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 0 2年 8月 19日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关村成立。今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将受到专业指导。我国第一家跨学科的、专业综合性现代化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的正式成立。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 ,并负责培养专业人才。该中心囊括了现代化理论、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自然科学、高科技等各领域的专家 ,主要进行现代化案例、现代化发展战略、现代化发展动力等个方向的研究。中心计划用 10年时间 ,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基础理论和发展战略体系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中的基础。出版服务于科技的基准点和着重点在于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技观;洞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弘扬科技发展优长、弥补科技发展不足;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对科技出版的需求,着力推进社会整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贴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熟知世界科技发展总趋势;强化科技出版自身建设,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城市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的一部分,而利用高新科技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五大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今社会主要传媒手段的广播电视,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45年第一台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建成,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人了电子时代,又称为信息时代.当今的信息则由电子…  相似文献   

4.
骆曦 《东南传播》2010,(6):119-121
作为现代化产物的电影,1908年传入泉州。1913年,泉州开设了第一家正式的影院。此后,电影娱乐在民国时期的泉州逐渐融入商业化的娱乐市场。本文拟通过检视民国时期电影娱乐在泉州的发展轨迹,分析其在泉州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探讨其在中国整体现代化进程中所具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业IT技术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发展态势 回顾报业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1、王选教授发明的电子出版系统在中国报业掀起了告别铅与火的第一场技术革命,使现代化的中国报业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的研究表明,如果从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上看,上海超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在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程度上,北京则打了个“翻身仗”,抢占了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7.
<正>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正式创建于1951年。在成立的60多年中,沈飞集团公司共研制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沈飞集团公司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这些精辟论断,将发展提到了党和国家工作前所末有的重要位置。离开了发展,坚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现代化的探索、开辟与拓展中,中国式现代化广播电视的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闻观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艰苦创业,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各个时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辉煌。研析中国人民广播电视事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传播演进,可以看出,自主性、原创性、人民性、创新性、共享性是其主要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可供我们传承创新,从而铸就中国式现代化广播电视传播新辉煌。  相似文献   

10.
《海南档案》2005,(3):32-3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但在经过改革开放20年高速工业化进程以后,中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到21世纪初,可以认为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步入了第二阶段——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李舒 《编辑之友》2023,(7):5-10+28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发展。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内涵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未来使命。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领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后有显著的国家治理逻辑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则内在地嵌有媒体融合逻辑需求。媒体融合实现媒体与社会和国家同构助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媒体深度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耦合,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法性认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一个视安全为第一要务的能源项目,一个由中外11家企业参股的合资公司,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档案工作处于怎样的地位,它的管理水平和功能效用如何。走进大鹏,走进这家中国首个引进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企业,我们领略了与行业发展同步,与企业发展并行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1958年9月2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始播出到现在,中国电视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来,中国电视事业在艰苦岁月中蹒跚起步,在战胜困难中曲折前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高速发展,建立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传输覆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0月14日,首届中国发展新闻学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设置三大讨论主题:“中国发展新闻学建设”、“中国现代化与新闻现代化”和“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的发展”.围绕三大主题,参会学者分别探讨了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立论基础、研究领域、基本功能、新闻政策现代化、新闻报道现代化、新闻理论现代化以及媒介融合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深刻引领和驱动着中国广播电视的使命任务和创新发展,指引着广播电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本质要求,推进广播电视增强内容的精神力量,打造多媒联动的传播格局,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最终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广播电视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据我国发展现实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科技现代化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动其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基石》将国之重器与民之关切紧密相连,有力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维度。该纪录片站在新发展阶段,从唯物史观角度,生动亲切地讲述了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故事,从中可以窥见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技术逻辑,受到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在简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以及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变革实践中,梳理概括出我国当代图书馆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协同创新发展的5个主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中的图书馆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孙翠菊 《青年记者》2007,(10):103-104
20世纪9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基础的科教思想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从此,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以这一战略为依托,取得长足的进步与辉煌的成就,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面临着如何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也就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