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标:1.复习歌曲《玩具进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2.进一步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3.发展听觉能力。准备:录音机,磁带《玩具进行曲》,8个心形胸贴,7条彩色纸带(固定在地上)。过程:1.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根据乐曲的节奏变化拍手、拍腿。2.幼儿演唱歌曲。①教师用动作表现歌曲《玩具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猜歌名。②你在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怎样唱才能使别人听出你很高兴?③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感情(第一种较慢、较弱;第二种较强、有精神)范唱第一乐句。④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幼儿做手指游戏。①听…  相似文献   

2.
目标:1.复习歌曲《玩具进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2.进一步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3.发展听觉能力。准备:录音机,磁带《玩具进行曲》,8个心形胸贴,7条彩色纸带(固定在地上)。过程:1.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根据乐曲的节奏变化拍手、拍腿。2.幼儿演唱歌曲。①教师用动作表现歌曲《玩具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猜歌名。②你在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怎样唱才能使别人听出你很高兴?③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感情(第一种较慢、较弱;第二种较强、有精神)范唱第一乐句。④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幼儿做手指游戏。①听…  相似文献   

3.
王淑艳 《甘肃教育》2014,(11):56-56
正好动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利用各种物品敲打发出的声音来探究这个奇妙无比的世界,这种探究特点也为幼儿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儿童音乐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感受生活的节奏之美来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一、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听的兴趣,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4.
大母鸡     
目的:训练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及快速反应的能力。方法:请一名幼儿作母鸡,戴母鸡头饰。其余幼儿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扮鸡蛋,另一组幼儿在圆圈外自由站立扮小虫。音乐起至12小节,扮母鸡的幼儿右手五指分开放在头顶表示鸡头,左手五指分开在背后表示鸡尾,围着“鸡蛋”两拍一步慢步走。扮鸡蛋的幼儿拉成圆圈,随着音乐节奏逆时针方向走。扮小虫的幼儿在圈外,随着节奏模仿小虫的  相似文献   

5.
(一)大鼓和小铃目的: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要求幼儿能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节奏。准备:大鼓一只,小铃一副。方法: 1.教师出示大鼓与小铃,让幼儿分别上来敲,听辨感受大鼓的声音是“冬——冬——”,小铃的声音是“丁——丁——”。2.教师引导幼儿坐在位子上听着大鼓节奏跺脚(左右脚交换),听着小铃声音拍手。如大鼓敲节奏××|(?)×|,幼儿跺脚××|(?)×|,小铃敲节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鸡蛋     
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鸡蛋和自我服务的快乐。2.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并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掌握煎鸡蛋的技能。活动准备1.人手一托盘(四个混在一起的生、熟鸡蛋)。2.活动室备有:清水、盐水、滑板、手电筒、电火锅及各种调料。活动过程1.引起兴趣教师扮演鸡妈妈,带领幼儿听音乐走入活动室。2.了解鸡蛋的特征及用途(1)摸一摸,鸡蛋的身上是滑滑的、圆圆的、硬的。(2)鸡蛋可以吃,还可以拿来孵小鸡。3.幼儿在自由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1)教师端着一小筐鸡蛋走过来,焦急…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幼儿打击乐器一套、节奏卡片、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1.基础训练: ①幼儿做律动。 (放录音、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并要求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优美的动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1训练幼儿听觉,发挥幼儿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2了解声音的高低与节奏。 准备:手风琴或钢琴。 过程:1、老师唱出或用乐器弹出三种不同的音高,让幼儿认识及分辨。  相似文献   

9.
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旋律听觉是体现唱、听、写的一项综合能力训练.主要训练途径有三:1.要重视视唱这一重要环节.2.音程与节奏的综合能力训练是旋律听觉的两个骨干方面.3.运用听、唱与大量接触音乐作品所积累的经验来丰富提高学生的旋律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熟悉乐器的音色、并进行节奏训练:发展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准备:幼儿打击乐器一套;幼儿熟悉的动植物贴绒或磁性教具。过程: 1.全班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步入活动室坐成半圆圈。2.教师边出示打击乐器,边说出该乐器的名称。3.熟悉乐器并开展想象。教师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件乐器,使它发出声音,并说说这乐器发出的音色是怎样的,象什么?如幼儿敲打碰铃×××,然后说:“这声音象小  相似文献   

11.
一、通过引导幼儿用耳倾听,感知各种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   我们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且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笑的不倒翁,打开盒盖会叫的蛐蛐,风、雨、雷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放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平时,有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  相似文献   

12.
<正>一、活动目标1.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幼儿乐于参与"救援"的节奏游戏中来,体验海底潜水、躲避鲨鱼找回"音符宝贝"的乐趣。2.让幼儿参与游戏,锻炼幼儿模仿"小鱼"游泳、躲避鲨鱼的表演能力,同时也锻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变能力。3.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说出节奏密语,找回"音符宝贝",学会音符节奏的知识。二、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并能单独说出音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训练幼儿分配注意力的能力。玩法: 1.请小朋友从1数到30,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做几种动作,然后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刚才变换了几种动作。2.选几首2/4拍的歌,在小朋友唱歌的时候,教师用小铃敲出几种不同类型的2/4拍节奏,如: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音乐《瑞典狂想曲》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和丰富的节奏变化既体现了一定的音乐规律,又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和听觉想像空间,非常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唐老鸭这一卡通形象憨厚、滑稽、可爱,深受幼儿喜爱,为此我创编了“唐老鸭减肥”这一游戏化情节,以帮助幼儿感受、想像音乐内容,理解音乐结构,产生情感共鸣。目标:1.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初步理解音乐三段体的结构。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健身动作。3.了解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片段(附后),胖鸭、瘦鸭图片各一张。过程:一、观察图片1.…  相似文献   

15.
教法提示 1.听一听。把歌曲编成故事有感情地讲给幼儿听,并让幼儿思考,小鸭为什么追不到太阳,帮助幼儿理解倒影形成的原理。 2.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掌握节奏后教唱歌曲,要求幼儿唱出歌曲中小鸭欢快——紧张——懊恼的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金卓 《学子》2014,(8):42-42
一、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要求 1.通过歌曲的节拍、节奏,让幼儿复习以前学过的音乐基础知识。 2.使幼儿进一步认识春天,掌握春天的特点,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陶冶幼儿情操。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一台、风琴一架、挂图五幅、打击乐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配器建议:—圆舞板—碰铃或三角铁—铃鼓拍奏—铃鼓摇奏—圆舞板和小铃(或三角铁)—齐奏目的:1.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2.启发幼儿讨论配器方案,学习演奏乐曲《木瓜恰恰恰》。3.进一步培养幼儿演奏时与整体协调一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1.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协调能力。2.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准备:1.教师用的布袋一只,底部装拉链,可开合(如图)。2.幼儿每人一只布袋(由于幼儿的身高不同,布袋的长度有所不同)。3.皮球若干,障碍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过程:1.活动身体教师扮袋鼠妈妈,幼儿扮小袋鼠,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2.探索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