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品蒸发与回收综合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储运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开发出油品损耗与油气回收综合实验系统。它综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和实验功能,可测量油品储存和装卸过程中的油品蒸发损耗,并可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和常温常压吸收法对蒸发排放油气进行回收处理和性能测试。该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全、综合性强,更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大港石化公司常、减压塔顶油气凝液流程的技术改造案例,分析总结大港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塔顶气凝液回收的成功经验,真正做到了油不落地,有利于能源回收、安全生产、环保治污,为炼化企业处理常、减压塔顶气凝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学生阅读材料,介绍加油站油气回收膜技术的相关知识,帮助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实现STS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油气在冷凝回收过程中的冷凝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模型描述了油气在竖直管内湍流流动时的冷凝过程.采用有效传质系数描述了油气组分的质量传递.模拟了油气在管内冷凝时的温度、管内压力、液膜厚度和Nusselt数的变化,得到了入口油气和管壁的温差、雷诺数对冷凝率和Nusselt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入口雷诺数能显著增强传热和冷凝,但是增大入口油气和管壁的温差对冷凝率的影响较小;另外,还发现传质阻力对油气冷凝率有较大影响.此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先前的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油品蒸发损耗及油气回收测试平台,实测了油罐不同装油速度、装油口高度和罐内气体空间初始油气浓度对油气浓度、损耗率以及气液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装油口装油时,液面上升速度为0.371~0.557 mm/s,对油气浓度影响不大;当液面上升速度为0.371~1.114 mm/s时,高装油口装油时损耗率为2.45‰~4.00‰,而低装油口装油时损耗率为1.08‰~2.09‰;当液面上升速度为0.557~1.114 mm/s时,低装油口装油时的气液比为1.13~1.30.研究结果对现实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油气工程人才专业素养的分析和培育方法的研究,是培养满足海洋油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的重要基础。除了具备基本的油气工程专业素养之外,海洋油气工程人才还需具备海洋工程环境、海洋油气装备和海洋油气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不仅需要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得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具备以上专业素养,还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和培养方法使其具备较强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意识和专业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省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前景及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根据辽宁省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以及油气储运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需要,提出了创建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12-115
分析了海洋油气工程的特点和实验室建设的难点,提出了"依托现有、建设特色、虚实结合、功能完善、本硕共享、注重实效"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规划了建设内容,建设了海洋油气工程工艺实践仿真实验室和深水特色实验室——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实验室和深水油气流动保障实验室,构筑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虚实结合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了海洋油气工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几点思考。本文从人才引进、教学改革、实践规划培养等方面讨论了东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现阶段的状况和下一步人才培养攻关的方向,分析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动向,重点分析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意见,如多角度教学、多样化考核、开展综合性较强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大学油气储运专业的现状及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油气储运行业对储运人才的要求以及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对储运人才的需求,认为高校新办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应结合自身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探讨了钦州学院在石油化工专业的基础上建设油气储运专业,应结合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及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油气储运专业。  相似文献   

11.
根据石油开发过程的方式,将石油开发分成三个阶段: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在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需要进行三次采油。三次采油主要有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驱和微生物驱。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是化学驱中的一种重要驱油方式,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驱油机理、技术要求、注入参数和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同时对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四种减压渣油和两种高芳香油。以及掺不同比例高芳烃油焦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以及掺高芳烃油对焦化产物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芳烃油焦化的汽柴油收率低,而蜡油收率高,掺炼高芳烃油将降低汽柴油收率,明显增加蜡油的收率,蜡油可作为催化料或加氢原料。  相似文献   

13.
The existing oil import dependence index cannot exactly measure the economic cost or scal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scribe the economical aspect of oil security. To measure the foreign dependence of one country's economy and reflect its oil economic securit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as the ratio of net oil import cost to GDP. By using Divisia Index Decomposition, the change of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in fiv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five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during 1971—2010 is decomposed into five factors: oil price, oil intensity, oil self-sufficiency, domestic price level and exchange rat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ominating factors are oil price and oil intensity; moreover, the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ave higher net oil import intensity tha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流变仪测定大鲵油和花生油及二者不同配比75:25,50:50,25:75的粘度和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鲵油和花生油均为牛顿流体,大鲵油和花生油及二者75:25、25:75配比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变化不大,但50:50配比的粘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油站缓冲罐自控输油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采油站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油井采出的原油集中到采油站的缓冲罐进行油气分离、加温和外输等过程。针对计量接转站人工输油过程中,频繁启停泵,外输液量不均衡,能量消耗大的现状,通过开发应用输油自控工艺,实现采油站自动、连续、平稳输油。  相似文献   

16.
对南海东部三水原油进行初步评价。该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轻质油收率高,硫、氮、氧以及重金属等杂质含量低,经蒸馏、精制后可生产优质石油产品。特别是可生产该地区急需的金属铝轧制油,收率达20%。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新鲜的山苍子果实,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中的山苍子油作为实验用油,通过采用Na2S2O3-I2滴定法,对山苍子油与公众最常食用的菜籽色拉油、芝麻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山苍子油的氧化稳定性不但超过菜籽色拉油,还超过氧化稳定性较强的芝麻油,其POV值在15天后才达到19.57 meq/kg.  相似文献   

18.
原油集输实现自动库的主要问题就是能否找到储油罐的正确的数学模型,使之切实可行。本文通过罐的多点静压测量方法,找到估计基础数据如:油面高度、油密度及油水界面等的数学模型来估算与原油集输盘库有关的测量值并在实践中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文介绍的油罐测量数模使储油罐的实时监控与自动盘库成为可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中因自动变速器油的问题引发的故障大约占到80%左右,其中,部分是由于自动变速器液面高度不正常而引起的,部分是由于自动变速器油变质或使用的自动变速器油不是既定牌号引起的,本文通过对油质状态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给出自动变速器油变质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油液变质后所能引起的故障。  相似文献   

20.
使用PC104系统及称重传感器对油泵喷油量数据进行采集,降低成本,缩小测量设备体积。利用已存储的油泵测试标准自动对油泵进行判定是否合格,防止人为误差。利用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实现测试数据共享和数据统计。为油泵测试及校油泵提供了高精度、低价格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