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随着从以书为主体向以人为主体的转型,图书馆建筑更突出包容性和可获得性,更强调与社区和公众的联系。本文在回顾过去二十年全球图书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和探讨新馆设计与建设领域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从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技术配置三要素出发,对影响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确定人和书在图书馆的位置,功能布局的目标是将新理念和新业态融入实体图书馆之中,而技术配置要解决的是确保技术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落后。其次,从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年度奖、全球顶级建筑设计师作品和绿色可持续项目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全球新馆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列举了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挪威奥斯陆公共图书馆、荷兰登海尔德市KopGroep图书馆“学校7”、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中国天津滨海图书馆、加拿大卡尔加里中央图书馆、英国考文垂大学兰彻斯特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等成功案例。最后,介绍了2022年建成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如何在充分吸取各国新馆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为导向,追求观赏和使用的统一,追求阅读与文化活动的平衡,追求现代技术与专业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王鹤鸣 《图书馆杂志》2022,(9):I0008-I0012
上海图书馆成立是1952年7月22日,但正式对外开放是7月25日,即70年前的今天。与国内十数家百年老图书馆相比,上海图书馆还算比较年轻的。1952年7月22日成立的上海图书馆,是由陈毅市长题写馆名,并亲自拍板选址座落在老跑马厅。1996年12月20日对外开放的淮海中路上海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24层,高107米。即将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建筑。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实地体验、人物访谈、信息查阅和书刊研读,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案例的观察与思考中展开了如下的命题:东馆是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论文从多个维度展开了这一命题的论述:一是智慧图书馆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范例,二是当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诠释,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的新样本,四是全球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东方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根据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调研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创FOLIO的中国化“云瀚”,以“平台+应用+社区”的开放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构建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协助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现、全场景服务,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文章探讨了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发展思路、竞争力、永续性,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对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图书馆近年的发展。是以新馆开馆以及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为契机。1995年10月,馆所合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提出建馆目标:要建设成“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跟上时代步伐,到二十一世纪也不落后。1996年新馆开馆前夕,江泽民总书记为新馆开馆题词:“把图书情报新馆所建成上海的重要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江总书记的题词,提出了新馆的两大任务,全馆干部群众受到极大  相似文献   

