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E.M.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文本形式上具有互涉性.在内容上都包含了二元对立因素.充分体现出福斯特的二元对立哲学。尽管这些意象和其象征意义之间仍有不和谐之处,但从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的相互关联中仍然可以看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现代主义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立意相同,是唐传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但是,这两篇小说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可以说,《南柯太守传》是对《枕中记》的演进与发展.从小说的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南柯太守传》要比《枕中记》更胜一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情节更为曲折,结构安排和叙事手法更为巧妙,更具成熟小说的特点,这也体现唐人在小说创作上所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3.
《海上花列传》是“近真”型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与《花月痕》和《贵楼梦》等“溢美”型狭邪小说相比,《海上花列传》突破传统,开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小说的现代性特点.如,作者用一种历史与文化的眼光来审视海上青楼的庸俗之变,并将物欲横流的现实诉诸笔端;又如,《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刻画更丰满、更真实,每个人物都善恶并陈、妍媸俱现.这些都标志着狭邪小说创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0):44-45
1918年4月,鲁迅先生应老同学钱玄同之约,创作了《狂人日记》,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至1922年10月,他又先后创作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小说,  相似文献   

5.
熊育群从八十年代便开始诗歌、散文的创作,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为其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奠定了熊育群小说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风格。《连尔居》是熊育群初涉小说的第一部作品,讲述遗世独立的连尔居.那里有荒沼地上的村庄,人们自由率性地生活。他着力从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方面.突出其小说创作的个人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续世说》是北宋孔平仲仿照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内容上采录魏晋南北朝至五代中的有关史书文献史实,体例上承袭了《世说新语》的分门别类、依类而立的文体形制,但在具体的门类数目、门类名称、门类排序等方面有所增删和改动.与《世说新语》的突出名士风流不同,《续世说》意在突出朝堂政事.在立意选材方面,反映了孔平仲的思想倾向,体现了宋代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8.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潘军的先锋小说在文坛影响甚大,从《日晕》到《风》显示了他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轨迹,标志着他的长篇先锋小说创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的选编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单元导读当中还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纪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与《荷花淀》两篇小说既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理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小说流派,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流派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对比分析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陈烨 《现代语文》2010,(1):63-65
《儿女英雄传》是继清代《儒林外史》《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著名长篇白话小说,它融合了英雄传奇和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武侠小说模式一一儿女英雄小说。作品中独具魅力的语言艺术、特有的评话创作结构和精彩纷呈的武打描写成就了《儿女英雄传》的艺术闪光点,也使小说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最新整理和公开的巴金小说手稿《春梦》的解读文字,作者考察了巴金创作《春梦》的背景,梳理了《春梦》中的重要观念与巴金创作和思想的关系。并对作品重要情节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该稿是研究“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中能够看出巴金日后的创作趋向和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燕丹子》是一篇现存汉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与先秦萌芽状态的“准小说”相比,《燕丹子》篇幅宏大,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出雏形期小说新的特点,为以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