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市场对创新型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口译人才的培养成为各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口译教学并不乐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创新型口译人才培养:了解市场需求,使高校口译教学与市场接轨;加强口译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真实口译语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口译人才以构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口译人员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使命.将多媒体和口译教学结合起来则成为实现这一使命的途径.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使之为口译教学服务,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译综合能力成为译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高校口译教学的重要性口译是一种即席双语转换活动。口译课作为英语基本技能课程之一,要求教师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因此,口译教学是高校适应社会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培养具有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口译教学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之一,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英语口译的特点、难点及课堂教学实践,力求探索出英语口译课堂教学新思路,以助于培养出具有扎实英汉双语口译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商务口译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市场上的专业口译人才缺乏和高校口译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问题出发,论述了普通高校的口译教学目标应落实在复合型商务口译人才的培养上,并就如何多层次培养复合型商务口译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全国口译大赛的举办推进了全国高校范围的口译教学工作,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竞技平台,也为教授口译课程的教师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主要围绕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口译进行评估、教学内容、比赛与教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口译师资力量的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全国口译大赛对高校口译教学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以便更好地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新经济区的建立,广西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目前能胜任这一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则寥寥无几。高校承担着培养口译人才的任务,其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变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这一领域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并强调口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将实践作为口译教学的主要环节。本文结合应用型口译的特点,初步探索广西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现有的口译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和市场对各个层次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各院校英语专业在本科阶段普遍开设了口译课程。文章在对目前我国英语口译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科阶段口译教学应面向市场错位发展,从口译师资、口译训练模式和口译语料等方面与市场的接轨着手,加强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向口译市场金字塔的腰底部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马晨晨 《英语广场》2024,(3):102-105
口译是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必备技能,口译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在口译教学中,笔记法是培养口译能力的重要技巧,也是口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各种口译场合,准确高效的口译要求译员具备熟练的笔记法技巧,形成自己的口译符号系统,能够准确、流利、灵活口译。本文基于解构主义理论,通过实践教学研究,训练学生的速记技巧与观察学生使用的口译符号,探讨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口译技巧,形成完备的口译符号体系,为培养高素质口译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具备良好的口译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目标.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口译技巧是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晓梅  杜量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8-131
Verschueren语言顺应性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语境、适应语言结构的过程,话语标记语作为元语用指示语的一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说话人的顺应意识,这种顺应意识就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口译活动中的不同的话语标记语体现不同的元语用意识,具备不同的语用功能,灵活掌握不同的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提高口译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郑廷玉的《看钱奴》是我国古代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品,剧中塑造的贾仁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在笑声的背后也会引起人们的深思。主要从《看钱奴》的版本、故事主题、艺术成就、影响等方面加以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墨经》论题之一"生"在传统诠释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墨家本意,综合运用文字训诂、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等多种诠释方法,把论题"生"的诠释从通说的"人格"矫正到墨家人才战略上,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严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对于口译教学的重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应为口译技能。而从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口译教材看来,对口译技能的训练还远远不够,对口译教材的编写也迫切的需要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口译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技能型口译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关于合同解释的理论,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对合同解释规则给予了全面且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释“处女”     
“处女”一词的释义,诸辞书及相关文献均仅采其引申义和比喻义,而对其本义则未予说释.考之字书与文献,“处女”的本义当为“善淑的女子”.  相似文献   

17.
释“居”     
文字的最初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古今字更是贯穿了汉字体系的历史发展全过程,从"凥/居"和"居/踞"两组字的字形分化和语义转移可以窥见古今字的传承和起居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的时代,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遇的挑战。从文学这种极为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类生态伦理的衍变历史,是人类的文化构建和阐释模式的需要。如何解读出既符合时代需要又不违背作品本意的生态意义,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从阐释功能、挖掘与质疑精神、适度重构以及悖论角度,来探讨重读作品中生态伦理意蕴时的解读点。在对文学文本进行生态思想研究的时候,一个极大的误区就是用生态哲学伦理去生搬硬套地解读文学作品,却不慎重思考这些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生态伦理的真正含义。在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挖掘、整理和提纯的过程中,不丧失文学作品中作者本真的指涉维度,是我们解读中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和"算法"是今天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两个概念,而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则是当今的重要认知方式和学科领域。科学阐释可区分为对科学自身的阐释和用科学(的视角、方法等)去对自然对象进行阐释,算法阐释也可以相应地区分为对算法本身的阐释和用算法的视角去进行阐释。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之间具有复杂而多重的关系,包括:科学阐释是否都蕴含着算法,以及算法阐释是不是一种科学阐释?从科学和哲学的视角看算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建构?如何评价由科学阐释衍生而成的科学主义以及由算法阐释扩展而来的计算主义?在科学兴盛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具备何种程度的算法知识和素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和算法及其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探讨口译教学的一些相关问题及口译教学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