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内阁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纠集全国力量支援战争。在此过程中,大批画家经日本陆海军组织派遣,随军前往中国进行侵略战争"记录画"的创作,并美其名曰"彩管报国"。他们虽目睹了日军侵略的暴行,但绝大多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洗脑,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弘扬日军"辉煌战绩",捏造日军占领地"祥和"景象,鼓吹"大东亚共荣",宣扬"为国牺牲",成为当时日本美术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中国学者对此暴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日军实施暴行的心理层面来看,这是日本长期对士兵实行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普遍形成非正常心理的必然结果,日本军国主义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
日本右翼分子自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80年代和 1997年以来 ,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 :将日本描绘为神国 ;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 ;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 ;歪曲慰安妇问题 ;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 ,对比日本 ,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日本古翼分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1997年以来,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 企业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将日本描绘为神国;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歪曲慰安妇问题;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对比日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身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忘记祖国的昨天。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占领南京。一次就进行长达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日寇采用劈脑、活埋等野蛮手段,无辜杀害30多万南京人民。我们中国人民怎能容忍日军的侵略暴行。当年,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在华北、华南、华中等地建立了以聂荣臻、贺龙等  相似文献   

6.
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电令正在日内瓦出席国际联盟理事会的中国代表,要他们立即向国际联盟通报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真相,并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出面干涉,制裁日本侵略军.9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全体国民党员抗日救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说日本侵华暴行必将受到国际公法的制裁,宣称要“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翌日,南京政府又通告全体国民,称政府已将日军侵华一事诉之国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华北地区是一个重灾区。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战争犯罪更加广泛、残忍、野蛮和疯狂,主要包括:屠杀和平居民、制造“无人区”、实施毒气战与细菌战、奴役与强掳战俘劳工、对和平妇女的性暴行、毁灭性的经济掠夺,以及奴化教育与文化侵略等。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2001,(Z2)
日本老兵东史郎对日本侵华战争真诚忏悔、谢罪的同时,正义和良知使他以极大的勇气公布了他个人在侵华战争中的日记,有力地揭露和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因而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和攻击。东史郎没有屈服,继续坚持他的正义之举,决不让日本侵略、奴役亚州人民的历史重演。他坚信:正义必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日军暴行的研究,早在抗战初期就已经开始,如郭沫若于1938年4月2日发表的《日寇的残酷心理之解剖》,杜呈祥于1939年所著的《日寇暴行论》(专著),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揭露日军暴行的帝国主义实质,指出日军暴行与日本政府发动帝国主义战争战略目标的直接联系。本文想就此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缩小意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从古至今一直蕴藏于日本社会之中。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俳句、微型小说、民间故事以及名家名作等几个侧面探究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日本人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加深,仅具有日语能力的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本文首先指出课堂中讲授商务日语的必要性,进一步论述了商务日语教育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注意点,最后提出了商务日语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3.
词调在语言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词调在日语中表示不同的意义。单纯的动词的词调,我们可以从辞典中查到。然而,当该动词呈现活用形时,词典里是无从查到的。在现有的工具书里,介绍动词及动词活用的词调时,均以该动词假名的个数即拍节来判断该动词及其活用形的词调。本文试图以另外一种方式,即以该动词本身的词调来阐明动词活用形的词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初学时就会涉及到大量的寒暄语的运用,日语独特的寒暄语里含有大量的与天气,季节,言谢,道歉等有关系词语,日语寒暄语的大量运用与日本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寒暄语与日本岛国意识和集团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为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依据。便于大家更好的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已成为培养我国日语人才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日本语教育略有不同,它不仅包含了日本语教育所具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延伸;但与此同时,日本语教育所具备的特征也决定了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生存交往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高度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抢占先机。本文从日语助词的分类入手,就日语助词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就常用助词的用法做了概括论述,以期为广发日语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语音、语调以及语言所附带的肢体动作等方面。由于中日文化存在差异,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运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沟通时在某种程度会产生误解,导致很难把握语言负载的准确意义。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有必要将日本民族的文化适度、适当地渗透在日语会话课堂上,提高学生准确地运用日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如车之双轮,不可分离。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和日本虽然有相似的文化成分,但更多的是存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总结了课堂上引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对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引入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日语专业学生若想提高日语能力水平,词汇量的积累是前提。因此非日语专业学生要学好日语词汇,关键是要明确学习日语词汇的动机和掌握正确的认知策略。本文通过对非日语专业学生日语词汇学习动机的分析,以及日语词汇学习中认知策略与巩固策略的阐述,使非日语专业学生能够有效地认知日语词汇,有效地掌握所学日语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