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日报早在1996年就开始关注京津冀的报道,派出记者去北京周边采访,开办了“环京圈巡礼”专栏,发表了《固安蔬菜火北京》、《安国药香飘京城》等9篇报道,从送水、输电、供菜等方面介绍了河北人民对京城的巨大贡献。2013年5月14日,围绕实施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北京日报推出《关注首都经济圈》专版,2014年加大了报道密度,专版由双周刊改为周刊,并改名为《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广电媒体由属地融合向跨区域融合发展的探索中,借助落实"总书记考察承德时讲话精神"契机,举办"追循总书记的足迹、踏寻承德绿色发展"京津冀三地三级广电融媒体协同宣传活动,打出一组跨区域媒体融合、协同传播的团体组合拳,成为2021年京津冀广电融媒体协同宣传影响广泛的大事记.  相似文献   

3.
正舆论监督对于党报而言是个挑战,尽管面临的局限较多,遭遇的阻力较大,但党报在舆论监督领域一定要有所作为。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北京日报》一直重视舆论监督,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如何进行舆论监督。《北京日报》于2004年设立《党报热线》栏目,2006年设立《政府与市民》专版,目前《党报热线》栏目和《政府与市民》专版已经成为《北京日报》舆论监督的主要版面。10年来,该栏目和专版逐步确立了"监督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把民生问  相似文献   

4.
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央-省-市-县"的媒体融合传播体系中,地市一级因尚未获得政策支持而呈现出"空心化"的发展趋势。为准确把脉地市级融媒体发展的现实困境并对症下药地提出对策建议,从其特殊意义出发,构建包含宏观战略层面的传播体系、中观体制层面的协同结构、微观实践层面的媒体经营三个层次的地市级融媒体发展分析框架,结合四市媒体融合发展的实地调研,研究总结出当前地市级融媒体发展的三个现实困境:"空心化"明显,传播效果有限;"分散型"发展,改革缺乏合力;"铁饭碗"犹存,量变多于质变。在此基础上,借鉴"竞争-合作-分工"的地级市区域协同治理模式阐述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休闲文化资源,对河北媒体来说,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更好地宣传和促进河北省文化休闲产业协同发展,既是职责,也是机遇.本文从媒体报道手段的多种组合、跨区域媒体业务融合、多种媒体形态融合、媒体报道促进多产业融合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媒体在报道休闲产业中的实践与创新.媒体只有做好相关报道、有效引导舆论,并提出对策建议,才能充分发挥媒介功能,并使其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战略层面,2020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全员媒体"的交互属性让网络成为一个开放的话语空间,并为公民的话语表达赋权。将"全员媒体"与公民话语表达关联起来,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建构的"合法性"作为分析两者关系的切入点,指出"全员媒体"表征了带有合法化特性的公共领域,这为公民的理性网络话语表达奠定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媒体融合,需要打通区域媒体协同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依托新闻媒体间的新闻数据交换与协作,在媒体间形成有效的新闻数据共享和智能发布,从而切实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日报》2017年策划推出全媒体聚焦脱贫攻坚新闻专版"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截至2018年8月底,该专版已经成功出版50期。作者从体现新时期党报的职责和使命、彰显全媒体融合传播的优势效果、展示新闻扶贫的巨大力量三个维度,就该专版如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共振传播理论为依托,以《闪亮的坐标》节目为例,探析共振传播视角下红色文化节目的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节目《闪亮的坐标》在内容制作上,以诵演模式为表现手段,通过建构沉浸场景,将英雄人物同观众的故乡情结联系,实现了节目内容与观者间的情感共鸣;在内容传播上,通过"卫视+融媒体+短视频+网络平台"的传播布局,实现了多频共振,扩大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红色文化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探讨主流媒体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意义、情境与路径。新闻是大众文化产品,同时又对文化建构具有重要反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实践的应有之义。为有效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主流媒体应精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传播体系与宏观情境。网络化数字传播体系导致主流媒体传统文化代理人身份式微;国内外社会变革明晰主流媒体文化使命践行的新面向,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具体践行路径层面,立足新背景,主流媒体应积极进行身份调适与实践探索,即从文化代理人转向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凝聚倡导者身份,并在新闻内容、数字资源以及国际传播三个方面推进新闻实践变革,以更好地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手机作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将传播权还给独立自主的社会个体,将同质化的接收群体还原为差异化的个体,将传播由单向、延时、固定转变为互动、实时、移动,并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意识的变化.启示从业人员在观念层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尊重并满足人的传播需要作为传播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实践层面要注意媒介融合技术的运用,为优化传播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赵君香 《青年记者》2016,(21):79-80
