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8,(2):17-22
"恐慌"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带给传媒业的一个关键词。本文在技术基础层面明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发展;在技术应用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影响的三个方面:内容生产流程的颠覆、生产效率指数级提升、把关人规则的改变;在技术观念层面提出:人工智能是传媒生产力提升的一次技术革新,是对传媒人的一种解放,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最后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次传媒技术的迭代,而不是对人的替代。  相似文献   

2.
李春艳 《传媒》2024,(2):43-46
ChatGPT的出现,推动媒体智能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的改变。其强大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及分发功能,给传媒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之伴生的媒介伦理风险也不容忽视。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模型在传媒业的应用已呈不可阻挡趋势,其中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是传媒业必须认真对待并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智能传播时代,传媒业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新技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论述精神,正确认识和科学应对ChatGPT给传媒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识变求变应变,积极探索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为受众提供更具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的信息服务,迎接智能传播新时代的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3.
靖鸣  娄翠 《出版广角》2018,(1):9-1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为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闻偏见、新闻失衡难以被发现和控制;二是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被削弱;三是公众的信息安全和著作权得不到基本保障;四是智能推荐易使受众深陷"信息茧房",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从传播学角度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失范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技术和工具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为什么我们判断传媒业的未来必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今天我们已经难以为100万读者制作100万个他们需要的个性化头版,但是今日头条做到了。传统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谁能做得到?人工智能技术。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认为,技术有温度,数字有伦理,传媒有责任,人工智能是帮助我们实现传媒梦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兴产业成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将成为各领域发展趋势之一,传媒业也不例外。随着"人工智能+传媒"的推进,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不仅将各种媒体功能融合,同时具备智能属性,可与用户实时互动。"人工智能+传媒"将引发传媒产业形态的蝶变,对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传媒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媒介技术的每一次嬗变都与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渗透是无法避免的,面对人工智能,传媒业应该趋利避害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与人工智能相互协作完成自身在新时代的成功转型和"变身"。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个行业,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认为它是一个需要被"解放"的行业;有一种职业,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认为它是一种有可能失业的职业。没错,这个"业"就是传媒业。但是,我的结论是,不悲观,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传媒业创造新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将为传媒业提供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谷歌、Facebook.字节跳动、快手等就是智能化时代的优秀代表,而人工智能具体运用到传媒业实践,则预示着传媒转型升级为智媒体。如何成功打造智媒体?这需要基于技术在理念、智能传播、产品、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化升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旗下的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三网合力打造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就是智媒体转型的领先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胡佳林 《青年记者》2017,(29):25-26
技术变革与媒介发展一直密切相关,2016年“人工智能”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眼前,从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到走人多个领域引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带领媒体走向了智媒的时代.《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研究结果表明:过去以人为中心的媒介形态逐渐走向瓦解,在人工智能与媒体操作工具走向融合的时候,传媒行业变革的新篇章已经开启.过去传媒业固化的边缘开始模糊,一个新的博弈蓝图已经缓缓打开.现在我们正处于智能媒体的初始发展阶段,智能化媒体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另一动向.  相似文献   

10.
<正>1月16日,在机器人专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马尔科夫带着他的中文版新作《与机器人共舞》来到中国的第二天,本刊对其进行了专访。如三年前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巨浪,我们仿佛也已预见到这本人工智能史著作《与机器人共舞》将给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启迪,以及对塑造传媒业人工智能思维的意义。人工智能AI将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改变,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1.
:我们见证了Web1.0门户媒体时代,经历了Web2.0社交媒体时代,目前Web3.0时代随着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正逐渐地成型,智能场景时代成为趋势.Web3.0让人惊艳的便是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虽然互联网对人工智能尚且处于利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但这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Web3.0时代一定要富有前瞻性地做出变革策划,紧紧跟随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整个社会的转型中做到不落伍.本文便通过对未来web3.0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展望大胆猜想新型社交软件(名称为IU)在Web3.0时代的变革与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李凤萍 《新闻大学》2020,(3):107-116,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业的运用和渗透重构了传媒产业的边界和生态,驱动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一背景下,该文从价值平台网络探讨了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传媒组织通过纵向集成形成智能定制平台、智能生产平台和智能分发平台;通过横向集成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四个平台共同以用户的场景需求为导向,依托数据的智能交互和场景连接形成价值平台网络,从而实现连接型的价值创造流程再造和传媒业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进入“智媒时代”,传媒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之中。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新闻传播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代传媒业处于变革转型期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这一方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新媒体自身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下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无法达成一致。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校培养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下传媒业的发展要求,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与用人单位所需无法达成一致。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自问世以来,关于其带来的伦理争论从未停止,产生了诸如人工智能威胁论、机器人恶意等言论。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对人工智能发展程度的不明确以及因此产生的伦理关系模糊。本文通过对马克思·韦伯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的理解,从两个层面解读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理顺人工智能技术语境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冲突与调适,通过对机器道德的研究反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过去两年,传媒业的关键词是转型和大数据,未来两年,传媒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会迎来新智能时代的颠覆性革命。根据美国学者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的分析,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特征将是,数不胜数的智慧机器和数十亿互联互通的智慧大脑结合在一起,帮助我们了解和提升这个世界——它将彻底颠覆我们之前的世界。数字化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各种职业(从律师到货车司机)带来永久性、颠覆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发展战略之一,对中国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档案行业也不例外.论文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技术,认为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智能收集、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智能分类与检索、智能化档案价值鉴定、智能化档案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新时代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其所具备的大数据分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为智慧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图书馆获得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的应用形式,包括智能搜索与挖掘、智能语音合成、智能阅读助手、智能数据分析、智能推荐、智能代理。目前,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国家、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努力。未来,人工智能必将成为数字阅读推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代妮  步召德 《出版广角》2021,(11):46-48,51
我国科技期刊面临数字化后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积极推动科技期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将对科技期刊出版各个层面和环节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对期刊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期刊的精准和智能传播提供无限可能.分析人工智能在科技出版和学术传播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