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师下水思想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  相似文献   

2.
巩尊峰 《文教资料》2010,(19):80-81
学生作文最头痛的莫过于绞尽脑汁却无米下锅,结果就兴味全无,甚至望文生畏,到了非得写作不可时,也就只好无中生有或者拾人牙慧,使得作文虚情假意、个性缺失,让人喜欢不起来。让学生学写生活作文,旨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停泊的港湾,成为他们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自由乐园,从而激活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义务教育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有中心,有条理。在从事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感到学生最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发怵,觉得无事可写,或者有事不会写。于是一篇作文,不是没有真情实感,就是文章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学,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眼中的世界或者是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以达到学生自主的认识世界,并学会表达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一个活动。而今天的作文教学,老师们还是循着作文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然后教师再讲评的步  相似文献   

5.
朱永涛 《现代语文》2011,(5):122-124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1]实践证明,语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义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地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9.
李蜜芬 《新疆教育》2013,(9X):133-133
作文就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当学会了写字,能够将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了,就真正学会了写作文。这里的低年级作文教学指的是如何将学生平日里想说的话清楚写下来。对于低年级作文,很多人的认识是不重要,或者认为很难有成效。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训练有法,低年级学生能写好作文。这个阶段的作文如能成功进行,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下水作文”是从游泳借鉴而来,指教的人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从而更好地讲解游泳的道理。“下水作文”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时,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动笔写文章。早在1961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当众发表见解,许多人羞羞答答,或者语无伦次;让学生有主见地写作文,以理服人,但是看到的往往是人云亦云的观点,或者粗浅的认识,片面化的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议论能力、思辨能力亟待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回眸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或者认识深刻、见解新颖独到,或者材料典型、语言有美感、有张力、有底蕴、有内涵,或者构思新巧、富有鲜明的个性魅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知道,思想认识展示的是考生文化修养和个体智慧,语言风格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在高考前夕,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还是学生的复习,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也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胚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所以作文课上,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下水”,通过自己的“下水”,  相似文献   

14.
写作活动中,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必须同时具备,而在写作实践中,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于文章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故培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认识能力,并将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当下中学生作文写作语言困境的思索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文章的语言运用很重要,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学生作文没有丰富的词语,恰当的表达,就不可能达到课标中关于“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作文过程要求。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难过。甚至不少学生以为,写作文是一个负担。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首先,是学生对于作文的惧怕,因此,不敢写,或者不想写;其次,是学生想写,但没有生活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再次,是学生想写,也有素材,但不会写,写不出来,常常感到语言贫乏,辞不达意。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许多一线教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而下水作文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什么是”下水”?刘国正说:“教师下水,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出了题目,不光让学生作,自己也作,自己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便于指导学生。”叶圣陶也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作文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在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多出现内容空泛、思维混乱或者词不达意的情况。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当下许多学生作文的语言,淡乎寡味,或者老气横秋,或者幼稚肤浅,难觅富有朝气的充满鲜活个性的语言。究其原因,堆叠如山的习题、狂轰滥炸的作业,把学生囿于“三点一线”的生活空间。语文试题的标准化,又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标准化,而学生思维的标准化又进一步导致语言表达的标准化,这样味同嚼蜡的公式化语言就理所当然地充斥于学生作文中。因此,我们要拓展学生视野,唤回学生的本我与个性,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找回原来就存在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授之以渔,让学生作文文采焕发。  相似文献   

19.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陈云泰 《课外阅读》2011,(5):183-183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