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瑛 《小学生》2012,(8):84-85
新课橱雨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听,课堂上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极具个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这一切,使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一堂课中,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一旦教室里无声,总觉得“冷了场”。冷眼看这“热闹”与“生动”,我们会感觉到学生“动”有余而“静”不足。教师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2.
<正>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是“学会与人共识”,这便是学会“合作学习”。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师将合作教学作为一项教改课题,正在深入研究;我将合作教学的方法引入作文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阅读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美术课标》)也已经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学成果逐步显现,教学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最近,在参加了几次美术教研活动后,我对如何才算真正贯彻《美术课标》精神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几次的公开课上,我看到学生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画又是表演的,整个课堂热闹异常。我在想:难道这就是《美术课标》所提倡的“全面发展”?在这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又学到了多少?如果这算追求教学的“全面开花”,最后到底又能开“几朵花”?  相似文献   

4.
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人文素养”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阅读和写作更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重要天地.是培植真善美、提高修养、健全人格的理想沃土,所以说我们中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做真人”,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时代是个快速、高效、信息容量巨大的时代,也是个“时尚”和“流行”的时代,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我们见到在不少语文课堂上,又尤其在小说、戏剧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借助多媒体,一会儿看图片,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赏视频,又是争论,又是探讨,内容丰富,好不热闹。看的听的多了,读的背的少了;争的议的多了,静下心来阅读文本的少了,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阅读”让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课堂热闹许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课堂上搜肠刮肚地寻找有自我创新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口号。但在这热闹繁华的背后,有些隐患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对个性化阅读的过度追求。有的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一般以文本阅读教学为主。近段时间有关文本阅读的讨论很多: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解读,“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热闹纷呈的小组合作探究。这些使原本平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也都“动了起来”。但作为一线教师,我个人觉得,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少了些什么,仿佛有一样东西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9.
深化“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淡化形式主义的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设计教学。如多实践、多积累的母语学习规律;遵循“感知→感悟、理解→感想、感情”的阅读过程。正确处理“感悟”与“理解”的关系等;要从着眼于“教”到着眼于“学”,既放手让学生“自主”,又随机点拨,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和学”“先”与“后”关系的论述,指出语文教改的关键就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即应采取“先人为主,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先入求感得、先学求知得、后教使悟得”的三层阅读法;在写作教学中,应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即“先人为主。先写后导”。  相似文献   

11.
胡素娥 《现代语文》2006,(9):115-116
语文课堂上的对话不仅仅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我以为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结合作者的时代正确地理解文本,切实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站在读者的时代合理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超越作者的写作意图。惟其如此,一千个读者眼中才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才真正能够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占为今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及创造性作文思维的目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常才能避免出现人云亦云,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索然寡味的局面。为此,我在上《齐桓晋文之事》一课时,试着提炼出几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古今思维大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文思维和文言文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的作用要朝着促进学生发展、学会学习的方向转变,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使我有一个长期而深切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总是只有极少数会做比较规范的英文写作题?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教与学的结构比例失衡,即教师讲得过多而学生练得太少;班级太大、教师工作太繁重以致批改作文不到位。为此,我作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初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读中教”、“写中教”、“改中教”。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于促进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这个人文应用学科的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确立了以下的教学思路,即:阅读教学:明确目标,先读后导,自主读书;基础训练:针对目标,先学后教,自主练习;作文教学:把准目标,先试后评,自主写作。经过深入反复的探索、试验,构建了以“明确目标-自主尝试-交流反馈-引导矫正-升华实践”为基本环节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课堂教学模式用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各个环的学习活动中教围绕学习的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16.
杜升敏 《现代语文》2007,(3):101-1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语文课堂开始热闹起来: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热闹过后,我们是否进行过理性的思考?语文教学究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了多大贡献?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奠定的基础有多厚实?不顾地域差异带来的学生差异照搬别人的经验,无疑是舍本逐末,不理解前沿教学理念的本质而片面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那只是缘木求鱼。不论什么样的改革,其目标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想,要真正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应抓住五个“实”。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丁立英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近几年的成人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一个伟人说过,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就是学生“不爱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们也不能把全部责任推到学生的头上,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片面,强调“教”,而忽视、轻视“学”,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志备了教法,但又有几个备了“学法”指导,所以要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那些不会学习、不良学习习惯,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也要重视学法研究;还要把教法,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学法,决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就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基础的基础.更具有“渔”的特点,所以语文课堂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拿文言文来说.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怎样教好文言文。怎样让学生较快地提高文畜文阅读水平,这是语文老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市提出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同步训练实验始于1994年(以下简称“双项积累”实验),顾名思义,是从生活和阅读两条渠道丰富学生的积累。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法,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几年来的实验证明:这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两把“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快速提高“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终生受益。一、重摄取,丰厚学生的积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意识决定着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的探索。因此,我们提出的“双项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