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目录学源远流长,自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开创目录编制先河之后,从官家到私撰,从正史艺文经籍志到方志文翰志,大至一国,小至一郡一家,历代相从,经久不衰,尉为大观。有目录编制工作就必然有对此工作的总结和方法的研究,由一般技术上升到理论高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宋郑樵《通志·校仇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纠缪》、清章学诚《校仇通义》都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发展目录学理论,并达到了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高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目录学研究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版有姚名达《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年表》、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刘咸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3.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目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思想,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从书目类例和书目著录两个角度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对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书目类型划分的精辟见解以及对类例理论的系统总结,分析了《目录学发微》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录学,亦称版本目录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两汉刘向、刘歆父子首创《别录》《七略》以来,作为一个学科,虽然久行不衰,但直至清人章学诚的《校雠通义》问世,始奠定了我国传统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及至现代的更科学的图书目录学创立以来,传统目录学在研究浩若烟海的古籍中,仍不失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儒家的重经史诗文独轻小说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目录学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7.
时至唐代,我国目录学已历经了600多年的发展历史。自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七略》,为目录学奠定了基础之后,又经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图书编目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纷繁:从书目结构体制来说,已由《七略》的小序、提要俱全而到后来的或无小序或无提要,或小序、提要皆无;从分类方面讲,则由六分而先后出现九分、七分、五分和四分等;就著录而言,诸家又在详略及格式等问题上各有见地,等等。而唐代目录学事业,不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经历了宋学学术背景下的反动与清学学术背景下的回归,前者以郑樵《通志‘校雠略》为代表,后者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尽管二者体现了对正统思想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其目录学理论在总的指导思想七一脉相承,在具体方法论原则上甚至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9.
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官修书目最完善、最成熟的代表,其<凡例>是对该书目的理论阐释,可以视为一篇清代有关目录学理论的著作.二者无疑包含了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学思想.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史志目录即是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为此,在分析《汉书·艺文志》与《七略》所蕴含目录学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学的先河,在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等人校书,历20年而有《别录》、《七略》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基础。若从汉代算起,目录学发展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研究目录学的著作历代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浅析那世平(阜新矿业学院图书馆)《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是我国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班固根据《七略》而撰写的史志目录,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班固撰写的《汉志》,为了与《汉书》的其它九志相平衡,采用了把《七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姚名达对《七略》的几点否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对《七略》分类法提出的几点质疑作了思考,并对《七略》分类法的依据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指出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诸子分为十家,这种分类与先秦西汉诸子百家学术的发展和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刘歆《七略》密切相关,对后世目录学著作的分类和诸子学术和中国学术思想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8.
目录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录学是在对文献典籍的版本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对文献典籍集合整序的学问。目录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年间,刘向父子就编制了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说:“目录学就是阐述编制和使用目录工具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通过对文献的主要信息进行简略描述形成的书目信息,能对文献进行揭示与报道。  相似文献   

19.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中国目录学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183;校雠略》之后才形成的观点,且进一步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