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裸贷"等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权方式而存在的校园网贷,既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也影响着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民法总则》的颁布,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也为依法防范和治理校园网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务电子化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威胁,我国亟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在历史法律文化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其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理论方面较为发达,因此,研究分析台湾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大陆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基于信息技术滋生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也逐年增长.相关部门虽然通过立法、行政、执法等手段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法律规制效果不理想、行政监管部门多元化、主管部门"缺失"及行政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堪忧;同时,由于公民个人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消费者个人信息越来越遭到频繁侵害,而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相关法规与制度,这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危机。本文通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举措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问题,导致人们的隐私受到威胁.对此我们要尽快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准确界定,并增设新的规定范围,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才能让公民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本文首先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刑法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总结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断发生,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日益凸显。《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明确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进步,更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作为新增的罪名,由于立法缺陷及现实等因素,对该罪的理解存在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信息合法交流方面和很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探索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民事立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民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个人评价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1名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有显著差异;2)正常家庭子女相比于非正常家庭子女在认知到更多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教养方式的同时也认知到更多来自父母的过度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应对方式;4)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和应对方式与他们认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二元利益并存的个人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权利思维路径,个人信息的财产利益是否能够纳入人格权保护在理论上有争议。但是从人格权自身的发展、人格与财产的关系以及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实践来看,以人格权为依托仍然是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