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诸如"坐车坐到郑州""喝酒喝到下午六点""唱歌唱到嗓子哑了"这类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这类结构由一个离合词AB加上述宾结构A到X构成。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来看,"离合词AB+A到X"可被看作一个构式。该构式存在两个常用的构式义,一个是核心的表示致使-移动的构式义,如"坐车坐到郑州"、"唱歌唱到嗓子哑了",另一个是相对边缘的表示夸张的构式义,如"吹牛吹到天上""丢人丢到家"。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核心,分析该构式的进入成分,并以这两个不同构式义为出发点,解析离合词与该构式产生互动时所产生的压制。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里,名词常常可以活用为一般性动词。有关这类活用名词的翻译,人们也相继总结出了不少词组对译的经验。如:一、活用词—→词组(动 名)。二、活用词—→词组(介 名 动)等等。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古汉语名词活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翻译这类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还会遇到不能或没有必要用词组对译的方法来翻译的情况,如韩愈《原道》中:“人其人,火  相似文献   

3.
have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词,被喻为"灵魂动词"或"魔鬼动词".因其在不同的词组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语法上称这类词为兼类词.现将其用法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夏曦 《海外英语》2011,(14):223-224
英汉翻译时,语言语境(language context)是首先要考虑的语境(context)因素。语言语境(language context)指语言本身所反映的词(words)与词(words)之间、词组(phrases)与词组(phrases)之间、句子(sentences)与句子(sentences)之间甚至段落(paragraphs)与段落(paragraphs)之间等方面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parts of speech)、句式(sentence pattern)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就会带有外国腔,显得不伦不类,使中国读者不易理解或根本无法理解,甚至曲解原文的意思。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对语境的认识和把握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在翻译教学中如何强化语境意识,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XX了解一下"作为一种流行构式满足了语言交际的需要。该构式由常项"了解一下"和变项"XX"构成,"XX"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这一流行构式经过语义演变后具有+[主体性]、+[建议性]、+[低使令义]的语义特征,成为表达主观建议性的积极建构。"XX了解一下"构式的认知机制是类推作用;构式的变项"XX"是信息焦点。这一构式运用于新闻语体、网络语体等不同语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民族独特文化特征的词、词组或习语,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下,由于语境的缺失使得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成为翻译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语境理论的视角,探讨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边城》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构式是语言演变的载体,语言演变的实质亦是构式在使用中的变化与新构式的产生。在以构式语法为视角的语言历时研究正在兴起之时,《构式化与构式调变》一书秉持语法和词汇之间没有严格界限的构式理念,强调语言演变探索中形式和意义并举的研究价值,充分展示了以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演变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尹宇航 《海外英语》2020,(7):152-153
西方翻译理论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了,也曾有过辉煌,但是,近期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理论出现.以构建一个能被普遍接受且切实可行的翻译过程描写模式为目的,构式语法的理论对于翻译过程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由此出了翻译的构式观.波兰学者Szymańska的Mosaics:A Construction-Grammar-Based Approach to Translation一书首次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观下探讨了对等、翻译期待、翻译过程、译者决策等问题,认知描写模式在此书中被提出.通过对于构式语法的探究,说明构式语法对于翻译过程的研究具有的优点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加油"一词的英译为例分析了不同语境下的词汇翻译现象,并从文化制约性与认知理解性层面探讨了语境和翻译问题。研究发现,翻译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影响译文质量,翻译需符合当时语境才能达意;认知过程是获得恰当且合乎语境译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式化关注构式在历时维度上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范式,其研究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对构式习得的重要意义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从构式化的核心思想出发,探讨构式化对构式习得的主要意义,为研究构式化作为复杂的认知适应系统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视角转换在英语翻译中较为常见,基础原则是基于对不同语言文化中的语言元素进行拆分与重组,再次还原原文语境,提高英语翻译对语言结构拿捏的准确性,核心翻译技巧的充分运用为英语翻译更好地运用跨文化视角转换、进行不同语言艺术处理提供了帮助.分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和影响英语翻译的语言文化因素,并提出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理论,本文分别从构式及构式义、适切语境、构式的认知演变和话语功能的表达形式四个方面对构式"哪里A(了)"进行认知研究。"哪里A(了)"是一个带有反问或感叹语气的主观否定构式,由传统的空间认知词"哪里"和无标记的性质形容词"A"构成。构式整体是言者主观的评价性命题,适用于对某人、某物或某件事情的否定评价。其认知演变体现在方位词"哪里"由具体的空间认知向抽象的极性状态认知的发展。"委婉拒绝""申辩"和"讽刺"是该构式的主要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实质特征是双语交流中的动态意义对应转换,而语词动态意义受言内外语境参数的阈限与规约。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视角及其运作机制出发,选取《天演论》中"争"译为例引作为实证语料和研究个案,探究其在语篇语境下的意义映射、意义暂构和语义生成等意义动态嬗变的认知表征和理据,辨析其三种主要语义生成模态,探寻译者求索作者本意的认知踪迹,描述译者的创造性意向活动,尝试将基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机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以期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维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对"上/下+表处所的NP"这一构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探讨了语义的"不对称"性、语法化和组合问题。基于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上/下+(表处所的)NP"的构式特征、组合范式、认知理椐进行重新审视,以期丰富对"上""下"动词性组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内部时间结构、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与构式语法三种认知视角,辨析汉语视觉感知构式"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时间结构与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的分析存在很多漏洞,本文结合语法化观点的构式语法理论,更能区别及解释"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这表明认知语言学内部各种理论之间的解释力有强弱之分。本文除了发现构式的象征性、图式性与组成成分的语法化程度是造成"看""看见""看到"与"看完"语义差异的关键因素外,还发现相对于"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只局限于视觉感知域,"看"的语义却可借由范畴化及概念转喻还同时涵盖视觉感知域与认知域。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在这一点上,分别由Lakoff和Goldberg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跟当前的主流理论一生成语法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者忽略不同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异,认为语言形式是独立于语义或话语功能而独立存在的自足系统,对“核心语法”中那一部分简单、规则、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研究就可以揭示语言本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与构式语法理论则特别强调语言的认知语用理据,非常重视所谓语言功能与形式的整体性理解,是语用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提出概念套叠模型,进一步分析致使类兼语构式的组配机制和认知成因。依据该模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句法套叠形成于其成分构式在概念层面的套叠;实现概念套叠的途径为相互依存关系;压制能促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语法构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压制关系为语法表征的组成部分。概念套叠源自生活中人们对实体物质套叠体验的映射,这也体现了"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8.
have在英语中非常重要,被喻为"灵魂动词"或"魔鬼动词"。因其在不同的词组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语法上称这类词为兼类词。现将其用法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15-120
基于构式语法的视角,汉语"将"字处置式的演变路径为链条式:率领义连动结构>持、拿义连动结构>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将"字处置式的演变动因是受到语境、构式与词汇的压制,以及转喻机制及汉语自身规则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褚纬纬 《考试周刊》2010,(34):34-35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句法理论,是对语言结构组织的认知研究。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Goldberg认为构式的语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多义性的,并决定动词的及物性用法,像双及物构式这类基本句型是人类最基本经验场景的编码。双及物动词结构的中心意义是施事论元有意愿并通过某种行为使客体向接受者成功地进行转移,除了其基本用法以外还常用隐喻和转喻用法产生引申意义。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双及物构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