在总体精神上应该是相协而不是相悖的。目录学的基本态度和策略其实也是文化的基本态度和策略。这可以从传统目录学重主体、重内涵和重整体的基本特征中得到印证。由此,传统目录学与现代目录学的比较就不仅反映了纵向的时间差异,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基质的某种异趣和对立。讨论传统目录学及其文化价值就是要让我们今天的目录学实践者们能够全面反省自身的若干关于目录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便真正实现目录学整序文献进而整序人类文化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宋以前河南目录学谈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学清 《图书馆》2001,(3):75-78
河南文化历史悠久,目录学起源居全国领先地位,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出现了一些目录学家和多种目录学史上的珍贵文献,为华夏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建华  阎慧 《图书馆杂志》2005,24(2):14-15,86
2004年10月30-31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承办的全国第四届目录学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这是我国目录学界继1994年第三届“太原会议”之后,时隔10年的再次相聚。40余名代表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网络信息文化——新世纪书目工作与目录学的发展”,就国内外书目工作与目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的目录工作实践成就斐然,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网上资源目录研究蓬勃兴起。当代目录学表现出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致用性和技术性研究形成高潮,以及正向着独特方法论和整体化、科学化发展等特点。未来的目录学应当在专科目录学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书目控制研究、书目情报研究、书目信息产业化研究、网络书目情报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0.
����Ŀ¼ѧ�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从对目录学研究对象的重新认识、目录学的基础理论应加入信息经济学内容、目录学应研究文化、目录学应研究传播学等六个方面对当代目录学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数字目录学研究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网络赋予了目录学新的内容:数字资源系统的目录学研究、数字参考咨询的目录学研究和数字化学习指导的目录学研究[1]。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录学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获取方式的巨大变革.目录学不仅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应该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当前目录学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形式,以及为了适应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资源之间的差异经典目录学必须作出的改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目录学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录学在整序文献的同时,也整序了文献背后的文化,因此,目录学与其被整序的文化背景,在总体精神上应该是相协而不相悖的。目录学的基本态度和策略其实也是文化的基本态度和策略。这可以从传统目录学重主体、重内涵和重整体的基本特征中,得到十分清晰的印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目录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强调了目录学对图书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西方目录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针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不足,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和访问西方各目录学协会网站的基础上,对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做了一番调查.以列举目录学和分析目录学为分支的西方目录学在新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列举目录学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世界书目控制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分析目录学则在各国目录学协会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普遍用于分析目录学的研究.借鉴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笔者认为要继续加强古典目录学和网络书目控制的研究,重视现代技术在目录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寻求一定的学术资助,以促进我国目录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目录学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目录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变革的路径,并论及了目录学实践对中国目录学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传统文化对目录学的影响和渗透出发,探讨了目录学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目录学的文化积累、整理、传承与引导功能.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目录学研究评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正名中国目录和目录学为前提,分条缕析了中国目录学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优良传统及中西差异。在探讨了中国当代目录学研究曾经走过的种种误区的基础上,对其研究任务和研究脉络进行了理性阐述。  相似文献   

19.
唐代类书中的目录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唐代类书的编纂所应用的目录学方法,说明目录学的发展与古代其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也谈《目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录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实践的现状及其原理,强调要密切联系实际,将机读目录、数据库、网络目录、书目控制等纳入目录学教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