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障碍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危害,分析产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障碍的原因;挖掘传统文化中民族特性、惯性以及传播的特殊性,找寻通过传统文化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可行性。通过对产生原因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贵州省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教育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较高。其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及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较高,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有较高的认同。同时,调查表明,当前贵州省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可程度和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势必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与挑战。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必须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建设好三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和管理好意识形态三大阵地,优化整合校园文化大环境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五大策略的研究,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对国家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深层内涵。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为此,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文化上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民个人要强化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以上四个纬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转型时期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圈群日益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的新场域,但因网络圈群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共生的特质,给圈群中的青年群体带来了一系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在分析网络圈群中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基础上,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生成机制进行解析,探寻适合网络圈群背景下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社会价值多元、多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下,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青年强则中国强,同样青年弱则中国弱,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增强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认同、政治认同等的重要方面,也是有效解决青年意识形态弱化甚至西化、意识形态教育自身局限性、网络教育阵地缺失等问题的需要。因而,努力构建包括政治统领、法律规范、道德渗透、网络辐射、青年自我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五维"体系则为我们解决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潜意识中。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它与儒学本身有着相通的地方,两者有着内在关联。从理论的人文关怀、队伍建设、生活化等方面借鉴儒学普及的历史经验,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之争与阶级社会共存,只要阶级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争斗就不会停止。自建国之初,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中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锋、交会。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将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寻求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合理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杨凌本地农民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关于当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普遍了解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应在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工作理念,切实为农民服务、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得到落实、改进意识形态宣传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