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估读与误差傅世木梁⒇(浙江省绍兴市北海中学312000)本文仅就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估读与误差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物理实验中的一次测量众所周知,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对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因为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真实值.既然如...  相似文献   

2.
力学复习     
一、测量机械运动1.减小误差的方法:物理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误差分析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目的,详细讨论了物理实验课中实验数据测量次数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实验条件、测量方法以及人为因素的局限,测量是不可能无限精确的,测量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总是存在着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我们的认识与客观真实的接近程度.虽然实验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误差是应该且可以尽量减小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与控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相似文献   

5.
普通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而测量又会带来一定的误差,我们在实验中常常需要进行误差分析。误差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误差的规律,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实验,正确地选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同时要根据误差理论来确切地评价测量结果中所包含的误差大小,以便更好地选用测量数据,对物理理论进行验证和分析。误差分析在其它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  相似文献   

6.
1 高中电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 1)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首先,物理实验的设计一定要能够真实的、准确地反映物理本质,一定不能制造假的现象来蒙骗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这就是物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所用原理在理论上无错误,合理地区分误差和错误,物理实验虽然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但是要认真地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理论解释,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比如说,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由于电热效应使电阻产生了变化,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宾 《中学物理》2016,(1):36-37
物理实验误差通常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实验者本人的主观意识、测量环境、仪器等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波动,使得在多次测量时出现实验数据偏离实际值的现象.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尽量减小. 实验中系统误差则是由实验中的一些确定因素引起的,如仪器本身的缺陷、测量时的客观环境条件、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实验中,单次测造成的误差没有统一的规律,只能通过估计最大误差的方法来获得其误差,进而计算最终结果的误差。一、单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在实验时,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需要对某一物理量进行认真的重复测量,并使测量次数达到一定的要求。然后按照一定的统计规律确定测量的精密度,进而讨论直接测量的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然而,实际测量过程中有时被测的物理量是动态的,例如测量运动的小车通过某一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测量物体自由下落在某时刻的高度;测量热平衡时的温度等,都只能对被测物理量进行单次测量。还有些物理量的测量在整个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受重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物理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而实验离不开测量,所以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0.
沉降法测量液体粘度实验的误差原因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沉降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实验是医药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该实验中其实验结果误差较大,对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学生中存在疑惑,常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中也没有对这一实验的误差进行系统分析。为此。本文在对沉降法测量液体粘度实验误差进行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实验方法的措施,大大减少了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 为什么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介绍了误差概念。并由测长度的例子,直接给出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这种方法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实验中多次出现。现以初中物理第一册p.17为例,分析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新课程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物理实验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实验中存在误区是不可避免的,合理设计实验可减小误差.下面欣赏析例巧妙处理实验设计过程减小误差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张晓伏 《天中学刊》1997,12(5):87-88
在工程技术测量中,对长度、重量、位移等物理量可以直接测量,但也有许多物理量如比重、效率、摩擦系数等不能直接测得.若想确定这类量的大小,必须先测出一些能直接测量的与被测量有直接关系的物理量,然后再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所要确定的物理量,这就属于间接测量的任务.如何由直接测量的误差去计算间接测量的值的误差,此即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在问接测量中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知直接测量值的误差,求间接测量值的误差,或者说是已知自变量误差求函数的误差;另一种是给定间接测量值的误差来确定直接测量值允许的误差.即已知函数…  相似文献   

14.
文中指出了通过对设计性物理实验的设计,合理的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误差判断和分析,得出最佳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邓勇 《物理教师》2009,30(8):6-6
物理新教材(必修加选修)中,“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要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g,课本第260页采用的是图1的电路来测定电流表内阻.用这种电路测量的内阻往往误差较大,因为在接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中的电流总要有所增大.要使测量误差较小,实验中要求R比R’大很多,而在实验室又很难找到阻值很大的电位器.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笔者在辅导学生实验时,改进为图2的电路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中,最后测量结果的误差如何表示,现行教科书的规定不太一致,目前大致有以下两种规定。一、单次测量取议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误差(算术平均误差或标准误差)。当多次测量值相同时取议器误差。二、单次测量取议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误差与议器误差之和(或取两者其中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探索武汉市第一中学唐玲玲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初步具备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要教育学生爱护实验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8.
杨氏模量测定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针对实验中存在的误差来源及减少误差的办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测定的杨氏模量实验数据精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物理实验中,常用误差来表示测量结果。在什么条件下是可行的呢?有些实验教材忽视了必要的条件,盲目要求用误差来表示测量结果,这很不妥。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物理实验可以设法使系统误差降到最小,测量结果主要还存在随机误差。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要减小它对测量结果影响,只能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对物理量重复测量几次,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的正态分布,它的几率分布密度函数为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阶段,其所进行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在精确度上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因此就认为物理实验课程不需要进行误差分析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使用误差理论来指导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对其理论的正确应用,不仅可以对实验准确的进行误差分析,同时还可以对仪器进行合理的配置.就可以从中发现误差理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