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队伍由教授、讲师、科研人员、教辅教师和管理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市场前沿经验,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鲜明“应用性”特色的保障。法律制度、学校面试、德国联邦科学委员会提供的优化决策、教师发展启动促进计划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遴选标准确定和遴选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课程、项目融合课程、第三方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严控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职前遴选标准,建立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职后能力生成机制,开拓应用技术大学与综合大学的多元合作,增加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的干预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教师道德观念嬗变、职业理想弱化、职业素养退化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和完善由学校主导的师德建设推动机制、建立健全师德考评保障机制、完善师德培养培训机制、建立思政课教学研究机制、完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建立工会引领机制、建立稳定德育队伍的准入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先进的成功经验——严格的教师招聘制度和聘任资格、重视行业企业兼职队伍、注重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等,值得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文化是高职教师在教与学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体现高职教育价值观,熔炼教育主体职业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建设优质院校的过程中,强化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从凝练教师文化,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文化的培育,创新高职教师文化建设途径,丰富精神文化风尚等角度,探索了高职教师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提高师德修养是我国教育战线的一项系统性工作,高素质的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把自己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感情以及有关的行为习惯等融入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是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又离不开师德建设的四种意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现结合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表现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新时代加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举办教师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办高质量教师教育的信念、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师范文化等方面还存在发展困境.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发展应坚定教师教育乃国之重器的信念,树立举办一流教师教育的目标,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开展高质量的专业建设,培育有显示度的师范文化,并且在信念、制度、专业和文化系统上协同推进,才能够遵循教师教育规律,彰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办学优势,培养新时代所希冀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7.
唐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96-104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放眼国际,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创建之初就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回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举办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也并非当时最被看好的举措。其成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并经历了改革酝酿期、博弈运行期、规范发展期以及战略调整期。未被期待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能在制度博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以错位发展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规模速增自成体系、拥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第一,要依据我国<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制定和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评价体系,明确教师应尽的义务,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明确要求学校有关党政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把师德建设作为各自的重要业务来抓,并定期召开师德建设联席工作会议,解决师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师德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德国职教教师的职前教育涉及大学学习与预备期两个阶段.职业性专业的设置是开展职教教师教育的基础.与传统的学科性专业不同,职业性专业是在职业领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培养未来职教教师在职业性技术、工作和教育领域内行动能力的学业门类.德国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专业在其内涵、标准、培养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特色,由此引发的关于基准科学、作为大学独立专业、职教教师短缺等方面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而言,既是教育工作,又是管理工作。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贯彻"以德治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办学之本的实际举措;是坚定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师德建设包括了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和职业作风等诸多内容。高等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始终要把培养广大教师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也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师德的内涵及其本质1.师德的内涵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践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作风、教师的职业良心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所要达到的作为和成就的设想和规划,是师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师德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时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统一,是师德的灵魂。2.师德的本质师德是职业道德的特殊…  相似文献   

12.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如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如何对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双发展进行考量,通过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培训体系和师德评价体系,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理想和职业行为,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师德建设和评价的有效方法及途径。为了构筑高效课堂,学校有必要创设达成高效课堂的制度体系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史德方 《上海教育》2013,(25):79-79
教师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值得重新去审视、认识、定位和实践。教师教育贵在促进职业境界和专业能力的同步积累、改善和提升。职业境界有师德内容(职业道德),更有思想觉悟、精神修养和教育理念(基于教育理解的教育信念)。思想永远比技术更重要。师德教育应凸显底线教育,师德教育需要放在教师教育的大框架中认识和设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和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的归属感和教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引领教师去追随教育的理想,执著于理想的教育。从长远看,教师教育还应该放在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大背景中推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重构是应用科学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德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数字化重构过程中,重新确定了内部质量保障的战略框架与发展内涵,并根据其改革特点,从理念、教学、课程、环境、资源、评价等方面采取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转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正处在转型发展中。分析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对比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改革中的先进做法,可为我国提供经验和借鉴,引发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质量培养内部保障体系数字化改革的省思:强化整体规划目标引领,增强对数字化改革的认同感;树立新型教学和管理质量保障观,发挥质量保障主体作用;完善质量保障资源评估体系,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刚"是以外在的约束或激励,促使教师遵从师德规范,匡正师德行为."柔"是直抵教师的本心,唤醒教师的师德情感,树立师德意识和信念,不断内省,提升师德意志,自觉端正师德行为."刚"的举措是师德建设制度化,具体做法有:系统化的制度、科学化的测评、严肃化的执行等;"柔"的举措是师德建设人性化.具体做法有:集思广益的制度形成、厚...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先进的成功经验——严格的教师招聘制度和聘任资格、重视行业企业兼职队伍、注重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等,值得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8.
师德建设反映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学校优质发展、学校治理以及教育评价改革的适应性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师德建设在制度建设、师德治理和师德评价方面面临着现实挑战。新时代职业院校师德建设的实践思路是:在制度构建方面,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师德制度,规范师德建设;在文化培育方面,彰显师德风范的学校精神,引领价值方向;在师德评价方面,构建体现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开放大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对以往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教学制度的一种反思,更是一种对未来教学的探索.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建立远程教学共同体,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探索新型开放教学模式.为了清除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必须加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以此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师德建设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德是大学文化的首要之义,师德熔铸积淀是形成大学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大学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濡化功能。加强师德建设要立足大学文化建设的大背景,注重引领精神文化,规塑制度文化,提升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