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2.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3.
画皮     
文嘉 《高中生》2009,(5):52-52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本期选取三则英汉对照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4.
画皮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写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本期选取三则英汉对照的故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感情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松龄的感情生活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它对于研究蒲松龄的精神人格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影响甚巨。探讨刘孺人和顾青霞与蒲松龄在感情和伦理上的联系,并试图从蒲松龄与她们的感情生活解读《聊斋志异》中某些爱情篇章的隐秘。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中,《苗生》并不算是一篇十分有名的小说,但《苗生》同样是蒲松龄精心结撰的、代表和体现《聊斋》精神的杰作,同样蕴含着蒲松龄不满社会人生的愤慨的放肆言论,蕴涵着作者的一贯理想和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与酒     
酒在蒲松龄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蒲松龄与酒的研究,有利于丰富蒲松龄行迹研究和蒲松龄精神世界研究,同时,也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聊斋志异》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蒲松龄的生活与酒、蒲松龄对饮酒的态度、酒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封建社会民间群体中的一个个体,蒲松龄受道教观念影响是极深的,《聊斋志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佛、道思想为两翼的,但道教思想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佛教思想。可以说,道教观念虽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范畴,但却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而蒲松龄对于既有道教观念的超越,是《聊斋志异》具有恒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该书中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间关于鬼的民俗以及民间道德。透过民俗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及其对社会现实、丑恶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愤世嫉俗、对现实强烈不满 ,是蒲松龄的个性精神。正因为如此 ,《聊斋志异》中法制类作品占很大的比重。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 ,文字狱异常残酷 ,作者只有采用怪诞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怪诞手法的运用 ,使《聊斋志异》更显奇幻特色。法制与怪诞的结合 ,使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历来注重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陈鸿的《东城老父传》和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作为文言小说鼎盛时期的成果,都是反映社会现实不可多得的佳作,两者在题材、结构和写作意图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又各有侧重,将二文参照阅读,可以窥见封建社会的典型世态,更可深刻感受作者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8,(3):57-57
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迅速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与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在本书中,《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但承载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更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另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世界,是男权肆虐的女性悲情世界。蒲松龄用写实的笔法展示了三百年前现实际遇中女人的生命本相,诠释了那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情人生。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痴情郎与负心汉形象解读,从女性的心理、感受入手,注重对男性“痴负”形象与心理结构的分析研究,探究文本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诗医     
明末清初时,山东淄川出了一个大作家,他就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画皮》《促织》《劳山道士》等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蒲松龄还是一个不错的医生。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众多精彩故事及人物形象。从写作技巧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发现,蒲松龄小说写作中含有明显的八股文写作技巧。从《念秧》、《葛巾》等篇中,可见其创作中八股文"起承转合"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多注意到女狐形象,对于男狐的研究颇为冷落。《聊斋志异》中男狐有很多,大体分为三类,即狐叟、狐少年和狐中青年,三种男狐各有其特征。从男狐形象亦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0.
《宝儿》     
内容简介《宝儿》是根据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改编而成。《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记有传奇、志怪、轶事等等,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曾摆了一个小茶摊,请来往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然后赋予这些故事更为神奇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