媒体融合是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和社会话语重组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打破了过去媒体实现信息传播、体现自身价值的边界.对于城市文化传播而言,媒体融合带来了新的手段、环境,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精髓、城市新文化提炼与传播的实践探索,建构起更加符合时代的文化传播体系受到重视. 媒体融合视域下城市文化的类型 广义上讲,城市文化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①本文选取以下与媒体传播紧密联系的城市文化类型进行分析,探索城市文化传播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1)
<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数据的选择与应用逐渐被各大媒体重视并应用,成为了媒体竞争的新重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将数据作为核心,围绕关键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生产,数据在新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融合与发展: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一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进行研究的新作。该书收录了三十余篇大数据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研究文章,如"基于自媒体出版的网络直播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尔雅讲堂为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楚乔传》在海外传播为例"、"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纸媒创新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数据时代下新闻价值对新闻类App的发展要求探析"等,涉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要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必须进行多媒体融合实践。微博因传播迅捷、互动性强、网状传播等优势迅速成为电视媒体融合传播、提升影响力的主阵地。本文以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为研究案例,通过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与可视化研究,探讨电视节目如何协同微博实现多媒介传播力量整合,藉此摸索基于微博类社交媒体平台的电视节目融合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热潮中,京津冀广播如何协同发展,在6月举行的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共同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暨广播营销峰会"上,专家学者分析了京津冀各自优势,围绕宏观经济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广播媒体营销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积极融合新媒体、以价值为导向创新广播营销等广播媒体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朱施霖 《传媒》2021,(14):39-41
伴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类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崛起,全国多地的省级媒体开始整合辖区内的新媒体资源,在坚持由党引领、党管媒体的原则下,以融合之势弘扬主旋律,抢占舆论阵地.安徽日报将新媒体建设作为"二次创业"重大工程来抓,寻求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的新突破,经过多年实践,在内容、表达和传播三个维度,成功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模式与生态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是媒体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媒体要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融合开放,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播工作,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让中华文化生机勃勃,让传统文化之声传得更广、更深、更远。本文着重从六个层面剖析《新民歌大会》的特点,即作为首档实景创演,让舞台回归生活;创演“新”民歌,唱出新时代声音;多元文化融合,促进传统文化大放光彩;艺术与现实呼应,增添文化传播人文感;全媒体传播,助力文化传承发展;跨区域合作,促进文化无国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媒体传播大变革,《河南日报》强化民生新闻报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说明,作为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流勇进挺进网络主战场;树立用户意识,切实关注民生贴近民生,才能赢得民心,守好主流媒体"网络主场",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王庆华 《传媒观察》2011,(11):56-57
各级党报面对新媒体挑战,陆续开辟了相应的网媒专版,成为一个独特的媒体联姻现象。《河南日报》"焦点网谈"专版是报网融合模式运作最早也是很成功的范例,2006年便成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近期,"焦点网谈"又借助联动方式,把报网联姻版面做得风生水起。《河南日报》创新载体、主动介入、融合优势的成功探索,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7):58-64
本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美国主流媒体如何建构中国的"一带一路"形象,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建构的背后存在怎样的社会意识形态等问题。研究发现,《华盛顿邮报》通过分类、及物性、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塑造成一种殖民扩张、重利轻义的霸权形象。这种形象塑造的背后与美国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