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与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把人视为文明的受害者并向自然寻求安慰的看法同为霍桑与勃朗特所持观点.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位作家一致认为:现实中,文明之爱将最终获胜,因为社会对个人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的束缚;精神上,自然之爱独具魅力,虽死犹荣,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无限追求中,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艾米勃朗特和曹禺是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是二者的代表性作品《呼啸山庄》和《原野》,在复仇主题和灵魂之爱这两个主题的探索上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剖析,阐述了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人性演变过程,旨在揭示人性美这个主题在两部作品中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出身、生平、作品.尤其是爱情,是当时乃至现在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她的作品《爱》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独特的散文,写于1944年4月,正值与“爱人”胡兰成的热恋期。从文风上看,此篇文章与张爱玲前后的散文风格颇不相同。而从作家的隐意式症候来看,这恰恰显现出了由张爱玲的家庭、个人、乱世等几个方面的压抑所形成的矛盾而苍凉的“爱”之观。  相似文献   

5.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随着男主人公的逝去,永远的珍藏在当事人的心底,伴着她走完剩余的人生路,然而一部《山楂树之恋》让她的爱昭白于天下,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恋人,让所有的读者感叹不已。特定的时代,特殊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本文就自己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对小说的理解做一些评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期有更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爱的辛苦和凄凉"有更合理,更正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商人》围绕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之间借债与还债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人性善与恶的较量.安东尼奥保住性命的后却一声叹息,女主人公鲍西亚法庭上的峰回急转,戒指试探,两人平静的表面下暗涌着一场斗争。鲍西亚面对自己丈夫与安东尼奥的不为社会认同的同性之爱,为了自己的爱情而战。  相似文献   

9.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菲利普·锡德尼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其组诗《爱星者与星》是英国第一本十四行诗集,开创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创作先河。诗中虚构的人物阿斯托菲及斯黛拉分别对应锡德尼本人及其恋慕的女性佩内洛普,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及多元化主题的掺入,诗集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性与女性之间性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及在恋爱中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映照出锡德尼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恋爱观的理解,不愧是骑士之爱的完美体现,又堪称“男怨诗”的经典。引领21世纪的读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诗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劝诫人们在感情生活中保持冷静的态度,学会感情的自我克制和恰当的取舍。  相似文献   

11.
《红字》主人公爱情悲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个人意识的局限、人性恶对爱的摧残以及黑暗的宗教统治和社会环境 ,其中 ,后者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雁 《职大学报》2013,(6):48-50
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由自然之爱、儿童之爱、母亲之爱三部曲构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冰心作品中体现的自然之爱。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爱祖国的大海、山川、花鸟、树木。冰心用她对大自然的超强感受力,用清新优雅、轻灵秀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自然的山水画。冰心对大自然的独特描写,成为她作品中闪耀着异彩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延续了她一贯的孤独主题,通过三个主人公之间爱与被爱的情感纠葛,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绝望的孤独和爱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4.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受来增强作品的叙事效果。从七个层面来分析两部作品的音乐性,可以从中解读两部作品创作手法、思想内容的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与《听彗星无声地滑行》两部小说在叙事方式和叙事内涵两方面的比较,揭示出小说在叙事方式的现代演变过程中,主人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一致性,从而探寻出张洁一直固守着的审美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80后”作家安东尼的作品《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深受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的影响.两部作品均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创造了销量神话.通过比较两部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从受众角度来分析作品热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以主人公——小学生安利柯为主角的日记体小说的方式,书写了9个月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的情态,其中描述的师生之爱、家庭之情、爱国之志、朋友之谊,蕴涵教育的平等思想、教育的关爱倾注、教育的包容情怀等教育理念,对于当下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方方的近作《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是一个充满女性意识的中篇。它以女性的立场表现了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内心世界,表明她们的心中同样有对理想的坚守,对庸常的拒斥。在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悲剧美,同时小说中包含着女性对爱情人生的沉思。  相似文献   

19.
爱情这一人类永恒主题,一直是电影叙事的主旋律之一。《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这两部爱情影片,分别由两岸导演执导,虽制作定位不同,但在多重叙事内容和模式上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对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种对爱情故事的多重叙事模式:一方面跨越时空的多重叙事,可以加重情节悬念和戏剧性,深化爱情主题,另一方面,多重叙事也可能导致细节处理不详,以及人物塑造不够丰满。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世界文坛声誉卓越的女性作家。《爱的习惯》就是一篇以两性问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追寻双性同体的状态和心情被莱辛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