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为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为核心的"抗大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重要精神之一。"抗大精神"所蕴含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传承与创新"抗大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培育军事干部的先河。抗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抗日战争伟大实践淬炼中,形成了历久弥新的抗大精神:听党指挥、忧国忧民的必胜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躬行实践、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谱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抗大精神蕴含着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加强对抗大精神的理论教学研究、借助实践增强体验效果、创新方式方法等形式,探究抗大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和勇于自我牺牲的责任担当是抗大精神鲜明的理论品格。抗大精神是中华之魂、胜利之本,在中华民族教育史上起到了无法磨灭的推动作用。传承抗大精神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追寻历史足迹,弘扬抗大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厚植抗大精神;拓宽教育渠道,宣传抗大精神,不断寻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抗大精神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4.
苏区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大批训练党员干部而创办的,苏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群众的支持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中央党校的创办提供了条件。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由政治理论、军事技术、文化知识和课外活动组成。具有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依靠群众办学等特点。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苏区干部好作风锤炼的熔炉;培养了大批苏区骨干力量,是干部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学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党校办学精神,有力地支持了苏区的革命和建设。对新时代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借鉴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毅同志不仅是我党我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位重要的军事教育理论家。他在担任华中抗大校长期间,亲自过问抗大的教育工作,到抗大给学员做报告,讲解政治和军事理论,还特别撰写了有关抗大教育方针和改革方面的文章,对抗大的教育改革工作做出了具体指示和要求。其教育理论主要表现在:坚持抗大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正确办学方向,贯彻与执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针,坚持启发式、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抗大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家朱刚一生勤于办学,功勋卓著,被誉为"当代陶行知".朱刚在少年时代即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蒙,青年时代在"一二·九"运动中觉醒,抗日战争爆发后挈妇将雏奔赴延安.朱刚是延安时期抗大第四期学员,抗大毕业后他受到毛泽东"教育工作就是革命工作,是非常光荣的工作"思想的感召,走上了发扬延安精神和抗大精神,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康庄大道.朱刚一生奉献教育70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至少担任过6所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南京解放后他在南京主持或创办过6所学校,尤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创立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著称于世.朱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中的延安精神,对于在金陵职业大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陵科技学院建设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尧 《天中学刊》2005,20(1):115-122
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和评价标准、成长环境和建设发展问题,是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一流大学概念是动态的开放的建设性、过程性、总体性、精神性、特色性、物质性、系统性概念。从本质上讲,一流大学是指大学教育质量是一流的。一流大学具有生源、大师、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学科、学术声誉、国际化、办学经费、人才培养和贡献一流等显著特征。我国只有围绕以上特征创造一流大学的成长环境,才能建设和发展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教育》2019,(3):98-98
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成立于2016年,是由保定市政府、北京名校、社会力量三方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现代化标志性学校。该校的成立,在河北省开创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先河,成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学校秉承"继往开来,开拓无前"的校训,坚持"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弘扬"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标志性学校、引领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品质公民。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17
抗大总校第七期,是敌后办学"正规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保证培养军政干部教育任务完成,总校在浆水不仅召开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保证抗大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而且还采取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周密教学计划,建立健全教与学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并取得巨大成功。这不仅奠定抗大敌后办学的特色,而且在抗大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学科建设及教育经费和资源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具有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求实崇真、使命导引、学术自由及服务社会等共同特点。这些理念特点对我国创办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English is best advanced by being relocated within the central aims of education, which in turn need to be drawn from Enlightenment values. Central among the latter is knowledg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least obviously ‘factual’ side of English – novels and poetry – contributes to knowledge in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These include conveying sorts of knowledge that can’t be expressed propositionally, giving a sense of other subjectivities, ‘reporting’ on unfamiliar social worlds and developing the conceptual apparatus through which we gain knowledge. Enlightenment attitudes are promoted through literature’s encouragement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resistance to current forms of instrumentalism strengthened.  相似文献   

12.
启蒙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启蒙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劳永逸,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只能是表面的隔鞋搔痒和形式上的诱惑,在实质上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启蒙也非几次运动就可以获得解决,运动只能是洗礼,只能是引起人们对于启蒙问题的注意,"运动"之后便会停下来,而对于启蒙而言,它在本质上需要一直"运动"下去,也就是说启蒙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人自身的完善和祛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哲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启蒙性质的,但是,西方哲学史上呈现出两种启蒙,一种是真的启蒙,一种是"蛊惑人心"的假启蒙,施特劳斯早在<柯亨与迈蒙尼德>中就已注意到两种启蒙的品质差异.本文拟通过绎读这篇早期讲稿,澄清因受现代启蒙教育而养成的一些重大且基本的糊涂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禅悟与经教     
禅宗强调顿悟成佛,但是慧能及其弟子以及后来的众多禅师都非常重视对佛教经教的学习,这从悟道的因缘上来说是有其深刻的原理在.因此,即使上上根性的慧能及其弟子们也不能僭越.后代禅宗大师们呵佛骂祖的言论,有其具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望文生义则往往造成狂禅之歧途.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宽学生工作的视野与思路,以国际化的视角审视、改进、完善工作,今年8月5日~26日,北京高校学生事务境外培训示范项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工作干部组成的“高教政策与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团一行14人,赴美开展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和考察。本次培训学习项目的施训方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项目的具体安排与实施则由该校中国中心承担。此次培训以专题讲座、交流、参观等为主要形式,内容涉及美国文化、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包括法律援助、新生入学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经济资助等方面的学生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教师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切瑞霍尔姆斯分析了泰勒原理、施瓦布的"实践4"、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当中的结构性特征。基于此,本文认为课程是经过权力的运作机制之后而得以确证的合理化、合法化的文本;一旦文本有机会进入到课程当中,读者"我"、学习文本、一起学习的他者之间就构成了多元的、动态的、复杂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心性被解释为"自性清净心",说此心"本觉",乃印度如来藏系经论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佛学对此义进行发挥,成为华化佛学诸宗的理论基础,并有具体指本觉之"觉"为"灵寂之知"的说法.本觉及灵寂之知说乃佛学界长期争议不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印度及中国自性清净心及本觉说的原义作了整理,并略作评议.  相似文献   

20.
风险本质上是一个现代性范畴,风险社会是现代性自反性运动的制度效应与负面后果。超越现代性风险困境的前提是反思启蒙与重构理性,因而必须重释生态启蒙。作为一种知性革命、政治运动与社会实践的生态启蒙,实质是启蒙的启蒙、理性的理性化,也是一种生态民主政治与批判性社会实践。生态启蒙要求吸纳生态理性、维护生态正义、开展生态治理与构建全球生态正义,通过重构人与人的利益分配机制与伦理道德规范而超越人与自然的二元困境,从而推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