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两个哲学名词--"实然"和"应然"与作文大有关系,这里不妨说一说. 什么叫"实然"?什么叫"应然"?其实它们的意思很寻常,也很好懂:"实然"就是指存在的事实,实际情况;"应然"则是指应该怎么样.这两个词儿跟写作文有怎样的关系呢?就是一句话:写作文是表达我们心中的"应然",而不是刻意去写事物的"实然";我认为这东西、这事情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把这个"应然"表达清楚也就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2.
"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中外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自19世纪中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用法哲学的理念梳理西方法学史上著名的法学思想家和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流派对该问题的认识进程,对于全面认识"应然"与"实然"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和有效追求法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对休谟问题"能否从实然推出应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而对相应的另一方面的问题"由应然能否实现实然"却关注不够.事实上,人们通常提出的应然原则或应然理论与实然生活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情况需要用与应然相反的原则才能解释,因为这里是应然原则本身出了问题.反应然命题就是基于应然的非实然状况的必然存在或发生而与应然相对的命题.可以说反应然具有与应然相对立的两方面的根本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应然原则难以完全地实然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纵横交替的特点。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巨系统,其体制表现为系统的架构,是静态的制度、规则、组织,其机制表现为系统的运行,是动态的工作方式、组分关系、变化响应。体制与机制的好坏,取决于职业教育自适应系统的优劣。这就必然引发哲学的思辨与处置:"实然"是经验的表述,"应然"是理性的论断。基于"实然"的灵活性与基于"应然"的规范性的互补,要求洞察和研究的敏锐与深刻:在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之中无序的实然,经由序化的处理,进而实现有序的应然,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应有之义;而有序的应然,遭遇无序的随机事件,却又必须做出恰当的应对,去依据变化了情境、条件,形成基于应然的有序的实然,从而达到新的应然,则更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应有之举。世界职业教育在"纵横"维度的交替互补,是职业教育疆域的"厚度"充实。"应然与实然交替"的发展,是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检察权的应然范畴包括检查权和纠察权两方面的内容。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应理顺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革除内部的行政化积弊,实现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缩减部分检查权能,增加一定的纠察权能,增强监督的刚性。2008年11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检察制度面临着新的评判与抉择。文章从当代中国检察权的法理定位入手,针对实然形态的检察权,提出应然的检察权运行机制,以期最大限度地缩小应然与实然形态的差距,剖析我国检察权配置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权配置及运行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实然目标"较单纯地关注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之"应然目标"当是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兼顾,培养"人事相宜"的和谐职业人.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选择的过程。教育目的有"应然"和"实然"之分,"应然"的教育目的宏观而抽象,对实践的指导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细化进而转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然"的教育目的。针对我国只注重"应然"的教育目的的提出,而不注重落实的问题,特提出国家宏观教育目的具体化的问题,即教育目的基本内容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
WTO条约解释体制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两个部分。立法解释有着独特的制度设计。立法解释的应然地位与实然地位迥异。实践中,立法解释往往形同虚设,主要是由于争端解决机制的冲击、立法解释本身缺乏有效的启动机制和WTO政治决策进程低效。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应然即“应当如此”,是以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为其合理性根据的。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立足于人类实践寻找应然的根据和各种规定性,将应然的本质归结为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最高尺度,重构世界图景,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人和世界的和解。马克思的实践应然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命题:1.应然是从实然出发的否定和超越;2.应然的最终根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应然是对必然的利用;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对实然的应然建构;5.应然实然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欧阳常青 《天中学刊》2009,24(4):131-133
人性是实然与应然的辩证统一体,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实然与应然辩证统一的人性观,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学之"全人"研究的理想.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只有兼顾上述两种方法论,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既然以学生为对象,按理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长其善,救其失。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问题是我国的德育实践往往并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由于学生的外在行为及其内在动机以及影响其动机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都不是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而德育据以实施的标准,是社会国家基于对学生的诉求而确立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如果说学生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社会(或非社会、反社会)行为及其内在的精神反映学生德性(广义)的实然状态,那么社会国家的德育价值规范体系与目标则是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即他们应当具有的德性。按理,德育便是一个促成学生从德性的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转化的过程。这也是不难懂得的道理。问题在于学校往往以德育目标及由此派生的德育内容为出发点。即以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为"出发点"。这样,德育缺乏实效,也就不足为怪了。惟其如此,关于如何沟通学生德性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便成为德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站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所处的一个新的拐点上,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抉择,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如此,民办学校的实践如此,我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书的作者王文源这样阐述了他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基本立场。该书由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发展背景、发展形势、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及中国民办教育的政策分析、制度分析和体系构建八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从实践到理论,从历史到未来,从政策到制度,多角度多层面比较完整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好年 《初中生辅导》2010,(Z3):31-33
有两个哲学名词——"实然"和"应然"与作文大有关系,这里不妨说一说。什么叫"实然"?什么叫"应然"?其实它们的意思很寻  相似文献   

16.
"忠实"原则的普遍有效性是一个在译学界引起广泛质疑的论题。以"忠实"原则在实际运用中所遭遇的背离为出发点,从"实然有效"与"应然有效"两个维度对"忠实"原则的普遍有效性进行了解读,指出实际运用中的背离不足以构成否定"忠实"原则之实然有效性的充分依据,实然层面上的失效也不能构成其应然层面上失效的充分依据。"忠实"作为一个"应然"命题,其存在本意正在于规范、引导、改变翻译的实然状态,以"应然"来规范"实然"。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是现行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指向和舆论导向,然而,社会力量投资民办教育的动力却是它的可营利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以解决我国目前教育投入不足的窘状;另一方面,又对民办教育的营利性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势必造成民办教育已投资者的焦虑,并使得民办教育的有意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希望和研究的是使参与博弈的双方--政府和民办教育能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8.
在德育中,教育者始终都面临着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是否统一的困境,即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如何沟通实然与应然?这是道德哲学难以回避的问题。和传统德育强调知当然对行当然的逻辑在先不同,王阳明的良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道德认知要真正落实于人心(良知);德育要注重主体的始终在场;行纳于知,知寓于行等,并透过"知当然—明本心的知实然(内化于人心)—行当然(良知对行的指引)—行实然"的过程,明晰了知当然和行当然之间的关系,化解了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主导下推出的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却伴随着教育不公平因素的产生。高考综合改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一旦脱离统一考试刚性录取条件,公平性将遭受重创,科学性也将沦为空谈。应试教育通过高考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又以高考的刚性与精细选拔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门阶条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今国情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协调好两者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互认机制,才是缩短梦想与现实之间守望距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环境权的制度功能在于监督政府环境执法,反应了公民和政府的公法关系.分析公民环境权的性质,应当区分环境权的应然与实然维度.应然环境权研究的起点应当是环境保护的制度需求,实然环境权研究的依据应当是现有国际和国内立法对环境权理论的回应.从应然出发,才能理清分析环境权性质的线索;立足实然,才能明确现有立法的缺失,以及制度完善的方向,为公民的环境权提供应有的法律救济,这是环境权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