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从1986年以来,在主管部门、承办单位和海内外出版界共同努力下,已举办了七届,现已发展成为集图书贸易和版权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图书盛会。为了促进国内版权贸易的发展,推动与海外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使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向商业型转变,更好地为全国出版社提供版权贸易,让新千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的版权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版权局将于3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2000BIBF北京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2.
备受瞩目的国际书业盛会———第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于9月2日降下帷幕。经过12年的发展,两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成为北京出版界展示自我、博采众长、交流合作的窗口。为参加此次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于展前做了大量工作,突出强...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出版界人士和普通读在听到、看到一个名字:DK。它是英国伦敦的一家以出版生活实用型图书而享有世界声誉的跨国出版公司Dorling Kindersley Limited的缩写。随着DK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拓展,特别是1997年DK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以后,中国更多的出版杜开展了与DK公司的版权贸易业务,中国的书店有了更多的该公司图书的中版。DK图书还通过直销,逐渐地进入中国读的书架。可以说,DK公司像一股强大的旋风吹向了中国出版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文图书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于8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文图书海外发行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中文图书发行商和国内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出版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就海外中文图书发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交换了看法。 在面临加入WTO的今天,中国出版界在注视着海外出版进入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据悉,现在,中国书报刊出口额公认的数字是1500万美元,占中国出版业的0.5%,无论是与世界图书出  相似文献   

5.
从时已过半的1996年及已成历史的1995年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图书市场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商品经济大潮冲荡,通俗文化大行其道之后,在文化规律调节性的作用下,已经进入一种雅可欣、俗可赏的齐头并进的磨合阶段。这种磨合可以从图书出版界与图书发行市场的交叉作用中看出,一方面图书出版界波澜壮阔,重炮不断,而另一方面,图书发行市场却微风细浪,难造辉煌。  相似文献   

6.
17位国际出版界专业人士被聘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本刊讯8月29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仲伟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并向外国专家颁发聘书。王仲伟在发言中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取得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出版界出版了300多种图书,与中国一样,日本出版界也出版了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图书。但据笔者观察,日本辛亥革命的图书出版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主要  相似文献   

8.
元月十五日,北京出版界举行了一次规模隆重的迎春联谊会,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北京出版界的同仁们共同描绘出鸡年的奋斗目标:新的一年,北京出版界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出版机制。市新闻出版局的负责同志表示,我们要增强市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核算意识和开拓意识。我们将继续抓好繁荣京版图书的工作,搞好市级重点图书选题的评定和优秀图书、期刊的评  相似文献   

9.
最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先生专著《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出版,文章在缜密分析我国图书定价的现状与问题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认同在中国出版业处于向市场转型的阶段,产业链建设还不尽完善,现有图书市场秩序失范的情况下,中国图书定价方式要以固定价格体系为主的基本思路。"对此,出版界前辈宋木文深表赞同,他认为"陈昕建议规范图书定价方式,建立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李红 《现代出版》2005,(3):63-64
刚刚迈人金秋季节的北京,又张开友谊的双臂,喜迎五洲四海嘉朋,聚集于国际展览中心,共举第十二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作为新世纪标志性的学术化工程——清史纂修,自2002年8月启动之后,迅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与殷切期望,大家都十分关注其目前的进展状况。为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指派其下属的出版组参加了这次博览会,藉以向海内外学术界、图书出版界展示已出版的有关清史图书,并通报信息,加强交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成崇德教授也应邀到会,就清史编纂工程的进展状况与已出版的清史图书向媒体作了通报与介绍。  相似文献   

11.
佘晓灵 《出版经济》2005,(12):30-30
记得一年前,一全<日本出生大崩溃>图书在国内特别流行,也引起出版界很大的影响.研究这本书的观点,结合我国的图书出版的实际,我个人认为中国出版业离崩溃也不远了,2005年的中国图书市场除了一些乏善可呈的亮点图书以外,一片沉寂,每每问起各地出版界同仁最近日子过得如何,大多以摇头代之回答.书业喧嚣之后寂静,也许更能让人反思.  相似文献   

12.
罗梅  李英  君成 《出版广角》2014,(2):24-27
正出版,风起在出版界,这些活动的意义都非比寻常。它们不仅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回顾,更是将最有价值的经验再造升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大胆而精准的预测。这些活动的举办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三月的春意。2014年北京图书订购会高层论坛:如果说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出版界发展的风向标,那么每年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则是最显眼的指针。在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在业界一直以低调著称的浙系图书,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大放异彩。浙江出版界推出一系列年度重点图书,打造浙派出版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4.
两年一度的北京图书博览会,是出版界的盛会,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诸多出版公司和国内的出版社代表汇聚一堂,交流出版信息,展示最新成果。网络公司的加盟为本届盛会增色不少,人民时空网、庄子网、博库网、寻书网都以其宏大的展台和强劲的宣传攻势,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博览会期间,各种专题研讨会也吸引了不少出版界的同仁、8月31日下午,内地著名出版社和知名网络公司与香港出版代表团20几位代表就“出版界如何面对新技术的挑战”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会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国图书订货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出版业三大"品牌工程"之一的北京全国图书订货会,是我国出版界最大的商务活动,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七届.多年来,一直占据着图书订货金额的头把交椅,被业内人士亲切的称为观察我国图书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6.
中外出版界、书业界瞩目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它不仅仅以海内外1100多家参展出版社的85000种展书吸引了广大参观者,也不仅仅图书贸易额比上届增加30%,而且国内出版界形成了以下共识:通过参加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能够更全面地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出版工作》编辑部和《中国出版年鉴》编辑部联合推选1986年中国出版界十件大事如下: 1、“全国图书展览”在北京举行(4月20日至5月4日)。 2、经我国出版界30年的辛勤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中文版全部出齐(5月)。  相似文献   

18.
文学图书需要走出去,因为国际出版交流频繁,文学图书不能缺席--岂止是不能缺席,而是应当成为主打品种.据报载,即将开幕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作为主宾国的俄罗斯出版界,将携一大批当代俄罗斯文学图书以及一批俄罗斯作家,与我国出版界、文学界人士见面,想必那情景将十分热闹.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恰逢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不知是天气太冷还是展台面积扩大的缘故,与去年订货会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相比有明显的反差,但是从整个出版界为此所付出的精心准备和布展设计效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一流的出版盛会。通过订货会的种种外观,似乎可以看到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的某些征候,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趋势。而有关订货会本身的话题,也在此时被人们再度演绎。 布展: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前些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曾一度被人们戏称为“骡马大集”,从去年落户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相似文献   

20.
图书结构与文化建构孟讲儒自从1994年新闻出版署提出“阶段性转移”的宏观战略之后,出版界已把“优质高效”作为追求的目标。1995年“精品”工字恐怕在出版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笔者因学习的机缘收集了大量的关于“’95精品”方面的资料,总觉得一些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