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暴力"是一种霸凌形式,是网民在网络中发表伤害性的言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蔓延。在网络媒介中,通过霸凌行为掠夺他人的语话权,将一些虚假、不道德、不合法和违背正确思维方式的语词迫加在某人身上,造成了身心理伤害。网络暴力是建立在虚拟社会里"群氓文化"的基础之上,即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引爆一个话题,便会引来无数盲目追随者,随继而来的是网民非理性的表达言论、肆无忌惮的发泄情绪,致使网上舆论距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社会上近期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讨论其现象、分析其原因,期望为减少和消除网络暴力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在大众传播中失真是一种必然现象,但并不代表网络谣言可以泛滥。目前,我国网络舆论失真与网民特殊心态、市场需求、传统媒体话语权、政府对信息公开滞后或隐蔽、网络大V们推波助澜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快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给网民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分析网络暴力的概念、成因入手,着重分析网络暴力的危害性,而后从立法、政府、网民、网络服务平台及网络暴力主体等方面提出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对网络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对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法律责任以及技术管理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具体,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发挥依法引导网络舆论的优势,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制度性回应;只有法律授权与保护的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才能有效地回应网络舆论质疑;只有法律授权的网络舆论引导才具有权威性。依法建立网络舆论引导责任机制、问责机制和联动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网络接入服务商、网站和网民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权利与义务,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困境,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探讨网络舆论的利弊出发,阐释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网络舆论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影响。积极的网络舆论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网络舆论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危害。为了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文中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几项措施。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政府、网络"把关人"、网民要共同担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6.
任艳 《华章》2010,(2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世界.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使它吸引了无数的高职学生网民积极参与,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并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这种舆论,又往往会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程度产生强烈影响.因此,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的形成,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具体提出了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网络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暴力是社会舆论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在于相关法律规制不健全,网络媒体自身有局限性,网民理性的缺失,网络管理把关的缺位以及政府疏导的不到位。有鉴于此,我国政府须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发挥"传媒把关人"的作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网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有效的解决网络舆论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在2008年底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现行立法对网络管理、网络服务方式和手段的规制远远滞后于网络在我国的飞跃式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所带来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2):30-33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和话语权力分配,网络舆论在舆论体系中地位上升,对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管理成为当下重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频发,戏谑话语折射网民情绪在网络空间大量传播,造成主流媒体公信力下降、虚假信息泛滥,从当前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中戏谑话语传播特征出发,摸索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生态的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表达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传统舆论表达,一方面,它在促进民众自由表达、推进民主进程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权威媒体话语权和司法公正判决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边界进行界定,使全体网民能够理性地进行网络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1923年的安徽教职员索薪运动,是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教育发展困境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因以教职员为主体而令人关注,因是安徽自办学以来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件而让人震惊,因本是单纯的索薪动机而发生流血惨案使人同情,因最终演化为汹涌的教潮而成为时代的印记。教潮的发生,像一个催化剂,引发了军阀政权、教职员、学生、新闻舆论、旅外团体等的广泛参与,经历了偶然发生、紧张对峙、多方角逐、调解仲裁、省长政争等几个阶段。作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教潮引起了《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晨报》《益世报》《教育杂志》等大批报刊媒体的广泛关注,又随着舆论而不断演进,彰显了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复杂面相。在舆论的长期酝酿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发出了追求民主政治、打倒北洋军阀的时代号召。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意表达成为政府与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理论界也在不断地探寻民意表达的适当与可行的方式。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大众媒介,具有沟通上下、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这使得它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在看到大众媒介民意表达的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应对其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些弱势群体的在利益表达受阻的情况下,选择用极端方式或暴力手段来进行维权。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类似的暴力维权事件过程中,由于报道方式不当,不仅对事件的后续处理造成了干扰,还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者以"冀中星事件"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新闻框架分析发现,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表现出明显的煽情化倾向,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态度明显地影响了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当前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框架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维权行为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因此,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完善,对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共空间,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阐明了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我国网络舆论发展状况正在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网络暴力显现了网络舆论的发展困境。而依据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理论,网络舆论在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为公众舆论,它呈现了非公众舆论的表征,分析这一表征带来的后果,凸显了一个共同文化本源,即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给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传统的视野中,舆论主体因具有“非实体”性特征,所以比较难以界定。网络给舆论主体提供了一个新型的交流平台,舆论主体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志同道合的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极化倾向。针对这一新的特点,如何在网上搞好舆论引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群众的认识状态,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地反映舆论,在当前,各种媒体着眼于在社会舆论多元多变的情况下提高公正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水平,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主流声音得以不断地放大,并辐射到社会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儒学理论家和遵循儒学的实践家,大都将民本理念作为治国的一条主线。尽管在实践中,民本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这种思想本身,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一个清醒的统治者都应该懂得,一个政权的获得,首先要合民意;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更是要得乎民心,顺乎民意。失去民心,违背民意,必定是要垮台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民众百姓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的根本地位和关键作用。这便是从儒学民本或人本思想中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融解、引导与阻燃:“村改居”社区社会风险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燃烧理论发现: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基础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居民生计模式转换困难以及社区认同感缺失是引发"村改居"社区社会风险的燃烧物质。"村改居"社区社会燃烧状态的发生一般要经过燃烧物质的集聚和演变、催化剂的助燃和导火线的点燃等三部曲。为防治"村改居"社区社会燃烧,政府应当及时融解燃烧物质,加强催化剂的引导,阻燃导火线,具体应做到:规范"村改居"工程的实施;开展零星社会工程;利用外生变量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加强对社区舆论与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依法进行"征地拆迁";实行"参与式"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现阶段对社会运行中各种行为的一种制衡机制和对偏差行为的纠错机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舆论监督的实践来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新闻媒体自身的积极努力下,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不足与对策作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