6.
陈骞  姚馨 《图书馆杂志》2022,(7):31-35+13
大阅读时代,通过阅读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利用艺术促进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发展提升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艺术品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艺术品特征和发展制度,对上海图书馆东馆艺术品的设计理念、作品展现、路径模式等展开实例研究,进一步提出公共图书馆艺术品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图书馆新馆于1996年12月20日如期开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上海图书馆已经是上海市的新景观,是上海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本来并不热闹的淮海中路的这一地段顿时成为上海人民向往的地方。这里用了‘如期开放’还有一个小故事。11月中旬,一位德国友人到了上海图书馆工地,无论如何也不相信12月20日能开放,她认为至少要8个月才能开放。上海图书馆新馆不仅以其标志性的建筑给人以现代化的印象,它的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管理技术才是现代化的真谛,本期将集中展示其中的部分内容。葛如琛的文章从硬件、软件的平台和各个应用系统勾画出上海图书馆现代化系统的概貌,充分展示了上海图书馆所采用的先进技术。这里印象深刻的是服务于读者的几个系统:书刊流通、书库取书、多媒体导读等,给读者以很大的方便。现在,到上图看书,只几分钟时间,大屏幕上就可显示书已取到的信息。上图新馆的Horizon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张奇在把Hori-zon用于上海图书馆的系统设置中做了大量工作,对Horizon的功能作了深入的研究,本期刊载了她对Horizon的功能简介,以使感兴趣的读者对此有一初步了解。国际上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影响最大的有Dynix和Innopac,前者用户数最多,尤其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后者在高校的研究图书馆中使用得多。Horizon是Dynix的最新产品。清华大学引进了Innopac。至此,国际上两个最有影响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均已引进。谈到引进软件,有些感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引进一些国外最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是非常必要的。引进软件除了建立图书馆集成系统以外,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现在我们不出国也能知道先进的软件先进在什么地方,并且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到软件的全部功能,并分析那些是符合我们的国情而必须的功能。这是出国走马看花所不能达到的。这对我们从事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研制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分析研究机会。在看到引进软件的强大功能时,也不能忽视与此同存的昂贵价格。就此而言,更体会到ILAS、息洋、金盘等图书馆软件对促进我国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凡到过上图新馆的读者和图书馆员,无不对上图的古籍全文数据库留下深刻的印象。刘炜的文章探讨了古籍数字化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和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联合评选的2007年世界“图书馆建筑奖(Library Building Awards)”于日前揭晓,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以表彰在图书馆设计方面表现突出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所设计的图书馆建筑。2007年全球有九座图书馆建筑获得此奖。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进入转型阶段,全球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探索未来发展的创新图书馆及项目,它们在对图书馆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同时,推动了从“书的图书馆” 向“人的图书馆”的转型。所谓“人的图书馆”,在理念上,提倡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对信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服务上,开展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和知识服务;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整体效益、品牌营销和协调合作。本文从理念、服务和管理三大变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从“解决藏用矛盾为主”向“以人为本”理念转化的过程,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投入向重效益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和多元素养教育等建议。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建设》2012,(1):94-96
上海图书馆信使:各位网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15周年的日子。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百忙之中和各位读者在线交流。这次公共图书馆界的首场微访谈意义重大,无论是图书馆馆长走出建筑到网络聆听读者呼声,还是图书馆从传统借借还还到网络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都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11.
刘刚  赵海燕 《图书馆杂志》2005,24(6):34-35,33
2005年4月19—20日,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与上海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研讨会以“图书馆讲座与城市文化建设”为主题,全国80多家图书馆的150余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转型不仅体现在业务方式和流程上,而且反映在办馆理念上。传统图书馆“以书为主体”,整个业务体系及布局根据书的流向展开,而现代图书馆“以知识为主体”,一切业务活动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近年来澳门大学图书馆积极推进转型,在服务形态上致力于建设线上线下并重的全媒体服务,在业务重心上致力于形成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并重的知识服务体系,在培育方式上致力于发展阅读力和创造力并重的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3.
韩春磊  徐舒  梅颢 《图书馆杂志》2022,(7):25-30+46
在面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建设中秉持“智慧、互联、包容”的理念,推动公共图书馆“以人为中心”转型,全面创新文献服务模式,推出了POD服务。本文主要从POD应用领域出发,阐述了POD服务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应用实践,同时对POD服务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POD服务的作用有4方面:(1)成为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2)成为馆藏文献配置的重要补充;(3)对传统文献服务的拓展和延伸;(4)图书馆跨界应用创新服务的形式。POD服务启示:在面向未来的智慧图书馆思维下,在流程体系再造过程中,图书馆要全面统筹优化读者服务全周期、各环节革命性再造,实现对服务效能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张乐平"三毛"手稿入藏上海图书馆7月28日是"三毛"74岁生日,漫画大师张乐平的儿子张融融将父亲最后一部漫画《三毛学法》等一批手稿信件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也是上海图书馆近年收到的最大一批"三毛"手稿。《三毛学法》原先一共有20张,留下来10张,这次张家捐赠给图书馆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集中编目组统一编制的图书目录卡(以下简称“统编卡”),多年来不仅节约了各图书馆采编人员的时间,而且对各馆的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普遍受到欢迎。但是,近年来“统编卡”在分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给利用者造  相似文献   

16.
余江  夏风 《图书馆杂志》2005,24(3):75-77
2004年12月21日下午“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分馆揭牌仪式”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上海市副市长、协作网指导委员会主任杨晓渡,市政府副秘书长、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的薛沛建,以及本市科委、经委、教委、团委、信息办、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社科院的领导出席会议,上海图书馆和协作网各成员馆共16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现收藏各种文献800万余册(件),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18.
一座现代化的知识殿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淮海中路、高安路口,一幢米白色建筑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它是求知的圣地,学术的殿堂,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教育的基地,是信息集散的枢纽,又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大宝库。这就是上海图书馆新馆。自去年12月20  相似文献   

19.
庄蕾波 《图书馆学刊》2006,28(6):106-106,111
“上海之窗”是上海图书馆在建立友好协议关系的境外图书馆机构及友好城市的图书馆内设立的图书专架,通过这些出版物使海外读者对中国和上海的风土人情、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论述了上海图书馆“上海之窗”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行读者分流:上海图书馆根据各层次读者对书刊的不同需求,增设了“读者自修”、“外籍读者”“联合国资料”、“外文科技新书刊”等阅览室,使到馆读者各得其所。有的区和街道图书馆根据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