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依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言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言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人物的简约语言之下蕴含着丰富的表意行为,在对人物言语行为进行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逐层深入地领悟出小说深刻的中心思想,这恰好也是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想要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概括提出了“冰山”理论,本丈从以下方面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体现:对话的简洁性,环境描写的暗示性,祭征与讽刺的含蓄性及空白结局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描写的常规与非常规 如同海明威的许多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体部分,也由人物的对话构成。而对话的简洁,一直是海明威小说的特色之一,也是海明威“冰山理论”在小说创作中的形象体现。对于这种简洁对话,英国作家贝茨曾把它跟此前的经典小说家作了比较,认为在老规矩的写作中,特别明显的是: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创作中的冰山风格使他的作品简洁而深刻。这一风格在他第一部成功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尤其是其人物对话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对话中大量运用替代和省略,使人物对话简洁含蓄。文章试从文中人物对话的结构层面来探讨其简约语言的奥秘及其如何成功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在人物称呼,环境描写,对话叙述等各个层面,处处充满隐喻,极大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式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提出的"冰山"一角式的叙述手法,即冰山理论使其在文坛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小说《白象似的群山》(1927)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1933)都是这个理论的典型例子。本文从二者的对话描写出发,深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冰山理论"的对话描写的释义,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探讨冰山理论在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描写中的成熟与演变。  相似文献   

7.
刘燕 《现代语文》2009,(10):135-137
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作为海明威“冰山原则”写作理论的实践,文中的对话简洁精练而意义含蓄深远。本文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对话进行解读,揭示了小说的重要主题——人与人心灵的隔阂与难以沟通。  相似文献   

8.
刘燕 《现代语文》2009,(8):135-137
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作为海明威“冰山原则”写作理论的实践,文中的对话简洁精练而意义含蓄深远。本文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对话进行解读,揭示了小说的重要主题——人与人心灵的隔阂与难以沟通。  相似文献   

9.
众多学者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多着眼于对文本进行研究,涵盖了主题、象征手法、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方面。就小说主题而言,研究对象不应只是文本,还应以语境为背景,探索在"冰山原则"风格下塑造的人物身上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人格的三重模型支配,其心理分析方法在探讨小说主题时更加关注作者意图、文本表现和语境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男女主人公看成社会的缩影和海明威人格的化身,深入挖掘小说的深层主题——失落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
林鹏飞 《海外英语》2011,(14):250-251,253
《杀人者》是海明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人物对话占全文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故事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从而揭示小说中三个受害者鲜明的性格特征,旨在证明会话分析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作者经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文本中对话和细节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结合对海明威文学创作中的“冰山”原则在这篇小说中的具体应用及体现的探讨,从而揭示这篇小说中所包含的十分细微化,但却是极具戏剧性的社会世相和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蕴,表现了与众不同的“冰山”风格。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风格以"冰山风格"著称,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就是"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代表之一,深受评论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深入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介绍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为解读和理解海明威的小说作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新闻记者,也是海明威式“硬汉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代言人。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海明威总结出小说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启发了“极简主义”流派的文学创作。本期让我们通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感受海明威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礼貌的语言学理论通常认为,带有潜在面子威胁性的言语表达方式的礼貌性与其间接程度成正比。本文借助一些法语例子,比较间接性请求的两种形式即规约性间接请求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并由此探讨法语中言语行为的间接程度和礼貌度的关系。我们认为言语行为并不一定越间接越礼貌,因为礼貌程度与听话者需付出的推理努力、听话者的选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听话人所需付出的推理努力越小和其选择度越高,话语就越趋礼貌。而如何使间接言语行为更礼貌,涉及的常常是使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趋向合理的问题,而且法语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也会对此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轩 《英语广场》2016,(12):7-8
本文在评价系统视域下,以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男主人公话语为语料,分析其性格及形象,藉此对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中所应用的"冰山理论"进行解读。结果表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与评价理论中的显隐性评价具有相似性,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小说以简洁的字表达丰富的意蕴,表现了与众不同的“冰山”风格。  相似文献   

19.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运用"冰山原则"创作理论,以女性为题材,反映两性冲突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含蓄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男性霸权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相似文献   

20.
间接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在前人研究言语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对汉语中的间接性请求进行分类。认为汉语中的间接性请求可以分为要求听话者说一些事情和要求听话人做一些事情,而这两类又可以再分为规约性问接请求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